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教学课件 第三章 教育目的共19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问题提起:劳动分工、劳动力的发展 基本含义:劳动能力的发展(体力、智力的
充分发展和运用) 核 心:体力和智力(肉体和精神)的统一 具体措施: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分析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性质——为社会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实现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人才素质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劳作教育
现代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教育观: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个
人本位) 科学主义教育观:以社会为出发点、以科学为中心
(社会本位) 科学人文主义:它是人文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
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 人文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 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
《什么知识最有用》(1895年)
伦理本位
康德:教育应使受本能驱使的自然人变 为能用社会规范支配行动的道德人。
赫尔巴特: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去恶从善 教育的最终目的——道德
社会本位
柏拉图:《理想国》—— 培养统治国家 的哲学家(哲人)
涂尔干: 教育是社会事物,学校是社会 缩影,教育使儿童在各方面得到发展, 以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UNESCO《学会生存》
第四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1957年、毛泽东对教育方针的阐述 1958年、毛泽东对教育方针的补充完善 1978年、宪法对教育目的的表述 1981年、《决议》对教育目的的修正 1982年、新宪法对教育目的的规定 1986年、《义务教育法》 2019年、《教育法》
中日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 和经济要求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 方向。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特定质 量规定,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目的
方针
具体的教育活动 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国家、政党、个人的行 为
理论术语、学术性概念
宏观的发展方向 引导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政府的行为
工作用语、政策性概念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和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
作用上:价值性目的、操作性目的 要求上:终极性目的、发展性目的 实际上:正式决策目的、非正式决策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定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第三节 近代西方教育目的的不同取向
社伦 生 文人 个
凯 兴 斯 泰

柏 拉 图 、
涂 尔 干 、
会 本 位 :
巴理 特本 、位
: 康 德 、 赫 尔
斯 宾 塞
活 本 位 :
狄 尔 泰 、 斯 普 朗 格

化 本 位 :
小格 原本 国位 芳: 、裴
斯 泰 洛 奇
卢 梭 、 帕 克 、 马 斯 洛
人 本 位 :

个人本位
卢梭:培养自然人 帕克(进步教育运动之父):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内涵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作出的规
定。
——郑金洲《教育通论》
国家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 规格,即对人才的总要求。
——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
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 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
——十二所院校《教育学基础》
和谐发展、顺其自然 马斯洛:自我实现、完美人生
人格本位
裴斯泰Biblioteka Baidu奇: 各种能力和谐发展,实现社会需要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和谐、健全的人格 真善美圣健富 | | | || | 学道艺宗身生 问德术教体活
文化本位
斯普朗格: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
客观文化价值到个人 主观精神的转化。
生活本位
斯宾塞:教育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生活预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