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
课题结项研究报告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规律,调动感官,实现理性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索。
我们课题组于2015年3月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的研究》为题向驻马店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申报,2015年5月被正式立项。接到立项通知后,课题组就召开会议,明确成员分工,探讨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实施一年多来,研究进程有效推进,研究策略初步凸显,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进一步得到开发。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指导,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展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要解决学科性质与学生认识水平的矛盾,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操作帮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
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操作时,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对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使使用教具,也是老师演示学生看,这对小学生来说,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自觉主动的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根据我校教学实际以及以前县级课题研究的状况,要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动手操作活动。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探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其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泛指制作学具、感知体验(看、摸、拉、摆、分等)、实物测量、画统计图统计表、设计游戏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本领域研究现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实践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操作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国内本领域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学生的课堂学具操作过程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流于形式。其实,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获得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还出现课堂操作活动无目的的现象。学具操作活动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最适当的时机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急待解决,又苦于没有解决的方法,产生操作学具的需要时,再让学生操作,并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最终找到正确答案。最后,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学具操作形式单一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灵活设计操作方案,做到个人操作、集体操作相结合,课内操作与课外操作相结合。
四、本课题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之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目前,国内外就这方面的研究不少,特别是国内一些小学数学专家基于“动手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有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就小学阶段“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然而,目前对这个问题只是停留在提出部分的实践措施,一味的提出这些活动的优越性,实际上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动手实践仅仅是走过场,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教师充当“指挥官”。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