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教案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1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2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3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4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5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 6 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7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8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9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10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11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12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13页总27页

《航海学(1)》课程教案

第14页总27页

航海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海图识图授课学时4日期教学目标

◎《航海学》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1-6海图识图 一、海图基准面: 1、高程基准面:海图上所标山头、岛屿、明礁等高程的起算面。 a、中版:“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面”青岛验潮站27年观测的潮位平均值当地平均海面 b、英版:以半日潮为生的海区:平均大潮高潮面(杭州湾) 以日潮为生的海区:平均高高潮面(南海/北部湾) 无潮海区:当地平均海面 2、深度基准面:海图上标注水深和干出高度的起算面。 a、中版: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 b、英版:天文最低潮面。 注意:平均海面是最基本的基准面,高程、深度基准面都是以平均海面为基准标注的。 二、高程、水深、底质 1、高程:陆上物标自高程基准面至物标顶端的海拔高度。 规定:高程不足10M的,注记精确到0.1m,大于10m的,舍去小数,记毫米。中版海图:单位为m,央版:米制/拓制m/ft a山高的高程:黑色圆点表示,附近标有高程,其他各点高程用等高线表示 等高线实线:精测 虚线:粗测 无咼程数字:山形线 b、建筑物咼程:地物基部的地面咼程:咼程基准面至建筑物基部地面的咼度。(塔咼 基准面)建筑物的顶高:高程基准面至建筑物顶端高度。 建筑物的比高:建筑物基部地面至顶端的高度。 c、树梢概略高度:高程基准面至树梢顶端的高度。【52】 ①、灯高:平均大潮高潮面到光源中心的高度。

◎《航海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航海学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通常相同:(中版:不足10m 0.1m ;大于10m 整数英版:光源中心的高程) ② 、桥深净空高度:自平均大潮高潮面或江河高水位到桥下净空宽度中下深最低 点的垂直距离。 英版:平均大潮潮面、平均海面 ③ 、干出高度:深度基准面以上的高度。用于注记干出礁【 42】 用带下划线的数字表示,如“ 22”( 15) 深度基准线以上1.5m ④ 、比高:物标本身的高度(…) 2、水深(海图水深):海图深度基准面至海底的高度。 斜体数字:表实测深度 直体数字:表深度不精确或采用小比例尺海图。 水深v 21m :精确到0.1m ; 21m-31m 精确到0.5m ;水深〉31m 精确到整米。 19S :表示测到所标深度尚未着底的深度。 SD : ED : “疑 深” “疑存” “疑 位” “概位” -对深度有怀疑,深度可能小于已注明的水深注记。 一对礁石、浅滩等的存在有疑冋。 -对危险物的位置有怀疑。 -表示危险物的位置未经精确测量。 :沙(sand )、泥(mud )、粘土( clay ; cy )、岩石(rock ; r )、 PD PA 3、底质(中英版基本相同) 贝(shells ; sh )、珊瑚(coral ; co )、纟田(fine ,f )、中 (medium, m )、粗(coarse ,c )、碎(broken ,bk )、 软(soft ,so )、硬 形容词+种类: 海图底质注记中, 海图底质注记中, 海图底质注记中, 海图底质注记中, 、航行障碍物 1、 礁石:明礁一平均大潮高潮时露出的孤立岩石; 干出礁-平均大潮高潮面下,深度基准面以上的孤立岩石; 适淹礁-深度基准面适淹的礁石; 2 . 暗礁-深度基准面以下的孤立岩石; … 2、 沉船:露出大潮潮高面的沉船;干出沉船;深度基准面以下的沉船。 危险沉船:中版-水深w 20米;英版-水深w 28米;包括深度不明,妨碍水面 航行的沉船。 非危险沉船:中版—水深〉20m ;英版—水深〉28m ; (stiff soM 、 缩写“ 缩写“ 缩写“ 缩写“ ,sf )、坚硬(hard ,h ) cS S . M ?”表示:沙的成分多于泥的成分的混合底质。 M . S.”表示:泥的成分多于沙的成分的混合底质。 S / M ”表示:分层底质,上层为沙,下层为泥。 M / S ”表示:分层底质,上层为泥,下层为沙。 卡(12) (12 )

航海学课程练习之四

第四篇航路资料 第一章潮汐与潮流 一﹑简答题 1.试述潮汐的成因。 2.何谓潮汐的周日不等?其产生的原因? 3.试述潮汐的半月不等。 4.试述潮汐类型。 5.何谓潮差和潮差比。 6.何谓分点潮和回归潮。 7.试述中版<<潮汐表>>由几册组成?各册范围和主要内容? 8.试写出应用差比数进行潮汐推算的公式。 9.试述英版<<潮汐表>>由几卷组成?各卷范围和主要内容? 二﹑计算题 1.某轮X日要过A浅滩,已知该轮吃水8米,要求安全富裕水深0.7米,A浅滩海图水深5 米.海图深度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 2.5 米,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 1.5 米,求该日过浅滩时所需潮高. 2.某水道海图最小水深6.5米,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220cm,海图基准面在平均海面 下200cm.某轮吃水7.8 米,要求安全富裕水深 1 米.又该水道上空有一架空电缆高33 米,该 轮水线上最大高度30 米,要求安全余量 2 米.求该轮应在多少潮高范围内通过该水道.(该地 大潮升330cm,小潮升110cm) 3.求铜沙X 年10月20 日的高、低潮时和潮高.(利用附表9“潮汐表”﹑附表10“差比数和潮信表”及附表11“平均海面季节改正值”) 4.X年5月22日0100某轮抵长江口锚地抛锚.锚地距铜沙24n mile,船速12kn,吃水8.5m, 要求保留安全富裕水深0.7m,铜沙航道最浅海图水深 6.2m,试求该轮最早何时起锚方可安全 通过铜沙. 5.X 年7月5 日1500 某轮预计抵达铜沙,试求当时铜沙潮高是多少? 6.某轮吃水8m,预计某日上午0800 抵达某浅滩,已知该处海图水深6.0m,海图基准面在 平均海面下300cm,潮高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280cm,要求保留富裕水深0.7m,若该地当日潮 汐为: 0630 110cm 1250 450cm, 试问:该轮是否需要候潮? 若需候潮,该轮当日上 午最早能安全通过浅滩的时机. 7.某轮从秦皇岛装煤运上海,拟在12 月5 日上午进长江南水道.满载吃水为8.6m,铜沙 浅滩在深度基准面下6.7m,要求保留富裕水深0.7m,求该轮过浅滩的时间范围?该轮航速 16kn,从秦皇岛到铜沙浅滩的航程是697n mile.如果选择白天高潮前1 小时过浅滩,该轮应在何日何时之前离开秦皇岛港? 附:12 月5 日浅滩附近的潮汐: 0236 0.5m 0812 3.5m 1448 0.9m 2024 3.3m 8.海图上有图式得知该处当天潮汐为1230 395;1850 125,求1530 该障碍物上 的水面高度或水下的深度是多少? 9.海图上一图式 1 5,并得知该处当天潮汐为1230 395;1850 125,求1530 该障碍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 【教学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进行新课】 测量单位 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 学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 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 学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

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 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桶的容积不同. 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 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师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板书: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 师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学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学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μm)、“纳米”(nm). 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师板书. 板书: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下图为记忆关系图) 师你知道航海学家、天文学家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 学生:海里、光年、公里. 1海里=1852米,1千米=1000m,1光年=9.461×1015米. 例题1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26cm=0.26m B.50m=0.005km C.357mm=3.57m D.1.2dm=12mm 解析: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26cm=26×10-2m=0.26m,故A正确;50m=50×10-3km=0.05km,故B错误;357mm=357×10-3m=0.357m,故C错误;1.2dm=1.2×100mm=120mm,故D错误. 答案:A 师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航海学求天体真高度

主要内容:航海六分仪结构、航海六分仪的检查与校正、六分仪观测天体的方法 §4—4求天体真高度 教学要求:掌握航海六分仪的检查与校正、六分仪观测天体高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影响观测高度的因素;2. 六分仪观测天体高度的方法 课时安排:10学时 三、天体观测高度的改正 1.太阳:需修正蒙气差、眼高差、视差、半径差; 2.金星、火星:需修正蒙气差、眼高差、视差; 3.木星、土星及恒星:需修正蒙气差、眼高差;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教案 第 1、2 周,第2、3、1次课章节名称:第二篇第四章§4—4求天体真高度实验6学时 主要内容:航海六分仪结构、航海六分仪的检查与校正、六分仪观测天体的方法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教案 第 2 周,第 2 次课章节名称:第二篇第四章§4—5天文船位线 主要内容:航海六分仪结构、航海六分仪的检查与校正、六分仪观测天体的方法 §4—5天文船位线 教学要求:掌握高度差法;掌握太阳、行星和恒星船位线。 教学重点:1. 高度差法原理;2. 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纬度 课时安排:8学时 一、高度差法1. 高度差法原理 D h=h0- h C A C 2. 高度差法作图规则

(1)h t- h C>0时计算点在天文船位圆之外 (2)h t- h C<0时计算点在天文船位圆之内 (3)h t- h C=0时计算点在天文船位圆之上 3.高度差法的特点(1)选择计算点的有限任意性(2)船位线的近似性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教案 第 2 周,第 3 次课章节名称:第二篇第四章§4—5天文船位线 主要内容:太阳、行星和恒星船位线 二、太阳、行星和恒星船位线1.求太阳和行星船位线 2.求恒星船位线 3.画天文船位线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教案 第 3 周,第 1 次课章节名称:第二篇第四章§4—5天文船位线 主要内容: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纬度 三、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纬度 1.观测太阳中天高度求纬度的原理 此时:LHA=0°,H=90°-Z 即: 2.预求太阳中天区时 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教案 第 3 周,第2 次课章节名称:第二篇第四章§4—5天文船位线 主要内容:观测北极星高度求纬度 四、观测北极星高度求纬度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天文船位线解读

第六章 天文船位线 在本篇前五章中,已求出了天文船位圆的圆心和半径,即求得了天文船位圆。根据天文船位圆求天文船位线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这里仅介绍求天文船位线的传统方法,即“高度差法”。随着计算机在航海领域中的应用,使航海人员摆脱传统的高度差法的束缚已成为可能,这部分内容见本篇第十章。 从理论上讲,在已知天文船位圆的圆心和半径的前提下,就可以在地球仪或墨卡托海图上直接画天文船位圆,用图解的方法求得天文观测船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行不通的,其原因: 一是,如果在地球仪上直接画天文船位圆,根据海上定位精度的要求,在地球仪的表面上用肉眼能分辨的1毫米的长度至少应为1n mile ,这样,地球仪的直径D 约为 D =──────────── ≈6.9m 这样大的地球仪船上既不可能配备,也不可能在其上直接画天文船位圆。 如天体的真高度为30?,则天文船位圆 的半径为60?=3600n mile ,航用海图 根本容不下,如果使用小比例海图,除 精度不能满足航用之要求外,天文船位 圆在墨卡托海图上的投影已是一条复杂 的“周变曲线”了(非圆形)。如图 4-6-1所示,当地极在船位圆之外, 图4-6-1 船位圆在墨卡托海图上的投影为周变曲线Ⅰ,近似椭圆形。当船位圆恰好通过地极时,在图上的投影为周变曲线Ⅱ,近似抛物线。当地极在船位圆之内时,在图上的投影成为更复杂的周变曲线Ⅲ。由此可见,周变曲线用一般的作图方法根本无法实现。 第一节 高度差法 1875年,法国航海家圣·希勒尔(St ·Hilaire )提出的高度差法(altitude difference method )解决了天文船位圆作图的问题,即利用高度差法将画天文船位圆的问题转化为画天文船位线的问题。 一、高度差法原理 图4-6-2表示地球及其外面的天球。图中的c 为计算点(可以是推算船位也可以是选择船位)。假如,当c 点是推算船位(?c ,λc )时,测得天体B 的高度(经高度改正后可以求得其真高度h t ),同时记下观测时间,从《航海天文历》中可查得天体B 的格林时角GHA 和赤纬Dec ,从而得到天体B 的地理位置b ,以b 为圆心,bk =90?-h t 为半径,在地球球面上可作一小圆,即天文船位圆。如前所述,天文船位圆的半径通常很大,而且船位一定在推算船位c 附近的一小段天文船位圆曲线(ⅠⅠ)上,所以没有必要把天文船位圆全部画出来,只要画出船位圆曲线ⅠⅠ即可,然而船位圆曲线ⅠⅠ的曲率很小,可以 360×60×1mm π×103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测天定位

第七章观测天体定位 在航海实践中,至少需要两条或两条以上交角合适的、对应于同一时刻的船位线相交才能确定船舶所在的位置。本章将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天文定法方法。 海上测天定位主要包括白昼采用太阳移线定位,低纬度海区太阳特大高度定位,“同时”观测太阳、金星定位和晨昏采用星体定位。 第一节观测太阳移线定位 白昼通常只能观测到太阳,在观测一次太阳求得一条太阳船位线之后,间隔一段合适时间再观测一次,求得另一条太阳船位线,然后进行移线定位,这种定位方法称为太阳移线定位。 一、太阳移线定位的条件 太阳移线定位的精度主要与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有关。由航迹推算原理可知:两次观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转移船位线所带来的航向、航程的推算误差就越小。同时由船位误差理论可知:用两条船位线定位,两船位线的交角应在30°~90°范围之内,以趋近90°为最佳,太阳方位要变化到如此大小,一般又需较长时间,这是一对矛盾。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次观测的时间过短,尽管减小了推算误差,但是太阳方位变化太小,使两条船位线交角小于30°。相反,如果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过长,虽然太阳方位变化较大,可使两船位线的交角达90°,但是转移船位线的推算误差也随之积累增大。为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般约为1h ~2h ,太阳方位变化约30°~50°,以不小于30°为宜。 二、太阳移线定位的有利时机 太阳在中天前后其方位变化较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太阳方位变化就可超过30°。因此,太阳中天前后一段时间是观测太阳移线定位的有利时机。 在航海实践中,一般常采用太阳中天前和中天时各观测一次,移线求出中天或正午船位。也有采用测量中天前、中天、中天后的太阳高度进行多次移线定位的情况。 在低纬海区内,当太阳中天高度很高(达88°左右)时,从日出到中天前和中天后至日没,太阳方位变化非常缓慢,有时太阳方位变化30°左右,往往就要等待4-5小时之久,从而使太阳移线定位失去意义。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太阳中天前后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之内,太阳方位变化就可达30°以上。因此,就可在短时间内,测得2~3条太阳船位线求出观测船位 (见太阳特大高度定位)。 三、移线定位方法 1. 直接平移天文船位线法 在海图作业中,天文船位线用“”表示,转移天文船位线用“”表示,天文观测船位用“”表示。 (1)两次观测间无转向的移线定位方法 如图4-7-1所示,c1为第一次观测时ZT1的推算船位,c2为第二次观测时ZT2的推算船位,计划航向CA,航速V,ΔT和S分别为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和航程。太阳船位线I-I应

航海学,教授总结航标教案

第二章航标与《航标表》 概述(概念、作用、分类) 国际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 中国水上助航标志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 中国内河助航标志制度简介 中版《航标表》 英版《灯标和雾号表》 航标 航标(Aids to navigation)是助航标志的简称。它是以特定的标志、灯光、音响或无线电信号等,供船舶确定船位、航向,避离危险,使船舶沿航道或预定航线安全航行的助航设施航标作用 指示航道:在岛岸明显处,设置引导标志,或在水上设立浮标、灯浮或灯船等,引导船舶沿航标所指示的航道航行。 供船舶定位:利用设置在陆上的航标测定船位。 标示危险区:标示航道附近的沉船、暗礁、浅滩及其它危险物,指引船舶避开这些危险物。 供特殊需要:标示锚地、检疫锚地、禁区以及供船舶测定运动性能和罗经差使用的水域等。 航标分类 按设置地点分类: 沿海航标(Coastal aids) 固定航标:灯塔、灯桩、立标 水上标志:灯船、灯浮、浮标 内河航标(Inland river aids) 船闸航标(Lockage aids) 按技术装置分类: 发光航标、不发光航标、音响航标 和无线电航标 国际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 适用范围、标志类型、特征 各类标志说明 侧面标志 方位标志 孤立危险标志 安全水域标志 专用标志 新危险物标示法 国际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 适用范围、标志类型、特征 各类标志说明

侧面标志 方位标志 孤立危险标志 安全水域标志 专用标志 新危险物标示法 IALA浮标制度适用范围 国际航标协会(IALA)浮标制度适用于所有固定和飘浮的标志(不包括灯塔、光弧灯标、导灯、导标和大型助航浮标)。 IALA浮标制度标志类型 侧面标志:结合“浮标习惯走向”使用,指明应遵循的航路的左侧或右侧。 方位标志:结合罗经使用,指示可航水域。 孤立危险物标标志:指明规模不大的孤立危险物标标志,周围为可航水域。 安全水域标志:指明该标四周均为可航水域。 专用标志:不作为助航标志,用于指明航海文件中提到的有关区域或特征 IALA浮标制度标志特征 白天: 标身形状:罐形、锥形、柱形、杆形、球形 标身颜色:红色、绿色、红绿横纹、黄黑竖纹 红黑横纹、红白竖纹、黄色 顶标:罐形、锥形、球形、×形 夜间: 光色:红色、绿色、白色、黄色 光质:闪光、联闪光、混合联闪光、长闪光 明暗光、等明暗、摩尔斯信号 侧面标志 浮标习惯走向 浮标制度区域(A区域、B区域) A区(左右测标、推荐航道侧面标) B区(左右测标、推荐航道侧面标) 图例(A区侧面标、推荐航道侧面标) (B区侧面标、推荐航道侧面标) 使用注意事项 浮标习惯走向 航海员从海上驶近港口、河流、河口或其它水道时所采取的走向; 由浮标管理当局所确定的方向。只要可能,原则上应是环绕大片陆地的顺时针方向。 在海图上,浮标习惯走向通常用洋红色箭矢符号标明。 IALA浮标制度区域 种类:A区和B区。 适用范围: B区域:日本、南韩、菲律宾和南、北美洲;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单元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和发现昼夜和四季成因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精神和能力.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学说所使用的证据及其充分性,反思自己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并不是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并为后续研究地球的运动做好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的准备和积累。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航海学课程练习之二

第二篇航迹推算与陆标定位 第一章航迹推算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航迹推算?它在航海上有什么作用? 2.何谓风压差?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述船舶制作风压差表的方法。 4.何谓风流压差?它的正负值如何确定?测定风流压差有哪些方法? 5.画图说明单物标三方位求航迹向的方法。 6. 航迹计算有哪些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7.在各种航行条件下,推算船位均方误差圆的半径各约为多少? 8.什么是概率航迹区?它有什么作用?应在什么情况下绘画以及如何绘画? 9.试述航迹计算的应用时机和基本公式。 10.试述多航向航迹计算法的计算步骤。 二、海图作业基本训练 1.量出下列物标的地理坐标(经度、纬度) 1)Sushan Dao 灯桩2)Moye Dao 灯塔3)Zhui Shan(270) 4)Cha Shan(538) 5)Duogu Shan(394) 6)Qianli Yan灯桩 2.根据下列给出的地理坐标,找出物标的名称 1)=3723.'4N 2)=3709.'3N =12242.'0E =12234.'0E 3)=3705.'5N 4)=3653.'0N =12225.'9E =12223.'5E 5)=3724.'0N 6)=3652.'1N =12238.'7E =12213.'4E 3.量出下列坐标点到物标的真方位和距离 1)从=3723.'5N =12251.'7E 到CHENGSHAN JIAO 灯塔; 2)从=3712.'3N =12246.'3E 到Lao Shan; 3)从=3638.'5N =12210.'8E 到Sushan Dao 苏山岛灯桩; 4)从=3645.'0N =12215.'4E 到Cha Shan; 5)从=3653.'0N =12223.'5E 到Moye Dao灯塔; 4.从定点根据真航向画出航向线,并在其上截取航程,求出船位的经、纬度。 1)在Moye Dao 灯塔的正东,距离12 n mile处,画真航向TC=180,航程S=10n mile。 2)从=3643.8N =12245.9E 处,画TC=200,S=14.9。 3)从=3630.0N =12230.0E 处,画TC=280,S=24.5。 4)从Sushan Dao 灯桩的正南5处,画TC=055,S=14.5。 5)从=3645.0N =12230.0E 处,画TC=120,S=16.0。 三、航迹绘算 1.无风流情况下的绘算 1)2000 年×月×日,某轮驾驶台眼高e=8 米,计程仪航速VL=12.5 kn,L=+4%,罗经自差表见“附表2” 供应链管理电子教案-2 1600 L1=460,036268N,0121300E,驶CC078; 1800 L2=700; 2000 L3=940;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天测罗经差

第九章观测天体求罗经差 罗经是船舶主要的导航仪器之一,罗经工作是否稳定,其指示方位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船舶在航行中,要求航海人员利用一切机会来测定罗经差,以此来检查罗经工作是否正常,并对航向和方位做必要的修正。 船舶近岸航行时,可以利用专设的叠标或灵敏度较高的天然叠标来测定罗经差。然而,当船舶航行在开阔的海面上时,则只有利用天体来测定罗经差了。本章将介绍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利用GPS船位求罗经差的新方法。 第一节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其注意事项 一、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 由第一篇已知,罗经差∆C可以根据叠标的真方位TB与其罗方位CB之差求得,即 ∆C为“+”表示罗北偏东 ΔC=TB-CB ∆C为“-”表示罗北偏西(4-9-1) 叠标的真方位TB可以从海图上量取,当叠标“串视”时利用罗经可测得叠标的罗方位CB。 观测天体求罗经差与上述利用陆标测定罗经差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观测的物标是天体。因此,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由于观测时的真实船位未知, ,λc)为基准求得的天体的计算方所以无法求出天体的真方位,在海上是以推算船位(ϕ c 位A c来代替天体的真方位TB。这样,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计算公式为 ∆C=A c-CB (4-9-2) csc LHA-sinϕc ctg LHA (4-9-3)ctg A c=tg Dec cosϕ c 从上述公式可见利用天体求罗经差与利用陆标求罗经差的区别主要是求真方位的方法有所不同。 二、观测注意事项 由公式(4-9-2)可见,为求得较准确的罗经差∆C,应尽量减小A c和CB的误差。因此,观测天体求罗经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推算船位求得的天体计算方位A c代替天体真方位所产生的方位误差∆A 在观测天体求罗经差中,天体真方位是由推算船位求得的天体计算方位A c来代替的。而在观测时测者的推算船位与当时真实船位的误差(∆ϕ,∆λ)将会使计算方位A c产生 、LHA(LHA=GHA±λcW E)的函数,微分式(4一个方位误差∆A。因此,A c是变量ϕ c -9-3),经整理得到∆A与∆ϕ和∆λ的关系式为 ∆A=tg h sin A∆ϕ-cos Dec cosX sec h∆λ(4-9-4)从上式可见,当推算船位与真实船位的误差∆ϕ、∆λ一定时,用推算船位求得的计算方位A c代替天体的真方位而产生的误差∆A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式中的tg h和sec h(sin、cos函数的最大值为1),即取决于被测天体高度h的高或低。还可以看出∆A与被测天体的方位A和赤纬Dec有关。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①被测天体的高度越低,由∆ϕ、∆λ引起的误差∆A越小; ②当被测天体的方位A趋近0°、赤纬Dec趋近90°时,由∆ϕ、∆λ引起的误差∆A 趋近零。

航海学课程练习之一

航海学课程练习之一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坐标、方向和距离 一、问答题 1.绘图说明表示地面一点位置的地理坐标。 2.建立大地坐标系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3.什么是大地水准面?试绘图表示局部区域的地球自然表面、大地水准面以及地球椭圆体表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地面上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5.试述磁差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改变的因素。 6.对于航行船舶,驾驶员从何处可查得航行海区的磁差资料? 7.什么是磁罗经自差?试述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生改变的因素。 8.航海上常用的测定罗经差的方法有哪些? 9.试述海里的定义,一海里的长度随着什么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我国规定一海里的长度是多少? 10.我国灯标射程是如何定义的?海图上标注的灯标射程是如何确定的? 11.英版资料上灯标射程是如何定义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2.如何判断我国灯标灯光是否有初显(隐)?如何求其初显(隐)距离? 13.试述良好的船速校验线应具备哪些条件? 14.试述在船速校验线上根据推进器转速来测定船速和计程仪改正率时,如何消除水流对测定的影响? 15.航行船舶利用“主机转速与船速对照表”求得的船速,为什么只能作为参考? 二、计算题 1.经差和纬差的计算 1)已知起航点(1,1)和到达点(2,2),求纬差D和经差D的数值及符号。 (1) 1=3114.'7N1=12128.'9 E (2) 1=5437.'6S1=17406.'1W

2=0117.'2N 2=10351.'3 E 2=1413.'2S 2=00741.'6W (3) 1=0220.'0S1=17520.'5W (4) 1=6508.'5N1=16053.'5 E 2=0350.'5N 2=16052.'3 E 2=4448.'1S 2=17520.'5W 2)已知起航点(1,1)和纬差D、经差D,求到达点(2,2)。 (1) 1=4337.'9N 1=08204.'5W (2) 1=3043.'7S 1=17750.'2 E D=0518.'0N D=12000.'W D=0507.'0S D=00405.'0E (3) 1=2508.'2N 1=08932.'8 E (4) 1=0207.'8S 1=08932.'8 E D=2909.'9S D=03025.'0 E D=1104.'3N D=00400.'9W 2.能见度距离的计算 1)已知眼高(e)或物标高度(H),求测者能见地平距离(De)或物标能见地平距离(Dh)。 (1) e=9.2 米(2) e=15.5 米(3) H=145 米(4) H=258米 2)已知眼高(e)和物标高度(H),求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o)。 (1)e=9 米老铁山H=465米(2)e=14 米成山角灯塔H=60 米 3)下列灯标灯光是否存在初显或初隐?若存在,其初显或初隐距离是多少n mile? (1)e=12 米花鸟山灯塔H=85米射程24 n mile (2)e=10 米朝连岛灯塔H=80米射程15 n mile 供应链管理电子教案-2 (3)e=12 米园岛灯塔H=66 米射程21.5 n mile (4)e=9 米海猫子头灯塔H=75 米射程25 n mile 3.方向划分和航向、方位及舷角的换算 1)圆周法、半圆周法及罗经点法之间的换算 (1)将下列半圆周法换算成圆周法 ①45NW ②135SE ③85SW ④120NE (2)将下列罗经点法换算成圆周法 ①NE ②SW ③NNE ④ESE ⑤SSW ⑥WSW ⑦W/N ⑧E/S ⑨SE/S ⑩NW/W 2)已知真航向(TC)、舷角(Q)或真方位(TB),求真方位或舷角,并画草图表示它们之间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天球坐标系

第二章天球坐标系 天球坐标是确定天体在天空中位置的坐标系统。天体位置确定之后,测者与天体之间才能借助数学方法,即通过球面三角公式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可以解决天文航海中诸多天文航海上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天球坐标系 与地球上用纬度和经度来确定某点位置相类似,确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球面坐标系称天球坐标系。由于天球上采用的原点和基准大圆不同,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天球坐标系,在天文航海上常用的是赤道坐标系和地平坐标系。 一、天球 每当我们仰首望天,总感觉天空象是一个倒扣过来的半球形。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无论离我们远或近,都好像镶嵌在这个球面上,而地球恰好位于这个半球的球心。因此,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定义以地心为球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球面叫天球(celestial sphere)。所有天体(无论远近)都分布在天球面上,它们在球面上的位置称为天体位置。 二、天球上的基本点、线、圈 要在天球上建立天球坐标系,必须要确定一些基本点、线和圈。由于可以把天球看作是由地球圆球体表面无限扩展而形成的,因此,天球上的点、线、圈都可以看作是地球上的点、线、圈在天球上的投影,两者有着一一对应关系,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4-2-1: 1.天轴和天极 地球自转轴p n p s向两端无限延伸得Array 到天轴(celestial axis) 地北极的一点P N称天北极,对应于地南极 的一点P S称天南极,统称天极(celestial poles) 见图4-2-1。 2.天赤道 地球赤道平面无限向四周扩展与天球 球面相截所得的大圆,称天赤道 (celestial equator)。如图4-2-1 中垂直于天轴的大圆QQ 。天赤道上任意一 点距两天极的球面距离都为90°。天赤道将 天球分为北天半球和南天半球。图 4-2-1

集美大学航海学2教案:求天体真高度汇总

第五章求天体真高度 由天文航海定位原理已知,利用天体来测定船位,必须得到天文船位圆的半径,也就是天体的真顶距,航海上常通过天体高度来得到这项船位圆要素。六分仪就是用来观测天体高度的测角仪器。掌握观测天体高度的方法和改正观测高度求真高度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航海六分仪 六分仪是从古代测角仪器不断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完全独立、重量轻等优点,故一个世纪以来一直作为航海天文定位的观测仪器。 图4-5-1 一、航海六分仪及其测角原理 1.六分仪的结构 六分仪(sextant)的构件和名称,如图4-5-1所示: 2.测角原理 六分仪的测角原理基于平面镜反射定理即: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连续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光线入射方向与最后反射出方向的夹角,等于两镜夹角的二倍。如图4-5-2:∠1=∠2 ∠3=∠4 ∠HBA=∠3+∠4=2∠3 ∠OAB=2∠2 根据“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定理,在ΔABO中 h=∠HBA-∠OAB=2∠3-2∠2=2(∠3-∠2) =2ω(∠3为ΔABD的外角)

由此可知,在海上从六分仪望远镜中看到天体S反射影像与水天线H相切时,天体高度h等于定镜和动镜夹角ω的二倍。在六分仪的制造中,按动镜A实际转动角度的二倍在六分仪刻度弧上刻注度数,因此从刻度弧上可直接读出天体高度h的角度值。 图 4-5-2 3.六分仪测角读数的读取法 在六分仪的刻度弧上,从0°向左到140°一段弧长叫主弧,读数为正(+);从0°向右到5°一小段弧长叫余弧,读数为负(-)。六分仪测角读数分别可由刻度弧、鼓轮和游标三个部分相加读出。 (1) 主弧读数 如图4-5-3所示,六分仪测角读数为: 从刻度弧读取44︒,从鼓轮读取31',从游标读取分的小数为0.'6,则读数为44︒31.'6。 图 4-5-3 图 4-5-4 (2) 余弧仪测角读数 余弧读数与主弧读数大体相同,由于机械构造上的原理,鼓轮倒转时从60'、50'、40'、30'……由大向小反向变化,指标臂向右移动。因此,鼓轮倒转一周,指标臂向右移1︒。所以,应用60'减去从鼓轮和游标上读取的分和分的小数,其差才为正确读数。如图4-5-4,从鼓轮和游标读取的分数是25.'4,则正确读数为-(60'-25.'4)=-34.'6。 二、航海六分仪的检查和校正 六分仪的测角误差主要有六个:其中三个为永久性误差,其余为可校正误差。 1.永久性误差 永久性误差是由于制造工艺的缺陷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1) 偏心差(centering error):指标臂的转轴中心与刻度弧的中心不重合所引起的误差。 (2) 棱性差(option error):动镜、定镜及滤光片前后镜表面互相不平行,各镜表面不平而引起的偏差。 (3) 刻度差(worm and rack error):刻度弧、鼓 轮和游标的分划刻度不准所致。 这三项系统误差统称为六分仪器差S,出厂前已测 定好,我们可以从六分仪箱盖内的六分仪鉴定书中, 以测角为引数查取,供观测高度后的修正。 2.可校正误差 准确的六分仪读数必须使六分仪保持下列状态: 动镜和定镜与刻度弧平面要垂直;当指标臂指0°时, 动镜和定镜要互相平行。因此每次使用六分仪之前, 均应依次按以下三步校正来满足上述两条要求。 (1) 垂直差又称动镜差(perpendicularity) 图 4-5-5 产生原因:动镜镜面不垂直于刻度弧平面。 检查与校正:将指标臂移至35°左右,左手平握六分仪,刻度弧朝外。如图4-5-5,眼睛置于动镜后,如果从动镜中看到的反射刻度弧与直接看到的刻度弧成一连续的弧线时,表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