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an.,2001
第27卷 第1期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7 No.1
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张友谊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100871)
摘 要:全球化是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政
治、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日趋紧密,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依存性和互动性加强。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我们要防止那种强调和夸大文化上的冲突忽视融合的片面性观点,也要避免那种强调和夸大文化上的融合忽视冲突的形而上学理解。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点,在文化冲突中看到它们相互融合的一面,在文化融合中看到它们相互冲突的一面。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 0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677(2001)0120023209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文化上的冲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学术界就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冲突和融合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学者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深化该问题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加快,全球化的浪潮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必然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所难免。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和估计该问题的影响和作用,势必会在理论上陷入迷惘和在实践中处于被动地位。从西方学者近年来对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冲突和融合的重视
程度,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这个问
题的重要性。因此,在前一阶段讨论的基础上深化该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一 该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全球化。因为对全球化的不同理解可以引发不同的关于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观点。这也就是说,全球化是该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毫无疑问,对于该问题的讨论,首先就应该对全球化问题作一全面的审视。
全球化(globalization )的实质是什么?在国内学术界的讨论中,其争论的焦点是:全球化究竟是超越社会制度差异的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渐趋一致的现象,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一种向外扩张的新趋向?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学术界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
3
2收稿日期:2000-10-14
作者简介:张友谊(1956-),男,山东泰安人,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学和认知科学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全球联系的愈来愈紧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实际上是人的社会化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逐渐会形成一种“全球文化”。尽管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矛盾和冲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一致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意义:广义的全球化是指全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趋紧密的条件下,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越来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全球化表明了整个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的时代,整个人类社会呈现出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的局面。狭义的全球化是指一个地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走向世界,与世界融为一体。
第三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各种要素的互动、依存和构成超国家的全球体系的过程。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根本基础,它既表现为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也表现为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规则和运行机制的趋同。
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从文化的视角看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化、互联化和依存性。整体化就是指全世界作为同一个社会整体而存在;互联化是指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在信息、交往、利益等方面的普遍相关性;依存性是指国际合作和协调已成为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世界的趋同,而是全世界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相关性。
第五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实质就是资本的国际化。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跨国公司、跨国资本、跨国经济组织急剧地增加,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出现了国际化的劳动分工,国际信贷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资本调控进入跨国公司的结构,生产系统和劳动过程越来越灵活,非中心化经济逐渐形成,标准化的市场和消费模式的指数不断增长,综合保障的信贷制等日益扩展,新价值符号体系开始创立并实际运用;一切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都已经直接被资本所吸收,资本自身具有了社会性;跨国公司的职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再为一个国家服务,而是为全球资本主义服务。总之,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经济全球化,其根本标志是资本的控制达到了国际化的程度。
笔者的观点比较接近于第四种观点,但与这种观点又不尽相同。即全球化既不是全世界的趋同或一体化,也不是单单指经济全球化或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是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日趋紧密,相互间的信息高度沟通,依存性和互动性加强。这种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日趋一体化,但全球化不能仅仅归结为经济全球化,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整个世界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广泛联系和相互作用。
全球化不是整个世界的趋同或一体化。有的学者认为,随着全球在经济、文化方面交流的日益加强,世界在经济运行机制、经济活动规范、价值评价标准等方面越来越具有文化共性和一致性,由此就形成了一种“全球文化”,产生了“全球人”,最终将导致“大同世界”的建成。这种观点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和空想色彩。因为在经济上形成共同的活动规范和统一的运行机制是可以行得通的,但在政治、文化、道德方面形成共同的标准和样式从目前来看则是不可能的。且不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政治体系不可能在政治、文化和道德方面达成共同的标准和样式,即使在同一政治体系中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在这些方面形成共同的标准和样式也是非常困难的。在现阶段,虽然整个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政治体系中的政治、文化标准和价值判断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消除的。社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