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电器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几点管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电子电器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几点管见

发表时间:2011-05-10T14:19:18.19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霞

[导读] 作为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张霞(资阳市雁江区高级职业中学四川资阳641300)

作为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两门基础课的学习不仅为后续的专业理论课,而且也为相应的专业技能课打下基础。然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恰恰是这两门基础课,成为很多学生入门的“拦路虎”。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基础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在《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课的学习中,不管是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还是运用、掌握,都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刚入职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处在十四、五岁,其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且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很差,这就象要求几岁的小孩提几十斤重的东西,显然对多数学生来说是力不从心的。

第二,教材所涉知识点与相关文化课脱节的矛盾。如支路电流法的学习,学生的难点不是建立方程组而是如何解方程组;而三相交流电中所涉及的三角函数知识一般要在高二年级下期数学才能学习……这样一个一个的“拦路虎”,不断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材的实用性和学生兴趣点错位的矛盾。《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实验绝大多数为验证型实验,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虽然有相关的《电工技能与训练》、《电子技能与训练》,但这两门技能课自成体系,并不与基础理论课一一对应,且这两门技能课内容主要面向生产实践,而刚从初中跨入职校的学生,对电器知识的运用则侧重在家用电器上。这就造成很多学生感到《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既难学又无用,因而逐渐失去兴趣进而放弃学习。

如何将刚入职高的学生引进门呢?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来电”到“触电”,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要做到这点,则在整个教学环节注意三点。

首先,在备课中注意两点:第一,在内容上降低纵向深度,拓展横向宽度,第二,进度上先慢后快,先浅后深,先局部后整体。纵观整个电子电器专业课的学习,无论学生以后向电子装配、音视频或家用电器等哪个工种发展,针对中职培养目标来说,有些知识点不应纠结于为什么,而主要应该搞清是什么和怎么样。如“反馈”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判断出电路为何种型式的反馈和反馈能起的作用就够用了,而不必探究为什么能起这样的作用。在降低难度的同时,根据大多数学生对电器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家电的特点,主动将相关知识点拓展到学生了解的方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电容器的并联”这节课的教学,本人在教学中将并联电容可增大容量的知识点拓展到电风扇、换气扇、洗衣机、电视机等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中并做维修演示,使学生在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也为自己学得一手维修方法而自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对于与相关文化课知识脱节的章节来说,则可采用先浅后深、先局部后整体的分步教学法来降低难度。如前面所提到支路电流教学,首先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建立方程,当学生相关数学知识跟上后,本节的学习难点就迎刃而解;而三相交流电知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则可延后到第二学年进行。总之,教师在通研整个电子电器专业课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又注意与相关文化课的配合,就能做到裁剪得当,伸缩自如。从而使学生由“来电”到“触电”。

其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教材编写的“双轨性”,使得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多以单一讲述型新授课为主,这种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本身较为枯燥,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如何将这样一些能力差异不同的学生共同带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呢?多样、灵活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新授课教学中穿插实用性实验和小组讨论式学习,形成形式多样的复式教学。在“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中,笔者联系《电工技能与训练》中“照明线路的敷设”将教学设计为五步。首先介绍并联电路的形式及基本连接(讲述法)→结合本教室内的电器设计电路(分组讨论法,该过程注意将不同能力的学生组合)→将小组设计的线路用实物器材连接(分组实习法)→在教师指导下通电试验并改进电路(分组实习总结法)→教师综合总结并进一步引导对并联电路中相关电学量的理论学习(讲述法)。这种低难度多方式的教学,不仅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有机结合起来,而且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该过程的学习切实让学生体会到由“我想做”到“我能做”的转变,而这种成功的喜悦体验又为下一步的学习增强了信心。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则注意一个巧。如对“共射负反馈类型的判断”,历来是老师难教学生头痛。难就难在若照教材所述方法以假想输入输出短路接来判断反馈类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本人在教学中用自编口诀“射出为流,集出为压,入基为并,入射为串”代替,巧妙将反馈类型简单直观地反映出来,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将知识点消化过手。而对于一些课容量较大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制作PPT或Flash课件则效果显著。如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如果采用板书法,耗时耗力且不易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制作PPT课件,这样一来不仅各种变量的卡诺图可以快速完成,更重要的是可用不可颜色和切入方式来形象表现相同量、不同量及化简过程;交流电相位的变化,使用Flash 的动漫效果来表达,使学生对用静止图像较难理解的知识豁然开朗。凡此种种,不一赘述。总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见招拆招,灵活组合教学型式,就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做好学生成绩评价的多样性。对专业理论课的成绩评价,多以一张试卷成绩定论。而来读职校的学生,大多数由于学习基础差,解题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显著提高。这就造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即便考试题是教学中一再讲过、练过的知识,学生的答卷仍然不少开天窗,留空白。无疑这样的考试成绩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摧毁学生的自信。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也曾疑惑过,思考过,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能既客观反映学生成绩,又保护学生自尊,并激发学生热情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笔者总结出一套多方位,弹性及渐进式的评价方式。所谓多方位,指成绩由卷面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及同学评价等相结合,弹性则指在以上这些固定分值上的加分项目,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最难得就是提问,当一个学生能提出问题和不断提问时,往往就是该生 “来电”和“触电”的过程,所以鼓励学生提问,对有质量的提问予以表扬并加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锻炼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而渐进式是指在以上各种成绩所占比例根据学生组成及不同学习阶段进行调整。通过以上方法,不仅使学习基础差,暂时落后的同学在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也收获信心,同时也可使学习优胜的同学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教师只要有一颗真心,将真情融于理论教学中,就能将自己的教学魅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出既具备应知应会水平,又具有探索创新能力的一代技术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