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转型发展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空间优化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发展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空间优化策略
焦姣姜劲松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以来,经过20年的“跨跃式”发展,已从最初的农业生产区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正努力向“三化三型”(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型、创新型、幸福型)的综合商务新城迈进。
在这一转型升级背景下,新的建设目标、经济背景和社会趋势对园区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园区现状和新的目标定位的研究,提出区域协作、转型更新、均衡发展、紧凑模式等四类空间策略,并详实体现在园区结构分区、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公共设施和水绿系统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转型升级;空间优化;均衡发展;紧凑模式
1.背景研究
1.1背景概述
当前,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新的内外环境。就外部环境而言,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更加紧密和激烈,一方面,普遍较高的经济实力推动了资本、人才、信息在该区域城市群内的流动,使得城市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较为相似的区位和产业、文化背景使得各个城市对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和营销意识得到全面普及之后,各个城市对先进产业、优越政策的争取更加积极,作为先行一步的苏州工业园区如果没有更为突出的优势出现,则会有失去发展机遇的危险。就内部环境而言,苏州工业园区首先面临的是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土地资源仅够支撑1-2年使用;第二是产业升级的问题,园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国际领先的企业和代表主导发展方向的精尖技术,但同时也有较为低效的、与发展目标不相吻合的产业企业,因此制定产业策略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在上千家企业中厘清哪些鼓励发展、哪些可以整改、哪些需要腾退,这个工作从确定到实施完成是一个巨大且漫长的过程;第三是城市建设的问题,尽管园区建设在理念、执行和效果方面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在完成了大格局和大框架建设后,城市面对“三化三型”新目标可以在生态低碳、舒适宜人、设计精致等方面做进一步的优化。
1.2目标解读
苏州工业园区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三化三型”的目标定位,“三化”是指国际化、
现代化、信息化,“三型”是指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相对应这一目标定位,园区又制定了现代化指标体系、“创新引领、人才强区、文化兴区、区镇一体、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等六大战略以及“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三年翻番、纳米产业三年双倍增、文化繁荣”等八大计划来保障目标的实施。从这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园区从高科技工业园区到高科技园区再到综合商务新城的转变路径,走过工业起步、硬件打造的阶段,园区在城市建设方面,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等系统的全面优化,在产业发展方面,开始关注产业层级和产业效率,更重要的是在目标、战略、计划中始终贯彻了对人的重视,一方面注意吸引和培育高精尖人才,实现人才造城,一方面注意普通民众的民生需求和幸福感受。
1.3趋势分析
1.3.1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功能圈构建对园区空间结构的影响
在国家发改委2010年主持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长三角地区被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此,国家与地方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打破城市隔阂,构建一个大中小城镇分工明确、协同合作,资本、信息、人力等资源自由流动、有序运作的一体化环境。
近几年,随着相关制度的构建、道路交通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长三角城市资源的流动性确实得到增强,这种流动性折射在空间领域会产生一定的聚集和分布特征:在产业空间方面,资本流动更加遵从市场规律和全球经济趋势,企业总部或其研发、营销等部门会向国际化程度高、商务资源丰富的地区聚集,生产部门会向人力和土地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地区聚集,仓储物流部门会向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聚集;在社会空间方面,人们能够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更自由的选择居住、就业、受教育和休闲娱乐的地点,这些生活功能可以位于同一个城市,也可以分布于不同城市。在快速城际铁路和城市公共交通保障下,“一日生活圈”将给城市带来部分居住与就业分离的城际通勤人口,从而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影响;在休闲空间方面,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经济能力的提高和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的休闲地域更广、频率更高、类型更丰富,区域旅游人口的休闲需求为区域一体化增加了新的系统联系,也对城市的旅游休闲空间产生影响。
苏州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先行一步的区域及国际合作,城市能级越来越高,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国际化合作的先行区,经历了二十年的建设和积累,在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方面均具有较强
的竞争优势,因此在资源和资本区域化流动过程中,园区有机会也有可能实现产业的升级与更新,同时也应该在空间上为区域一体化居住或一体化就业做好应对。
1.3.2城市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对园区空间资源组织的影响
智能信息技术在产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了城市生产、运营和流通的效率。产业方面,信息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的引入改变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人力结构,未来大规模低水平产业工人有可能被较小规模会使用先进机器的技术工人取代,这一趋势将对园区现有劳动力构成和规模产生较大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园区居住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规模。交通方面,智能信息技术将有效推动交通需求化和智能化管理,使各类道路与交通设施供给更符合出行需求。一方面,居民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便捷的了解、查询和预订公共交通,从而快速完成出行活动。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通过监控系统迅速掌握城市物流、人流的出行需求和城市交通系统运营情况,从而快速调控交通资源。通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建设,使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运营更加高效,减少能源和空间资源浪费,从而实现交通减碳。
智能信息技术在办公、居住和购物休闲等领域的应用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使得办公场所更加灵活,办公人群可以根据工作和个人需求,将其与居住、休闲或者教育场所相结合,这一特点使办公功能从相关产业中脱离出来进一步细分并产生集聚,形成商务型办公、创意型办公、研发型办公等多种类型,同时与不同空间和环境要素相结合,产生商务、研发、创意等特色空间。除此之外,智能信息技术未来也将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电子商务与快捷物流保证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使得实体购物场所的休闲内涵得到更多体现,商业原有按照规模划分的等级体系有可能向按照类型划分的水平体系转化,实体商业面积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
1.4技术路线
从目标定位和社会发展趋势切入,明晰园区目标建设要求;从空间规模、效益和关系切入,梳理园区空间现状存在问题。基于目标与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空间发展战略、策略与措施,最终落实在各个空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