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本文选自2001年海峡两岸高职(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王式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

曹育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杨 近,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资讯部主任。上海,200041。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

王式正 曹育南 杨 近

摘 要:在高等教育市场供求关系极不平衡时,现行的教育立法和政策确实可以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

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与保障,但是,当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状态开始缓解时,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步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往往不能在现有政策范围内获得完满解决,需要有一种新的制度机制和利益机制,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可持续发展 从1997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放弃固守多年的“抑制需求”政策,以三教(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统筹、形成合力,共同培养第一线技术型应用人才的方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期间包括民间资本办学的推波助澜,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迅猛发展。根据国家最近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至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从2000年的11%提高到15%以上,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应从2000年的1100万人提高到1600万人。北京和上海等中心大城市规划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将达到50%以上。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将主要通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来实现。据统计,目前全国有高职高专院校1345所,且今后成立的民办高校,原则上都将办成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既适应了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广泛需求,也顺应了民众日益高涨的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愿望。

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扶持,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扬长避短,积极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是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也是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对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审视,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几年的迅猛发展,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状态下实现的。在高教市场数量供求关系极不平衡时,或者说,当它完全是一个供方市场时,现行的教育立法和政策确实可以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

效指导与保障。但是,当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状态开始缓解、当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开始趋向平衡时,尤其是在东部较发达地区,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开始引起人们关注。这些问题往往不能在现有政策范围内获得完满解决。从目前大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框架来看,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但影响学校的发展,也会制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仅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框架中的部分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问题

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人们纷纷担忧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新增部分———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许多人认为,从入口来看,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分数低于传统高等教育分数线的考生,而且许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学术水平较低、办学条件较差……因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令人担忧。诚然,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扩张,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会对高职教育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国外许多国家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都制定了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新增部分的教育质量,如日本于60、70年代颁布《专修学校设置基准》、《短期大学设置基准》等法规。这方面,我们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从宏观上监督和保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质量。但是,我们认为这只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般标准,即合格标准;

・25・高教探索

2002年第1期

更重要的问题是,当我们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过去传统的、基于精英教育的质量观,建立一种具有个性特征的、基于大众化教育的全新质量观。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交叉性的教育格局,因而作为评价其人才的质量标准,除了一般标准外,还应当根据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社会适应面采取不同的具体质量标准,从而允许培养规格、层次、类别、定位上有所差别,它的质量标准应该是职业性的、多样性的:即“合格+特色”的标准。现在许多拮难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入学分数,认为高职学生是分数线下的落榜生。其实,高等教育的入学分数线从来就不是一条绝对标准,它是由高等教育的规模决定的。总之,只要能够办出特色,培养出受企事业单位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就是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如果我们一面在呼唤满足更多人的教育需求,一面又用精英教育的标准来看待大众化教育,其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阻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教育的投入问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办学特点:高技术水平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都决定了在高职办学中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根据我国的经济条件和现实状况,国家和政府并没有对高职教育持续大量投入资金,而是采取高学费(与本科教育相比)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的投入。这个政策在两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高学费不利于贯彻政府倡导的教育公平、公正性原则和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学费政策,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体是专科、办学条件还不如本科)的学费远高于本科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越是基础性教育,国家承担费用的比例就越高;教育的层次越高,私立的院校就越多,学生所交的费用也越高,如美国的社区学院,绝大部分是公办的,学费低于一般的公立大学,那些著名的私立大学则收取最高的学费,因为这符合高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其次,社会力量办学的资金投入渠道单一,基本上采取举办新学校的模式,缺乏多样化选择的机制。我国现在新建了很多民办学校,它们也是把高职教育作为办学的目标,但是这些民办学校数量不少,且多数着眼于一些投入要求不高的轻型专业,其中只有少数建立较早的院校,成功利用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以灵活的办学机制,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多数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那些办学条件原本较好的公立学校却无法获得民间资金。

如果公办高职院校能够通过体制创新,不但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不再另起炉灶自行开办学校,而且能够吸引企业资金的投入,解决高职院校发展所急需的办学资金,从而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三、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问题

《职业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实际上,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和企业,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这也是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质量要求决定的,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许多学校开始积极走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但是,这种努力对于大多数没有企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些已经建立的校企联系,也由于缺乏制度和机制的保障,常常是不稳定的、不全面的。这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学校与企业之间一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体制,缺乏相互介入、互利双赢的保障机制。

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要在产学合作问题上有所突破,需要有政府部门的介入和主导,走政府搭台(即政府主导),企业和学校唱戏(即市场运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道路。当然政府的这种介入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主要起一个政策引导、牵线搭桥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了解和沟通,组合自身的功能,提供切合企业的实际服务,双方自愿进行和开展合作。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在这方面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四、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二章中指出“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第一次用立法的形式表达了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思想。以后在一些反映中央政府的文献中“立交桥”的思想不断强化。李岚清副总理1996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一定要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为青年一代开辟广阔的成才之路。建立完善的,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就是这座立交桥的一项主体工程。”

3

5

2002年第1期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