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温泉地热水成因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温泉地热水的成因解析

[摘要] 从温泉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入手,利用环境同位素和sio2

温标测算研究资料提供的地热水与补给区的相对时空位置关系,在系统解析补给区与温泉区地貌、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认为温泉地热水的成因与庐山地质构造演化所形成的特殊地貌、地质构造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有其特殊的形成条件和自然历程。

[关键词] 地热水成因解析环境同位素庐山温泉

江西省星子县温泉镇地热水资源作为庐山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现已成为了一处大型的集现代温泉疗养、休闲、娱乐、酒店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关心和各界朋友的青睐!但是,随之而来的地热水资源严重不足,形成了东西长约1000m、南北宽约500m的椭圆形降落漏斗,而且存在日益扩大和加深的问题,正在困扰着决策者们。怎样认识这一发展与保护中的矛盾?作者试图从温泉地热水的成因解析中,为决策者们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

1、温泉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庐山星子温泉地热水地理上位于庐山南麓,介于庐山隆起与鄱阳湖拗陷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近东西向中下扬子坳陷带九江坳陷的中南部与北北东向赣江深大断裂北端的交接部位[1]。它与庐山隆起共同构筑了一个与区域极不协调的特殊地块——那“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地貌中,拔地而起的庐山山体俨然一条“天然地学断面”,

出露了代表江西最古老的地层岩石。具有独特的地貌、地质构造特征[2]。种种迹象表明,这里中新生代构造发育,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热水的成因无不与之密切相关。

2、地热水与补给区的时空关系

197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位素水文小组提出:在北部大陆地区,如果没有明显的混合过程,地下水的氚含量15m,带内由里向外有强变形至弱变形之分。断裂多展布于第四系覆盖区,据物探资料推测延长500~700m。

3、2东西向断裂:多局限于庐山短轴背斜的轴部,遥感影像上呈直线状,延长4~5km。总体走向860,向北中高角(600~850)倾伏。呈破碎带形式发育,带宽30~100m,带内发育构造透镜体、断层泥及碎裂~角砾岩等,带壁呈舒缓波状,近旁岩石强烈挤压破碎、片理化,断面上有斜冲擦痕和显示顺时针扭动的水平擦痕。具先压后扭力学性质。

3、3北西向断裂:多为疏散分布,局部成组出现。遥感影像呈直线状,山脊沿走向被错断,具走滑剪切正断层性质。总体走向3100~3200,近于直立,延长>2km。常呈破碎带形式发育,带宽10~30m,带内具有分带性,由里向外构造变形由强到弱。

3、4岩浆岩:主要有新元古代混合岩化花岗片麻岩和早白垩纪二长花岗岩及燕山晚期伟晶岩脉。前二者主要发育(侵位)于庐山短轴背斜轴部仰起端,属主动侵位型。后者主要为花岗伟晶岩,以北东

向~北北东向、北西向为主,次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属裂隙侵入型。脉宽几米~十几米,延长数十米~百余米。同位素年龄127~138ma。

4、补给区与温泉区水文地质条件

4、1地下水类型:二区地下水类型相差不大,主要有三种;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前者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坡迳流沿沟谷排泄,枯季泉流量0.1~1升/秒,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钾、钠)钙型;中者主要赋存于基岩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侧向基岩水补给,沿构造裂隙带运移,于山前坡麓处以泉的形式排泄,单井涌水量500~600m3/d,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钙型为主;后者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冲积层底部砂砾层孔隙中,接受

大气降水和基岩水补给,从沟谷低洼处排泄,单井涌水量10~50m3/d,水质类型以重碳酸(钾、钠)钙型为主。

4、2地热水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地热水天然露头以上升泉的形式出现,泉群的分布严格受北东向短轴背斜轴部和近东西向压性断裂以及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复合控制。地热水属承压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星子岩群归宗寺变粒岩和燕山期花岗伟晶岩的断

裂构造带中,是由20~30年以前的大气降水补给的。这种赋水断裂构造带其实就是上述北北东~北东向、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三组交汇的破碎带区,但并不是所有的裂隙交汇处都含有水,这主要取

决于裂隙交汇处的岩性及裂隙的张开程度。一般有花岗伟晶岩脉充填的破碎带区,储水条件较好。

4、3地热水迳流、排泄条件:庐山山体是一个兀然拔立高耸于长江和鄱阳湖湖之间的特殊高地,雨量丰富,年降水量可达1950一2000毫米。这里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条件极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庐山北部牯岭一带,岭谷相间,相对高差不大,谷地宽浅,南华系砂岩裂隙发育,水源丰富,溪流众多,成为地下水的良好入渗补给区;庐山中东部星子秀峰寺一带山峰由混合岩化片麻岩构成,虽然抗风化能力较强,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冲刷切割形成陡峭山势及瀑布,也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而位于庐山南麓的星子温泉一带地势突然降低,相对高差在1000m以上,主要由本区最古老的地层(星子岩群归宗寺变粒岩)构成,岩性复杂、破碎,加之断裂纵横,将岩石分割成菱形或网络状,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纵贯全区的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构造为大气降水向深部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是赣北区域性大断裂(赣江断裂)的组成部分,该断裂浅部是一组近平行的环弧状断裂,切穿庐山地区各时代地层,深部为一线型深断裂。其与(或被)后期的北西向断裂复合(或切割)连通,使得其浅部沿低序次构造裂隙、风化裂隙下渗的大气降水入渗汇集,又经其进行深部循环(据有关地热水的水温、水化学成份测试,其均与特定的地质构造、岩性成份和深循环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补给水源下渗深度应在3700m以上)。在温泉区发育的近东西向压性断裂构造与受北东向短轴背斜控制的花岗岩体,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受这种迳流条件和矿区得天独厚的地质构造条件控制,北北东~北东向断

裂与东西向、北西向断裂构造的交汇处便成为热水导出的良好通道,并以上升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图2)。

5、热储基本特征及其成因解析

矿区热储岩性以花岗伟晶岩为主,局部夹少量云母片岩,埋深浅,总体呈带状,厚度一般30~50m。地热水分布受断裂控制,其中北北东~北东向区域性赣江大断裂北端是为控热、导热构造,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交汇处的裂隙带起储热构造作用。值得明确的是,这三组断裂只有一组北西向断裂具有张扭性,其它二组多以先

压(或压扭)后扭(或张扭)性质出现,断裂围岩又以泥质岩石为主,

大部分裂隙带处于半闭合状态,不甚具备储水条件。只有当在三组断裂构造裂隙交汇处,受到燕山期花岗岩浆的侵入疏通,在垂直方

向上这三组含水裂隙带才会被勾通,形成由深部到浅部呈弯曲状的热水通道。

由此热储基本特征并结合补给区与温泉区地貌、地质构造及其水文地质条件,作者认为星子温泉地热水的成因是地质构造运动与地貌之间的一种巧合。在近东西向“九江坳陷”的中南部受北北东向赣江深大断裂北端的强烈而持续的不同方式的构造作用,形成了具有特殊运动方式的北东向庐山短轴背斜及其断裂构造系统,在此构造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背斜的北西翼及其轴部仰起端地层岩性相对强硬,抗风化剥蚀能力强,留下了高峻的山岳地貌,而背斜的轴部倾伏端交接部位地层岩性相对脆弱,抗风化剥蚀能力弱,只能残

存低矮的丘陵地貌。正是由于这种地貌上的极大差异,造成了庐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