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A.3.1 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 表示。

A.3.2 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 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 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 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A.3.6 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A.3.7 粒色:分白、浅黄、黄、橙红、红。

A.3.8 粒型:以果穗中部籽粒为准,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三种。

A.3.9 轴色:分白、粉、红、紫。

A.3.10 百粒重: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用g表示。

A.3.11 出籽率:用取回样本调查,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

A.3.12 籽粒产量:将计产样本的果穗风干后脱粒,称其籽粒干重,按标准水份(14%)折算,即为小区产量,再由小区产量折成亩产,用kg表示。每小区缺株数超过10%的,本小区作报废处理。

A.4 病虫害田间调查项目及记载标准

A4.1西南春玉米组重点调查的病虫害(加粗线的为主要病害):纹枯病、穗腐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南方锈病) A4.1.2 玉米纹枯病

调查时间:普通玉米在进入蜡熟期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果穗以下茎节,记载病情级别。

病情分级:植株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7。

表4.7玉米纹枯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A4.2.2玉米穗腐病

调查时间:在玉米成熟期后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每份鉴定材料选取30个果穗剥去苞叶,逐个调查记载果穗发病级别,计算平均发病级别。

病情分级:植株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8。根据每份材料中多数果穗的级别,确定该材料的抗性水平。

表4.8玉米穂腐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A4.1.3 玉米大斑病

调查时间:进入乳熟期后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1。

表4.1 玉米大斑病田间记载标准

A4.1.4 玉米小斑病

调查时间:进入乳熟期后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2。

表4.2 玉米小斑病田间记载标准

A4.1.5 玉米灰斑病

调查时间:进入乳熟期后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4。

表4.4 玉米灰斑病田间记载标准

A4.1.6玉米茎腐病

调查时间: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每份材料进行逐株调查,调查重点部位为茎基部节位,茎节明显变褐或用手指捏近地表茎节感到变软的植株,即为发病株。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和记载发病株率。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分级:植株病情分级描述见表4.11。

表4.11玉米茎腐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A4.1.7玉米锈病(南方锈病、普通锈病)

调查时间:在玉米抽雄前进行第一次调查;进入乳熟期进行第二次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5。

表4.5玉米锈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A4.1.8玉米螟

调查时间:在当地第一次虫害发生高峰后调查。

调查方法:估测群体中上部叶片被玉米螟取食的状况。

叶片危害程度分级:根据玉米螟幼虫取食心叶后所形成的叶片虫孔直径大小和数量划分食叶级别,见表4.13。

表4.13 玉米螟对心叶危害程度的级别划分

螟虫折茎:成熟期调查螟折株数,以%表示。

A4.1.9玉米丝黑穗病

调查时间: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每份材料进行逐株调查,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和记载发病株率。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模板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的 储存品质, 指导玉米的储存和适时轮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50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940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色泽col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2 气味od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气味。 3.3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将玉米制成玉米粉, 在规定条件下制作成窝头后, 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 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4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窝头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6.1 脂肪酸值检验: 按附录A执行。 6.2 色泽、气味评定: 按附录B的B.3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附录B执行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一、青贮原理 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 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 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

(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它兼有干草和一般青贮料的优点,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料多一倍。半干青贮调制过程中,营养损失减少,是日益被广泛采用的青贮发酵主要类型之一,常用于苜蓿半干青贮。 (3)混合青贮:混合青贮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青贮原料进行混合青贮,互相取长补短调制青贮的方法。这种青贮方法适合于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低(如块根块茎类饲料)与秸秆或糠麸类混合青贮,或者含可发酵糖少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等。 (4)添加剂青贮:添加剂青贮就是在一般青贮的基础上加入适当添加剂的一种方法。青贮添加剂可分为3类,第一类发酵促进剂,主要有淀粉和糖类,作用是为细菌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发酵正常进行。如糖蜜、玉米粉、大麦粉、葡萄糖、蔗糖、马铃薯和纤维素酶等;第二类发酵抑制剂,主要包括强酸和盐类,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甲酸、乙酸、苯甲酸、柠檬酸、稀盐酸、硫酸、磷酸等;第三类营养型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对青贮发酵一般不起有益作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尿素,尿素和磷酸脲属于非蛋白氮添加剂,一般在青贮料中添加0.3%~0.5%。此外还有氨、缩二脲、矿物质等。

玉米质量标准

玉米质量标准 水分% 12~16 玉米粒杂质% ≤3 淀粉含量% (干基)≥70 灰分 %(干基) 1.2~1.6 蛋白质%(干基)8~11 脂肪%(干基)4~6 玉米加工淀粉收率 1吨玉米能加工得以下产品: 0.67吨淀粉0.12吨浓度为40%玉米浆 0.060吨胚芽(0.025玉米油0.035玉米油饼) 0.045吨蛋白粉0.0.08吨纤维渣 (0.67淀粉加工成甜味剂0.59吨,发酵成燃料酒精为0.38吨) 制糖用淀粉乳 波美芽/°Be 19~21(15℃) 蛋白质(干基)/% ≤0.5 脂肪(干基)/% ≤0.09 PH 5.0±0.3 二级种子质量要求 种龄 7~8h Ph 7.2左右 光密度:OD净增值0.5左右

残糖:消耗1%左右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后长旺盛,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糖液的质量要求 色泽:淡黄色透明液 糊精反应:无 还原糖含量:18%以上(双酶法25~38%)DE值 97%以上 DX值 95%以上 PH值 4.6~5.0 蛋白质含量 0.5%以下 粉糖转化率 92%以上

玉米种植与甜高梁种植对比 玉米亩产:一般为1500斤,最高达到2000斤左右 早熟品种为80~100天,中熟为100~120天,晚熟为120~150天生长温度在10~45℃都能生长 根系深入表面土壤2米以下,脊土也可以栽培,耐旱 一亩地产味精为331公斤谷氨酸。(产一吨谷氨酸要3亩地的玉米) 甜高梁亩产:4~5吨茎杆,茎汁含量为65%左右,茎杆含糖17~21%,可制糖300公斤左右,制糖后的废渣可以制优质纸和纤维板原料,还可养殖奶牛,可增产鲜奶1.5~3.5斤左右。 高梁籽亩产为200~500公斤,籽粒含淀粉为60%左右。 植株高达4米以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为玉米的3.2倍,早熟品种为90天左右,中熟为120天左右,晚熟为150天左右 早熟品用于饲料制作为佳,中熟与晚熟品用于酒精发酵和制糖、味精、纤维板(亩产150平方米)等。 一亩地可210公斤左右谷氨酸。(一吨谷氨酸要5亩地的甜高梁)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doc 7页)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doc 7页)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1999 前言 GB1353―1986《玉米》已实施12年之久,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玉米食用比例大幅下降,目前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和工业用粮;玉米品种及栽培、收获均有较大的改变。根据目前的情况并参考其他农业大国的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技术改变:――将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将水分指标统一为不超过14. 0%。 ――增加不完善粒指标,定为不超过5.0%。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53―19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陶英、李长久、谢玉珍、张雪梅、封成斌。 玉米GB1353―1999

3.2 不完善粒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下列几种: 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3 破损粒:籽粒破损达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3.2.4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3.2.5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6 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3.3 杂质 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 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3.2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3.3.3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3.4 色泽、气味 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4 分类 4.1 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分为三类: 4.1.1 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色玉米。

(完整版)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国际准则(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精心整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 ≤1.0? ≤14.0? 正常? 2?≥685?≤6.0?3?≥650?≤8.0?4? ≥620? ≤10.0? 5?≥590?≤15.0?等外?<590?—?注: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 和潜在?的危害。??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 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 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 ?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 ?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 ?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酮等有?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 ?而这种带菌的玉 ?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

4、玉米的质量标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 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 B1 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 30-500 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 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速冻甜玉米标准

速冻甜玉米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由农业部种植业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万久、杨秀兰、吴丽娜。 本标准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解释。 甜玉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玉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和标志、标签、包装、贮运等。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对甜玉米质量的检验、评价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513——1985粮食、油料检验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法 GB/T6194——1986水果、蔬菜可溶性糖测定法 GB/T 15682-1995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甜玉米 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籽粒在最佳采收期(一般授粉后21天-25天)可溶性糖含量≥8%。 3.2 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包括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和非还原糖(蔗糖等)。 4要求 4.1甜玉米品质评分及等级指标 4.1.1甜玉米外观品质评分等级指标见表1 表1甜玉米外观品质评分指标 外观品质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穗型粒形一致,籽粒饱满,排列整齐紧密,具有乳熟时应有的色泽,籽粒柔嫩、皮薄,无秃尖、无虫咬,无霉变,无损伤,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评分27-30 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穗粒形基本一致,有个别籽粒不饱满,籽粒排列整齐,色泽稍差,籽粒柔嫩性稍差,皮较薄,秃尖小于1cm,无虫咬,无霉变,损伤粒少于5粒,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评分22-26 基本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穗型粒形稍有差异,饱满度稍差,籽粒排列基本整齐,有少量籽粒色泽与本品种不同,籽粒柔嫩性较差,皮较厚,秃尖小于2 cm,无虫咬,无霉变,损伤粒少于10粒,苞叶包被基本完整。评分18-21 4.1.2甜玉米蒸煮品质评分见表2 表2甜玉米蒸煮品质评分 气味色泽甜度皮的薄厚柔嫩风味蒸煮品质总分

玉米等级的划分

玉米等级的划分 玉米等级如何区分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 (1)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此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杂质 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过筛整理。 (4)不完善粒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达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5)生霉粒

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精心整理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物候期 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分绿、 A.2.7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3.4??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A.3.6??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A.3.7??粒色:分白、浅黄、黄、橙红、红。 A.3.8??粒型:以果穗中部籽粒为准,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三种。 A.3.9??轴色:分白、粉、红、紫。

玉米交割质量标准

玉米交割质量标准 字号:-缩小+放大摘自:2012-06-12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交割质量标准 (FC/DCE D001-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交割的黄玉米质量指标、分级标准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和替代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3-2009 玉米 GB/T 20570-2006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的定义按GB 1353-2009和GB/T 20570-2006解释。 4 质量指标 4.1玉米期货合约交割标准品品质技术要求: 容重/(g/L)杂质含量 (%) 水分含量 (%) 不完善粒含量(%) 色泽、气味 总量 其中:生霉 粒 ≥650≤1.0≤14.0≤8.0≤2.0正常 4.2玉米期货合约质量差异扣价: 项目标准品质量要求替代品质量要求替代品扣价(元/吨)容重/(g/L)≥650≥620且<650-20 水分含量/(%)≤14.0>14.0且<14.50 生霉粒(%)≤2.0>2.0且≤4.0-25

4.3 玉米储存品质技术要求:入库指标,宜存;出库指标,宜存或轻度不宜存。 4.4 散粮交割玉米出库不完善粒总量允许范围为≤11%。 4.5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5 检验方法 按照GB 1353-2009和GB/T 20570-2006执行。 6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大连商品交易所负责解释。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完整版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物候期 A.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农艺性状 A.2.1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玉米质量标准[最新]

玉米质量标准[最新] 玉米质量标准 水分 % 12,16 玉米粒杂质% ?3 淀粉含量% (干基) ?70 灰分 %(干基) 1.2,1.6 蛋白质 %(干基) 8,11 脂肪 %(干基) 4,6 玉米加工淀粉收率 1吨玉米能加工得以下产品: 0.67吨淀粉 0.12吨浓度为40%玉米浆 0.060吨胚芽( 0.025玉米油 0.035玉米油饼) 0.045吨蛋白粉 0.0.08吨纤维渣 (0.67淀粉加工成甜味剂0.59吨,发酵成燃料酒精为0.38吨) 制糖用淀粉乳 波美芽/?Be 19,21(15?) 蛋白质(干基)/% ?0.5 脂肪(干基)/% ?0.09 PH 5.0?0.3 二级种子质量要求种龄 7,8h Ph 7.2左右 光密度:OD净增值0.5左右残糖:消耗1%左右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后长旺盛,排列整齐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糖液的质量要求色泽:淡黄色透明液 糊精反应:无 还原糖含量: 18%以上(双酶法25,38%)

DE值 97%以上 DX值 95%以上 PH值 4.6,5.0 蛋白质含量 0.5%以下粉糖转化率 92%以上 玉米种植与甜高梁种植对比 玉米亩产:一般为1500斤,最高达到2000斤左右早熟品种为80,100天,中熟为100,120天,晚熟为120,150天 生长温度在10,45?都能生长 根系深入表面土壤2米以下,脊土也可以栽培,耐旱一亩地产味精为331公斤谷氨酸。(产一吨谷氨酸要3亩地的玉米) 甜高梁亩产:4,5吨茎杆,茎汁含量为65%左右,茎杆含糖17,21%,可制糖300公斤左右,制糖后的废渣可以制优质纸和纤维板原料,还可养殖奶牛,可增产鲜奶1.5,3.5斤左右。高梁籽亩产为200,500公斤,籽粒含淀粉为60%左右。 植株高达4米以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为玉米的3.2倍,早熟品种为90天左右,中熟为120天左右,晚熟为150天左右早熟品用于饲料制作为佳,中熟与晚熟品用于酒精发酵和制糖、味精、纤维板(亩产150平方米)等。 一亩地可210公斤左右谷氨酸。(一吨谷氨酸要5亩地的甜高梁)

国际标准GB玉米质量指标

一、国际标准(G 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 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含量% 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 1 ≥720 ≤4.0 ≤2.0 ≤1.0 ≤14.0 正常 2 ≥685 ≤6.0 3 ≥650 ≤8.0 4 ≥620 ≤10.0 5 ≥590 ≤15.0 等外<590 —注:“—”为不作要求。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 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 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

国际标准GB玉米质量指标完整版

国际标准G B玉米质量 指标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 ≤4.0?≤2.0? ≤1.0? ≤14.0? 正常? 2?≥685?≤6.03≥650?≤8.04 ≥620? ≤10.0? 5?≥590?≤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玉米青贮质量标准

饲料原料玉米青贮饲料质量标准 (试行) 1总则 《饲料原料玉米青贮饲料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适用于玉米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 2质量评定 现场评定标准 2.1.1色泽:优质玉米青贮饲料色泽接近原料颜色,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呈黄褐色;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呈褐色;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呈黑褐色。 2.1.2气味:品质优良的玉米青贮饲料通常具有酸香味;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具有酒酸味;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具有刺鼻酸味;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具有腐败霉烂味。 2.1.3结构:优质的玉米青贮饲料结构松软不粘手;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结构松软无黏性;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略带黏性;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发黏结块。 2.1.4水分:优质的玉米青贮饲料握在手中紧压,湿润但不形成水滴;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紧压可形成水滴;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紧压有水分流出;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干燥或者抓握见水。 2.1.5 pH值:采用pH试纸(精度)测定青贮饲料pH值的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现场评定。现场评定时,将青贮料样品的汁液挤出滴到试纸条上或将试纸条插入压紧的青贮料样品中测定,测定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样品。优质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范围为~;品质良好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范围为~;品质一般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范围为~;品质低劣的玉米青贮饲料pH值大于。 表1 现场评定标准 1— 1 —

(注:括号内数值表示该项得分。) 2.1.6综合评定:将色泽、气味、结构、水分和pH值得分相加,根据综合评定标准将青贮饲料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劣质4级(见表2)。 表2 玉米青贮饲料现场综合评定标准 青贮饲料实验室评定主要包括乳酸、乙酸、丁酸、氨态氮)、黄曲霉毒素B1等。 2— 2 —

玉米等级区分小常识

玉米等级区分小常识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 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 (1)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