高速公路路基软基处理转向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
永川双石至江津塘河段第四合同段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永川至江津段第四合同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施工部署··6
四、施工工艺及方法··8
五、材料及实验··13
六、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13
一、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二、工程概况
1.1地质情况工程范围及工程范围
K44+450~K44+520 段为河流侵蚀水田耕作区,土层厚度
2~4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20.5~25.5m,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
K44+830~K44+900 段为河流侵蚀水田耕作区,土层厚度
2~3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30~38.5m,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
K47+720~K47+760 段为河流侵蚀水田耕作区,土层1~2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17~19m,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设计为:mpa)
K51+020~K51+080 段为河流侵蚀水田耕作区,土层1~2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15~18.5m,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
K51+600~K51+680 段为河流侵蚀水田耕作区,土层2~5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16~17.5m,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
K52+820~K52+880 段为河流冲积区,土层1~2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13~15m,软弱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
K55+100~K55+180 段为河流侵蚀水田耕作区,土层3~7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17~21m,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设计为:mpa)
K56+300~K56+440 段为河流侵蚀水田耕作区,土层4~11m,按照线路设计标高,需填高18~21m,软弱土物理力学性质差,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
除上述路段外,线路其他路段局部分布有厚度小于1.0m 的水田表层软土及堰塘淤泥土,由于长期积水,水田上部粉质粘土一般呈软塑状(表面多呈流塑状),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形成高压缩性饱和粘土,一般厚1~4 米,此土具有高压缩性、高孔隙比、高含水量特征,呈流塑至硬塑。由于排水不畅,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填筑路堤高度超过极限高度,易因工后残余沉降过大,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或路堤失稳。
对软弱地基厚度小于3 米的路段,当填土高度小于3 米时,采用铺片石处理,当填土高度大于3 米,小于8 米时采用片石盲沟或片石换填处理,当填土高度大于8 至15 米时,设盲沟排水,大于15 米时不处理;对软弱地基厚度大于3 米的路段,当填土高度小于8 米时采用碎石桩处理,当填土高度大于8 米时除插设塑料排水板外,还应视路堤稳定性加设反压护道、土工格栅等综合处治。由于该类软土空间分布差异大,建议最好作清除处理。
位于山间沟谷低洼软弱地基路段的路堤,应对淤泥质土层进行挖
除换填、抛石挤淤、振动沉管碎石灌注桩处治,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当淤泥质土层厚度小于2 米,采用挖除换填合格填料处理,填料为挖方中碎石土或石料,石料浸水抗压强度大于20Mpa,换填区顶部设置隔离土工布(技术指标见图);当淤泥质土层厚度为2~4 米,采用抛石挤淤处理,用重型压路机分层将片石压入软弱土层中,反复碾压直到地基稳定,再在片石层上满铺碎石、砂各10cm碾压,满铺双向钢塑高强格栅后方可填筑路堤,土工格栅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3%,焊点剥离力≥30N;当淤泥质土层厚度≥4 米,采用振动沉管碎石灌注桩辅以土工格栅和碎石垫层共同处理,其施工说明和具体要求见碎石桩处治设计图及各工点设计图。
1.2处理方法
针对该段软土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具体要求,大部分软基采用片石换填法(淤深H≤2m),部分采用清淤处理、抛石挤淤法(淤深H≥2m)、碎石桩加固法(淤深H≥4m)、水泥搅拌桩加固法(淤深H≥5m)来治理。
三、施工部署
3.1施工队伍安排
片石换填安排一个软基施工组施工;抛石挤淤安排一个软基施工组施工;碎石桩、水泥搅拌桩安排路基施工组施工。
3.2资源配置
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表
3.3施工进度安排
本段软基总体施工工期为12个月。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片石换填:2012年12月1日~2013年9月30日
抛石挤淤:2012年12月1日~2013年9月30日
碎石桩、水泥搅拌桩:2012年12月1日~2013年9月30日
四、施工工艺及方法
4.1 施工方法
本路段用片石换填、抛石挤淤、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严格按照要求的填筑速率进行路基填筑,同时做好监控、量测、排水系统。
4.2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图案面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图意,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材料消耗等做出科学安排,使施工有序进行。
(2)原材料的试验:材料要求片石填料粒径应不大于50c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石料抗压强度大于30MPa以上,含泥量不宜大于15%。选择适宜的填筑材料,提前做好材料的试验送检,实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在本段采用片石换填。
(3)主要机械:自卸车9辆、挖掘机5台、压路机4台、抽水泵3台、推土机5台。
(4)测量放线:测量工程师把填方抛填边坡角放样好,由监理工程师审核、验收。并在实施过程中复测、检查。该工作首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