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导语设计形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导语设计形式刍议
摘要:只有匠心独运的导入语,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课堂上的气氛,在瞬间里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讲解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一课一样,学生情况一班一样,社会发展也一天一样,课堂导语设计也应随机应变,不拘一格。
关键词:导语设计形式悬念激情
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在谈创作经验时说过:“最难的是开始,也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文章开头难写,同样道理,一个语文教师的开场白也不容易把握,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学生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头学生对你的话不感兴趣,注意力一旦被分散了,那后面你再精彩的讲解也将黯然失色。因此,只有匠心独运的导入语,以其新颖、奇趣、敏慧之美,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才能立即控制课堂上的气氛,在瞬间里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讲解内容顺利地搭梯架桥。
语文课导语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讲述故事,扣人心弦
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讲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可用这样一件小事开头:著名作家冯骥才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
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过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就这样,自然导入课文。
又如,在讲古代诗歌《迢迢牵牛星》时,我们可以先从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而作为花季雨季的中学生好奇心尤甚。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导语中要有意制造疑问,创造悬念引人深思。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寻根究底的习惯。如在讲《清明》时,可这样导入,唐代大诗人有一首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广为流传。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问题。那么问题在哪儿呢,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会儿谈……这样,学生的胃口就被调起来了。
等到讲到一定阶段,老师说:“这首诗哪里有问题呢?累赘。既然在下雨,那雨肯定是“纷纷”,故“纷纷”二字多余;“行人”肯定是在“路上”嘛,故第二句“路上”累赘;“酒家何处有”,本身就包含了问的意味,故“借问”也多余;……最后,这首诗可改成:“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学生恍
然大悟。
三、以唱代说,活跃气氛
一般的导语都采用讲的形式,而某一堂课试着以“唱”导入,会显得新颖、别致,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讲《鸿门宴》时,教师可演唱《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进入课文的学习。再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和李煜的《虞美人》时,可采用教师吟唱,教学生演唱,师生共同吟唱的形式。这样,把词的内容变成演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演唱走进了诗词的意境。
四、诗联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引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提问:这句名言是谁说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自然引出文章作者其人其事。
又如,在教学《勾践灭吴》时,引介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聊斋屋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提问:“对联的下联所写何人?他是怎样吞灭吴国的?请看课文《勾践灭吴》。”
五、巧妙过渡,推陈出新
有些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应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提示以前所学知识巧妙过渡到
即将要讲之内容。
如在讲高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外国诗四首时,可这样说:“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驾着艺术的轻舟漫游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海洋,大家一定收获不小吧?今天,我们不妨调转方向,驶向一个新的世界——外国诗歌的艺术殿堂。那里灿若星河的诗人,异彩纷呈的流派一定会给我们以全新的美感享受,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和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
再如,在讲《祭十二郎文》时,我们可这样导入:上了高中,我们已学过两篇祭悼之文(学生七嘴八舌回答)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唱”的《祭十二郎文》却是完全以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六、提纲挈领,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和盘托出。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把要点讲出来,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也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讲述,一目了然,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如讲《项链》:今天,我们上《项链》一课,这篇课文两课时完成。今天我们的任务是:①了解作家作品;②了解本文产生的时代背景;③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小说思路,并品味构思的巧妙。
七、激情演讲,身临其境
教师精心设计演讲词,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注意,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如对于高一的新同学我们可设计这样的演讲:“同学们,自小学时的a,o,e开始,语文便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在学习语文的旅途中,你有过哪些收获、体会和感受呢?今天,当你手捧散发着油墨芳香的高中语文课本时,你是否在思考:高中语文学些什么呢?我是否也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呢?且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高中语文课本,去与鲁迅、朱自清、郭沫若、高尔基、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等对话,去感受文学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去领略文字的艺术魅力……”。
以上只是导语在语文课上的几种应用,其实,导语设计的形式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一课一样,学生情况一班一样,社会发展也一天一样,课堂导语设计也应随机应变,不拘一格。但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导入课文,我们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导语要精,不能过长;二、导语要巧,富有趣味,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三、导语要准,使学生思维顺势进入正确的轨道。
只要我们严肃认真地对待每篇课文每堂课的导语,并善于学习、研究和总结,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导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