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科学研究方法论

课程代号:_______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专业:

学号: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关于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的技改项目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实践》中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弗雷德蒙德.马利克(2007)在《管理技术之精髓》中指出“管理是从资源到价值的转化”。

精细化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科学管理及其后的管理科学派。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W.泰勒(1911)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对科学管理作了如此的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规模扩大,技术日趋复杂,社会化协作程度要求高,这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1973)在《生产管理基础》中提出“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成分,依靠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增进决策的科学性。”使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分析发展为定量分析,以减低管理的不确定性,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得到最大的经济效果。

一、国内外学者对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一)国内外学者对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界定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化工业时代的一种管理理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其诞生于大规模制造产业(如家电、汽车),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管理流程,实现“标准化、零库存、零缺陷”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将管理做细、做精,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

(二)国内外精细化管理演进和发展

1.国外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演进

上世纪中叶,战败的日本面对本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现状,为了经济振兴,必须以优质低价的产品占领欧美市场,这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70-80年代,以丰田、索尼、松下、三菱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从二次大战的废墟中迅猛崛起,在汽车、家电、钢铁行业战胜盟主美国,创造当代经济奇迹,引发了世界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和推广精细化管理的热潮。主要代表有以下几个:

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爱德华兹·戴明强调持续改进质量,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来进行不断的改进。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做是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为上世纪50年代日本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与崛起立夏汗马功劳。戴明(1982)在其代表作《转危为安》提出美国在制造业及服务业市场失利“问题的根源是许多产品的低质量与高成本问题作祟。问题的重点则需要经理人负起责任来,改善「系统」中人员及机器的质量及生产力。这是「管理」的问题,也是「系统」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理论架构,指出十四项管理要点(14 Points for Management)及七种恶疾的疗法,被尊为“是一个给美国工业界带来最后一丝希

望的人”。

Kaizen成本法: Kaizen是一个日语词汇,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一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品各功能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是产品制造及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依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利用Kaizen来逐步降低成本,以达到或超过这一目标,并分阶段、有计划地达到预定的利润水平。今井正明(2010)在其著作《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指出“丰田成功的关键在于贯彻了Kaizen (持续改善)的经营思想。”

六西格玛(Six Sigma)管理:比尔·史密斯(1986)提出,“六西格玛(6σ)概念作为品质管理概念,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20世纪90年代在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电气、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华硕等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其基本理念“真正关注顾客,无边界合作”

精益生产模式: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的核心是追求消灭一切“浪费”,以客户拉动和JIT(Just-in-Time)方式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随着制造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精益生产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当初的TPS。美国在研究了包括精益生产在内的各种管理模式后,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敏捷企业是指那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敏捷的快速反应能力的企业。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可概括为五点:顾客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尽善尽美。

2.国内精细化管理的发展

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初“只要胆大就可发财的粗放经营方式”的中国企业,面对WTO带来的全球性竞争和微利时代的到来,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取得一定成果。海尔成为中国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典范,OEC管理是其代表。

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汪中求(2005)在其著作《细节决定成败》中提出:“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提出“精细化的核心是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汪中求及其团队还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八大方法: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严格化、实证化、精益化,并强调了执行力文化在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行策略。

宋文强(2011)在其著作《现场精细化管理(图解版)》提出5S、可视化两个利器重点在于改善现场的基本环境,为现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TPM、防错法、KYT训练三个利器都是从预防的角度实现机器设备“零故障”、产品质量“零缺陷”、人员安全“零事故”等三个零;动作经济原则是从改善动作细节的角度提升作业效率和改善交货期;OEC管理来源于海尔,是加强现场管控、实现PDCA循环的成功方法;精益生产则通过消除现场七大浪费,在生产制造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目前国内对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和领域:制造企业精细化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