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天然草场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
天然草场资源概况
田效文廖国藩朱宗元
天然草场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我国天然草场不仅面积大,而且类型多。

从全国看,大体上可划成三个草场区:东北西部、内蒙古中东部半湿润半干旱草原区;新疆、甘肃、宁夏、内蒙西部干旱荒漠及山地草原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以下简称本区)除内蒙古自治区外,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及大兴安岭地区、吉林省哲里木盟及部分白城地区、辽宁省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和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

据统计,天然草场总面积占本区总土地面积的79%,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78.3%。

各省(区)天然草场
面积分别占本区天然草场总面积的比例如表1。

对本区草场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利用和建设意见,对于发展畜牧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草场资源的自然条件
本区地形主要为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平原区。

内蒙古高原外围的东部有大兴安岭山地隆起,南部有阴山山地横贯,山体均为中低山。

在大兴安岭东麓以下,下降为辽河、嫩江平原,在阴山南麓下降为河套和土默特平原。

再往南则为黄河三面环抱的鄂尔多斯高原。

气候,冬春季以大陆性极地气流所盛行,寒冷、干燥、多风。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
带来太平洋温暖湿润气流,雨水集中在7、8、 9 三个月。

东部的大兴安岭山地、山麓可达500毫米,越向西气候越干旱,最西的阿拉善左、右旗、额济纳旗已到亚洲大陆腹部,降雨只有几十毫米。

与地形和降水密切相关的地表水,在大兴安岭以东、阴山山脉以南,属外流水系,河网较密,水源较丰富。

阴山山脉以北的内蒙古高原为内陆水系,河流很少,分布着一些大小不等的盐碱湖泊。

同时因地下水受地质构造的影响,高平原上埋藏较深,只有山间、丘间盆地、河谷等局部地区潜水较高(五米以内),水利资源与草场资源配合情况,对草场的利用和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水、热配合的影响下,致使土壤的地带性极为明显,最东部森林草甸下为黑土,森林草原为黑钙土,干草原为栗钙土,荒漠草原为棕钙土,荒漠为灰棕荒漠土。

在蒙古高压、西北风的强烈作用下,自西北向东南、地表物质组成大体上可分成砾石戈壁→沙砾
戈壁→沙带→黄土带。

二、草场资源的基本特点
1.饲草丰富、种类繁多、品质良好
本区有野生饲用植物916种,分属3l科312属,其中在草场上起主要作用的饲草有207 种,属36科111属(附表2)。

在这些饲草中,家畜喜食的禾本科和豆科优良牧草种数占饲用植物的1/4和主要饲用植物的1/3,家畜比较喜食和乐食的菊科、百合科、莎草科良好牧草占饲用植物和主要饲用植物的1/5;以家畜较乐食的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中等牧草占1/4,而多数家畜不喜食的粗劣饲草只占1/5左右。

禾本科是天然饲草组成中第一大科,它的许多属,如针茅属、羊草属、冰草属、隐子草属,早熟禾属、披碱草属和芨芨草属,都是草原、草甸草场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它们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本区家畜最主要的饲草和刈割用草。

豆科是天然饲草中第三大科,它是天然草场上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一类饲草,对丰富草群成分,提高草场质量,有着显著作用。

菊科是天然饲草中的第二大科。

蒿类和与蒿类近似的种类,如亚菊、艾菊极为丰富,
可以饲用的达30种之多。

像冷蒿之类的小半灌木蒿类,从其数量和营养价值来看是仅次于禾本科的一类牧草。

质量中低或低劣的饲草以藜科、蒺藜科、柽柳科为代表,共特点是粗糙具刺。

或有苦咸、涩味。

它们只在西部荒漠中起主导作用,但仍为骆驼、山羊的饲草。

2.草场类型多样,以草原为主体
草场资源的另一个特点是草场类型的多种多样。

首先从大的地带上,从东向西可以划分成五个草场自然带:①森林草甸带。

②森林草原带。

⑧干草原带。

④荒漠草原(半荒漠) 带。

⑤荒漠带。

而在带的下面又可划成十大类和五十个草场类型组,一百六十多个类型(见表3)。

从草场类型构成来看,草原是主体,包括六十多个类型,占草场总面积的48.1%。

广泛分布了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中东部。

其次是荒漠草场,类型有三十多个,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北部三旗,占24.8%。

荒漠草原草场分布于上述两者之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东部,有三十多个类型,占13.1%。

草甸草场分布于东部山地及平原上的河谷、湖盆低地,类型有三十多个,占14.0%。

3.草场资源的地区性差异明显
草场在不同的自然因素影响下,从草群组成、草层高度、盖度和生产力,到饲草的化学营养组成都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与自然条件成带规律一致的。

其变化情况见表4和表5。

从表中清楚地看出,本区各草场带中,草场资源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东部森林草原,产量高、质量中等,以无氮物质的杂类草饲草为主。

西部荒漠,产量低、质量粗劣,且以含灰分的盐生灌木、半灌木饲草为主。

中部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则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禾本科饲草居主导地位,其中干草原带尤为突出,且灰分含量没有明显的增加。

从水草配合情况看东部地区草多、水多、水浅。

西部地区草少、水少、埋藏深。

与此相适应的,东部地区具有极其丰富的天然割草场,向西逐渐减少,到西部荒漠区则缺乏割草场。

根据家畜适宜性与草场营养化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一头蒙古牛,一个泌乳期的产乳量,在森林草原地区为850公斤,干草原为650公斤,荒漠草原为500公斤。

这充分说明,牛适宜于含碳较高的草场。

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对羊毛的形成有一定的意义,据研究,牧草中粗蛋白的含量在5.8%便可满足产毛绵羊的要求。

在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带,花果期蛋白可达13.6—14.78%,冬季仍可保持在2—3%,故适宜于发展养羊业。

西部含灰分(盐分)较多的灌木、半灌木饲草,适宜于饲养骆驼和山羊,因为这类牲畜具有耐灰分的消化生理,这与牛马是不同的。

例如在荒漠区的骆驼,无论体型上和产绒上均较草原区大的多(约大10%以上)。

由于草场资源的地区差异,导致畜种分布上的规律性,东部多牛、马,西部多骆驼,中部草原区以羊为主。

详见表6。

4.草场生产力不稳定
草场生产力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年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上。

本区由于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影响,干旱年分与湿润年分常交替出现,而且旱年多于丰年。

在森林草原地带,草场生产力丰欠年产草幅度的变化在一倍以内,以平年为100%,则丰年不超过130%,欠年不低于85%,干草原带丰欠年比为2∶1,以平年为100%,则丰年为150%,欠年为70%;荒
漠草原则为4∶l,欠年只有丰年产量的1/4,是本区产草量波动最大的地带;荒漠因灌
木饲草起主导作用,稍加稳定,但仍在两倍以上。

生产力不稳定性的季节变化上,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带为例,干草原带,秋季为其产量的最高峰,以秋季为100%,夏季只有8l%,冬季为69%,春季为44%;荒漠草原以秋
季为100%,夏季为75%,冬季为60%,春季只有35%。

天然草场生产力的不稳定性,给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在过去靠天养畜的情况下,致使畜牧业生产随草场生产力的变化,出现丰年丰产,平年平产,小灾小死,大灾大死的被动局面。

生产力的季节不平衡又造成家畜“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不正常状态。

为改变生产条件,使畜牧业向稳定、优质、高产方向发展,给草原建设提出了艰巨任务,建立基本草场,贮备足够的冬春饲草,以丰补欠,是本区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和弥补天然草场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

5.草场全年能为家畜利用,无严格的季节营地
本区因大部分地处高平原区,山地高差不大,牧草返青和霜冻没有山地、特别是高山草场那种随海拔增高而推迟或提前的影响*,生长发育期基本上是一致的。

同时,草场以
草原为主体,禾本科牧草居主导,四季为各种家畜不同程度喜食。

从牧草本身和草场自然条件均给草场资源提供了为家畜全年所利用的特点。

这和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因具山地草场资源的特点而形成明显的季节营地是很不一样的。

草场资源季节性不明显的这一特点,给利用上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安排草场,调剂营地,同时也减少了大型的移场放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利用不合理,安排不当,会造成草场的严重退化。

三、草场.资源概况
1.天然草场资源等飞级的评定原则和标准
为了全面地认识、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天然草场,必须对它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定。

草群是牲畜赖以以生长、繁殖和形成畜产品的物质基础,草群质量的好坏与组成草群的饲用植物的适口性的好坏及营养价值的高低是一致的。

所以在进行质量评定时,首先将饲草按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的不同,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按其在草群中所占比重的不同而相应地划分为五等。

是草场质量的指标。

在等的下面,按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的高低,又划分为六个级。

级是草场数量的指标。

天然草场等、级的评定标准,见表7和表8。

*据我们对山地草场的观察,海拔每升高100米夕积温减少1.50‘C,牧草返青推迟五天。

2.本区草场资源概况
按照上述天然草场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对本区天然草场进行质量鉴定后,共划分了五个等六个级。

各等级草场所占比重见表9。

从表中可知,本区天然草场资源,是以质量中高,产量中低的草场占优势地位。

此外,各等级草场的组成及其在地区上的分布与草场自然带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是因为各个草场带是由各种不同的草场类型所组成,不同的草场类别又是各种饲料价值不同的牧草所组合,这种组合的不同,决定着草场资源的优劣状况,所以本区天然草场资源从东向西的变化,无疑地也反映了地带性规律。

现分述如下:
一等草场面积较小,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5.2%,在各省(区)分配上,黑龙江省居首位,占该等草场的10.0%,内蒙古自治区略次,占29.7%,吉林省为第三位,占13.9%,辽宁省占6.4%,宁夏、甘肃两省没有。

它们主要分布于干草原草场带东部高平原的河间台地、丘陵坡麓以及—些丘间宽谷地。

在大兴安岭两翼,森林草原带的山间宽谷地上也有零星的分布。

组成该等草场的类型,是以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杂类草草场为主。

这些草场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通常是很好的打草场二等草场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26.0%。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占该等草场的65.5%,这充分说明了内蒙古草场的优质。

黑龙江省、古林省、辽宁省分别占12.3%、11.7%和10.3%,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极少,两省区合计只占0.2%。

该等草场广泛分布于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带的大部分地区。

同时也出现在一些低小丘陵地区。

草场类型,在苏尼特左旗贝勒庙以东的干草原草场带,包括锡林郭勒高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大兴安岭两的低山丘陵地区,是以大型针茅(大针茅、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克氏针茅S.krylovii)、从生禾草(狐茅Festuca ovina、落草Koeleria cristata、糙隐子草C1eistogelles squarrosa、早熟禾Poa spp)及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等组成的草场为主,在苏尼特左旗贝勒庙以西直至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海流图) 以东的荒漠草原带,则是以小针茅(戈壁针茅Stipa gobica、沙生针茅S.glareosa、石生针茅S.klemenzii、短花针茅S.bfeviflora)、小禾草(无
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mutica、落草)及小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三裂艾菊Hippolytia trifida、蓍状亚菊Ajania achillloides)等组成的草场为主。

这些草场具有优质、中、低产的特点,是良好的放牧场。

在东部条件好的地方也可进行打草。

三等草场的面积最大,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31.4%。

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多,占该等草场的42.9%,黑龙江省次之,占24.l%,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占18.5%和13.4%,宁夏、甘肃两省(区)极少,分别占0.5%和0.6%。

该等草场主要分布在山地林缘草甸草场带和山地森林草原草场带,占据着中低山、坡地及谷地。

在其它各草场带内,则占据着一河谷、湖盆低地。

草场类型,在林缘草甸草场带,是以杂类草甸草草场为主,经常与针阔
交林或中生灌丛相结合。

在森林草原带是以线叶菊(Filifoli1um sibiricum)、禾草为主的草场,但不同地区泮生成分不同,在大兴安岭西常与贝加尔针茅、羊草、狐茅及多种杂类草混生。

在岭东、岭南则常与贝加尔针茅、大汕芒(Spodiopogon sibificus)、野古草(Arundinclla hirt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cza davurica)及多种杂类草组成草群,有时还混生山杏(Prunus sibiric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等灌丛和铁杆蒿(Artcmisia gmelini)。

在高平原上的河谷、湖盆低地,主要是芨芨草(Achnat herum splendens)、苔草(Carex spp)草甸草场与芦(Phragmites communis)沼泽草甸草场。

这些草场的特点是质量中等,而产量较高,适宜于割草和放牧。

四等草场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20.9%,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多,占该等草场的47.5%,甘肃省次之,占20.5%,宁夏第三位,占15.5%。

其它,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分别占3.7%、4.6%、和8.2%。

该等草场主要分布在荒漠草原草场带的西半部和荒漠草场带。

在荒漠草原草场带是以灌木、半灌木、丛生小禾草组成的草场。

这类草场的特点是灌木、半灌木起主导作用,而小禾草居次要地位。

主要草场类型有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和小针茅\葱(Allium spp)组成的草场;另外是以半灌木红沙(Reaumuria Soongorica)或珍珠(Salsola Passcrina)为主和小针茅(主要是Stipa glareosa)、小艾菊、葱组成的草场。

在荒漠草场上是以灌木为主体的草场。

主要类型有砂砾质戈壁上的绵剌(potaninia mongolica) 草场、短脚锦鸡儿(Caragana brachypoda)、沙蒿(Artemisia ordosica)草场;砂质戈壁上的沙蒿草场、琐琐(Haloxylon ammodendron)草场。

此外在干草原带的沙地(如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上,以沙蒿、差巴嘎蒿(Artemisia hnlodcndron)为主的草场以及在黄土丘陵地区(伊克昭盟东部、昭乌达盟南部)的百里香(Thymus Scrpyllum)草场,均为四等草场。

其次在山地草原中的草原化灌丛草场也属四等。

该等草场,均具有低质低产的特点,只可作为放牧场利用。

五等草场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16.4%。

主要在甘肃境内,占该等草场的72.4%,其次是宁夏,占18.8%,内蒙古占8.8%,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没有。

该等草场土要分布在荒漠草场带。

草场植被以含盐分高的灌木、半灌木组成,多年生草本植物基本上退出草群,而仅仅在雨水好的年份里生长一些一年生的禾草。

其代表类型有下列几类:砾质戈壁上的半灌木红沙、珍珠、泡泡刺草场;石质荒漠上的松叶猪毛菜(Salsola 1aricifolia)、黑柴(Sympegma regelii)、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草场;盐湿荒漠上的多汁盐生半灌木,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K.foliat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N.roborowskii N.sibirica)荒漠等。

在草场资源评价中被列为最低等的草场,它们的特点是粗糙、多刺并含有高的盐分,是低质低产的草场。

只适宜于骆驼和山羊放牧。

各等草场的分布状况见图2。

如果我们做一个典型剖析,以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的喜桂图旗作林缘草甸草场的典型;扎赉特旗为森林草原草场带的典型;以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为干草原草场带的典型;达罕茂明联合旗和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为荒漠草原草场带的典型;甘肃省阿拉善右旗为荒漠草场带的典型,那末,便可明显地反映出各草场带内各等草场的组合和比例是迥然不同的。

见图1。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一等草场主要分布在于草原和森林草原两个草场带内,林缘草
甸草场带极少,荒漠草原和荒漠两个草场带内没有;二等草场主要分布在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两个草场带内,林缘草甸草场带很少,森林草原草场带和荒漠草场带极少;三等草场主要分布于林缘草甸和森林草原两个草场带内,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两个草场带较少,荒漠草场带极少;四等草场在各个草场带内均有分布,但以荒漠和荒漠草原两个草场带内较多,森林草原和林缘草甸两个草场带次之,干草原草场带最少;五等草场分布于荒漠、荒漠草原两个草场带内,其它各带都没有五等草场。

至于天然草场级的变化,从东向西规律性更加明显。

天然草场级的高低是衡量草场生产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评级的标准又是以单位面积产草量而定,产草量的多少,受地带性气候水热配合状况,特别是水分条件影响特大。

由于本区的湿润系数(降雨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由东向西递减,所以产草量也相应地由东向西递减。

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天然草场级的变化同样表现为由东向西下降的趋势。

各等级草场的分布状况,见图2。

1、2级草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大兴安岭两翼的林缘草甸和森林草原带,分别占本区草
场总面积的3.59%和16.13%;3级草场主要分布在干草原带的东半部,占18.37%;四级
草场分布在干草原带的西半部,占22.81%;五级草场主要分布在荒漠草原带,占16,42%;六级草场集中分布在荒漠带,占22.68%。

前面分别阐述了本区天然草场资源质和量从东向西的变化规律,如果把质和量同时考虑,来衡量草场资源的变化情况,可清楚地看出,林缘草甸、森林草原带的草场资源是以三等2、3级草场为主,具有中质高产的特点,干草原带是以一、二等3、4级草场为
主,具有优质中产的特点,荒漠草场带是以二、四等4、5级草场为主,具有中质低产的
特点,荒漠带是以五等6级草场为主,具有低质低产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区天然草场资源的地带性变化规律十分明显,无论质量或产量,从东向西均有下降趋势。

东西部草场资源差异性很大。

另一方面,以质量中高,产量中低的草场占优势地位。

就全国范围而盲,优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这就为本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关于草场资源利用与建设的几点意见
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发挥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而建设草原则是弥补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

只有正确地摆好利用与建设的关系,才能为现代化的畜牧业生产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1.按资源特点安排畜种
根据各地草场资源的特点和家畜对环境、饲草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安排畜种,便可充分发挥草场资源的作用。

鉴于本区草场资源地带性差异明显,便给家畜提供了不同的生态、饲草条件,根据牛适宜于含碳高的草场;马、羊适于含蛋白质高的草场,骆驼适于含灰分高的草场,所以各省(区)宜按下表安排畜种:
2.建立合理利用草场的放牧制度
把草场划分为季节营地(二季、三季、四季)利用,在本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是广
大牧民利用草场的主要经验。

当前,在划分营地中,主要是保护和留足冬春草场。

因为本区气候特点是,冬春漫长)严寒、草枯,饲草不足、营养价值不高,是畜牧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留足、
留够冬春草场,并在夏秋季节切实加以保护,保证家畜在冬春季节有场可牧,有草可食。

在营地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轮牧轮休,逐步向划区轮牧过渡。

这样既保护了草场资源,防止草场退化)提高草场利用率,又为建设草原创造了条件。

3.建设基本草场
建设基本草场是弥补天然草场饲草不足、不稳的一项战略措施,是牧业学大寨先进单位乌审召公社建设草场的宝贵经验。

基本草场是经过人工建设、实现了稳产高产的放牧场、割草场、饲草料地的总称,是基本上实现了草、水、林、料综合建设的高级草库伦,是牧区的木寨田。

建设充足的饲草饲料草场,是养好牲畜的物质摹础,是改变靠天养畜,实现稳定、优质、高产发展畜牧业的根本途径。

基本草场的规模大小,应就各地条件而定。

在东部森林
草原和干草原带,条件较好,可以大一些(数千亩),以利机械作业,在西部荒漠草原和
荒漠带,条件差,可小一些,选择低湿地、水分条件较好、土层较厚的地区,积少成多,也是多快好行的办法。

基本草场内,水、草、林、料配合的问题,在不同时期,可有所侧重。

在建设过程中,水利可作为主攻方向,在种植牧草的布局上,草必须是主体,饲料为辅,在水利化问题基木解决后,林网建设可上升为主攻方向;在畜种良种化较高的情况下,饲料应相应地扩大比例,以适应良种畜、短期肥育畜的需要。

本区草库伦建设正在蓬勃发展,今后,除继续新建草库伦外,要特别重视现有草库伦的充实、巩固和提高的问题。

在现有草库伦内,把水利、林业搞上去,使草库伦林网化、水利化、饲草、料优质高产化、主要作业机械化。

发展一批,提高一批,早日实现草库伦基本草场化,为现代化畜牧业打好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全国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莲蓬勃勃形势越来越好,要求我们一定把草场保护好、利用好、建设好,把广大牧区建成现代化畜牧业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