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的过程,教育 的目的就在这种过程中。生长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教 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并不在其本身之外 附加什么目的,使教育成为外在目的的附属物。真正的目的是儿童所 能预见的奋斗目标,这样就能使儿童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 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杜威认为,真正的目的是含有理性因素的,不是武断决定的,而是善 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因而是具有实验性质的。
(5、认识的检验,即认识的标准问题。杜威反
对把思想、观念作为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认 为假设是否是真理,要经过试验,在试验中检验, 看其是否对人有用,能否使人获得行动的成功。
3、社会历史观
多元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一元历史观,经济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因 素。 杜威认为,社会是多元的,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是多元的。 他认为经济因素只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偶然因素。 在杜威看来,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本性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决定的。 他认为经济要受习性、人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物理科 学知识,而物理科学知识乃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经济发展 依赖于文化的发展。
定义:(1)”反省性思维的含义在于:某事物的可信与不可信,不是 由于它本身的缘故,而是通过作为证明、证据等的其他事物来体现, 即说,是信念的根据。“ (2)“可将反省性思维定义为:现有的事物暗示了别的事物(或真 理),从而引出信念,此信念以事物本身之间的实在关系为依据, 即以暗示的事物和被暗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据。” (3)”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 步导出的结论,去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省思 维。“
杜威(2)
1、工具主义的真理观
(1)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是主观认识、思
想理论符合客观对象。
杜威认为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思想、观念等就
是真理。
(2)杜威认为概念的有用、有效,不是
满足个人的需要,而是满足公众的需要。
例如:道路的用处不以便利于山贼的劫掠
程度来测定。
2、方法论

反省性思维
4、教育是什么?
杜威对前人教育理论的批判: (1、斯宾塞成人生活准备说。杜威指出这种学说把
成人所需的知识灌输给儿童,乃是对儿童的施虐。如 果引导儿童在逐步成长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他们就会 在不知不觉间过渡到成人的生活了。
(2、黑格尔开展儿童先天理性说。黑格尔认为人类
秉赋着绝对纯全的理性,教育就是将这种理性由内而 外的开发出来。杜威认为这种学说是成人准备说的变 种,天赋的理性和成人的需要都超出儿童的理解,而 且开发理性更为虚玄莫测。
3)以一个接一个的暗示作为导向意见,或称为假设,在收集事实资料中开始并指导观察机器其 他工作
4)对一种概念或假设从理智上加以认真推敲 5)通过外显的或想象的行动来检验假设

Hale Waihona Puke 即:困难——问题——假设——推理——检验
反省性思维包括五个阶段:
(1、研究的起点是遇到困境。只有当我们遇
到一种不确定的进退维谷的境遇时,我们才会 停下来去思考,去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2、提出问题是关键。疑难点究竟在什么地 方?决定了研究的主攻方向。问题是多层次的, 只有由浅入深地回答问题,才能解释困难的实 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生活和生长永无止境,因而也没有最后的目的。生长和生活永远前进, 在提高、更新的过程中,儿童逐步成长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3、洛克训练心智说。洛克认为人们秉赋着记忆、思维 等各种心智能力,教育就是训练心智能力。杜威认为脱离 现实生活而孤立的和抽象的训练记忆力和思维力是荒唐的。 (4、赫尔巴特把教育理解为教师按照心理统觉过程向儿 童提供教材,从而形成他们观念的学说。杜威认为着中学 说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把他们当成知识的容器。 (5、福禄贝尔人类文化复演说。教育是人类文化复演的 过程,所以儿童应以人类早起文化来教育。杜威认为教育 不是回顾性的工作,过去的文化是用来辅助生活生长和经 验改造的。


反省性思维的过程与结构


(1)反省前的情景:导致思维混乱、困惑的情景
(2)反省后情景:得到清晰、一致、确定的情景 (3)反省性思维就是在这两种情景之间进行的。
反省性思维包括五个阶段:
1)暗示,在暗示中,心智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 2)是感觉到的疑惑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
怎么进行这种教育?
学校即社会 以现实生活为媒介,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理想的学校不是 书斋而是快乐生活的园地。学校应是简化的社会,经过组织 而条理化的,在多种影响中寻求平衡的。
杜威说理想的学校凭借他的谋求平衡,帮助儿童跳出狭小的 天地而日近广阔的世界。教育最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未来发 展,缺乏远虑而只顾目前就会失去平衡;但以现实生活为起 点而逐步增加生活广度和经验深度,学校就能善尽其责。


4、教育是什么?

杜威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的组成是因为大家具有彼此 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识和情感。这些心理因素在人们的沟 通中形成,而教育就是有效的联系和交流的渠道。 在最初的年代,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沟通了思想和情感, 增涨了经验,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随着文化积累,日常交流不能满足儿童教育的需要,于是学 校诞生了。此后文化的表达和传递越来越依赖于文字,因此 人们慢慢就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读书写字。教育理论步入 歧途。教育与实际生活分裂。


教育不是强制儿童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
和经验改造。在杜威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 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了教育。
杜威宣扬以儿童为中心,只有儿童自愿学习和在生活中真
正理解事物的意义,这种教育才是真实的。
杜威认为教育应使人们由生活、生长、经验改造中获得知
识、能力等,帮助人们审时度势,适应永远在前进的社会, 并能成为革新的先驱者。
(3、提出假说。杜威认为假设是由于人们行
为受阻,产生困难、疑惑,需要找办法克服, 需要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采用的办法。要提
出科学的假设,必须从看客观实际出发,以
大量实际材料的分析概括为基础同时又要充 分发挥创造性。
(4、推理,判断。将每一种假设的结果推导出
来,看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就用哪一种假设。 这是筛选假设的办法,是对假设的逻辑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