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de Angle

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77

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

——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林嵘1 沈嘉诚2

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扶贫政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济学中关于救济贫困的这一分支也渐渐兴起。如何使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达到效率和公平并存,是我们长期以来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扶贫不仅仅是简单的支付转移,更关系到整个宏观的经济环境。下面我将以英国16世纪的“济贫法”为例,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济贫;失业;劳动力;宏观;真实变量;名义变量

一、英国“济贫法”

英国自16世纪起就开始力图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贫困问题,1601年,英国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这是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和最初的社会保障法。按照法律,富人被征收济贫税,旨在为社会底层的人们消减苦难。济贫法从16世纪开始到工业革命时代,都是救济贫困的重要法律依据,在救贫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些原则还一直延续下来。《济贫法》在当时,也正是一种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相伴而来的还有对应的教区负责制度,济贫的区域划定,学徒法的制定。

但是《济贫法》至今仍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济贫法大多体现的是陈旧的经济观念,本身存在很多经济学上的误区,在很多地方与新时代的社会情况不符,比如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这一著作中就提出了自己的批判性观点。随着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人们对经济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于19世纪对济贫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定了新济贫法。但是,结合前人对《济贫法》的研究和批判,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在思考这一政策在当时的作用,考察政府的政策制定对一个国家在经济层面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再解决相关问题,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一)长期的经济情况

根据《济贫法》的指示,在解决底层百姓的贫困问题时,英国每年就会为穷人征集巨额的税款,力图将这些税款用来改善穷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决定一国生活水平的并非短期上所持有的名义上货币的多少,而是在整个长期过程----《济贫法》所施行时期的长期过程中,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

因此这里借用当时的数据来阐述这样一个现象,英国在那时每年征收济贫税接近300万英镑,用它来接济教区里的穷人。设想如果每个人能够多得到5先令,在短期里或许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他们购买食物的数量。但由于市场具备自我调节能力, 需求的增加自然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因此在长期过程当中,穷人所能买到的物品并没有增加;另一个原因,是技术革新并没有出现在那个时代,也没有新生的产业来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去创造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这二者的作用,总供给既定,所带来的结果就只能是物价上涨,这种上涨抵消了济贫税给穷人带去的“福利”----即便有了更多的货币,所获得的物品与服务并没有增加。救济金不过只是一时的的安慰,更是引来不少经济学家(比如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和社会学家(例如斯宾塞)的批判和思考

(二)扰乱市场的工资规律

“劳动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维持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

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李嘉图),《济贫法》中涉及到的工资补贴部分,让工资不完全是由工资规律来决定,影响到了市场的公平和竞争,打消了工人们生产的积极性。而补贴的来源是富人所缴纳的济贫税,因此此举是对富人权益的一种剥夺,对勤恳劳动的劳工的一种打压。

(三)就业人口减少

《济贫法》的推行,使得穷人有理由去依赖政府的补贴。他们也就会变得更加的好逸恶劳,像寄生虫般,靠着其他百姓通过辛勤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物品维持生计。这无疑会直接导致他们不愿意寻找工作,心安理得的享受《济贫法》所带来的帮助。他们多数人就会从劳动力市场退出,进入非劳动力市场。这并不是“失意的工人”,而是一种“游手好闲的工人”。

这种退步的表现,无疑重担分给了两类人群。一类是被征收高昂济贫税的富人,他们需要用自己的钱去养活一群有能力劳动,却因为享受了国家的救济金而好逸恶劳的穷人;一类则是仍在辛勤工作,为整个国家创造物品与服务的劳动人民。他们生产了物品与服务,却也没有比那些享受国家救济的穷人过上更好的日子。随着越来越多的穷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工们势必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和生活压力。

所以说,《济贫法》本身就是对劳动这一荣耀的行为的一种亵渎,它让人们看到,即便不劳动,也能过上和曾经辛勤劳动几乎相同的生活,让仍在辛勤劳动的人们积极性消减,让拿着救济金的人去苟且生活而非创造物品和服务,让原本靠着自愿去救济穷人的富人,通过被迫征税的方式去资助,这就让“善良”这一美德也遭到了严重打击,使得多数富人不再去主动救济穷人。

同时,当时的状况下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是一定的甚至更少,因为劳动力人口降低。在《济贫法》出台以前,富人救济穷人所采取的方式更多是一种直接给与的方式,发放生活所需的物资,这能实际的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而在《济贫法》以后,富人被征收济贫税,几乎不再进行实际性的生活物品方面的救助,转而以是一种以货币的形式的救助。但这种救助会导致物价上涨,最终穷人并未得到更多的生活物资。所以这并没有使得穷人变得富有,相反,他们的生活状况会比之前更加糟糕,因为之前他们还会得到富人在物质层面的救助。

毫无疑问,从长期角度讲,这种措施无论对哪些人群,几乎都没有积极影响。对富人而言,以前是通过一种善意的方式去对穷人进行救助,而现在需要缴纳高昂的救济税,而且,因为物品和服务的不降反升,使得富人所持有的资产缩水了。这种救济也并没有达

Wide Angle | 广角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78新时代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符雁飞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571321

摘要:新时代,我国政策、投资环境和社会整体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鉴于大学生经验欠缺,资源积累不足等原因,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特别是对创业项目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项目选择上跟风、盲目,甚至直接导致创业失败。为此,本文以创业成功为立足点,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提供意见建议,颇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项目;创业指导

到真正意义上的救济。

对普通的劳动人民而言,他们仍然在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着物品和服务,但是当他们发现,由着物价上涨自己所持有的货币在不断的缩水,同时那些具有劳动能力却选择接受救济的人,过着并没有比自己差太多的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无疑会降低。这也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所能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减少。

(四)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

同时,在当时有一个学徒法的存在,劳动者在本行业衰退时,由于不适合其他行业,导致失业而只能选择申请救助。当一个行业衰退时,该行业的工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其他行业的知识技能,度过摩擦性失业的时期,重新找到工作的。但是《济贫法》这一国家调控手段的出台,使得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劳动力流动受阻会影响生产的效率,导致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量减少,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另一个现实是,英国的《济贫法》里面,进行的救助也是区域性的,即每一个区域有对应的教区负责济贫。因此每一个退出劳动力市场,选择接受国家救济金的人,都可以说是教区潜在的负担。教区是直接着手这类救济金的收集和发放,它向区域内的居民征收救济税,然后再分发给区域内的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教区毫无疑问的会尽可能的阻止贫民流入到本教区。即《济贫法》直接阻碍了贫民当中一部分作为劳动力,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这便自然地降低了生产率,减少了物品和服务,使得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品降低。

因此《济贫法》及其相配合的学徒法,不仅仅造就了更多的失业,更是直接的使得人们退出劳动力市场,这才是它带来的最大的危害。

二、总结

英国济贫法,是英国通过国家的手段,力图解决贫困所出台的政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富人们发现自己的财富缩水了,劳工们发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退出劳动市场,反而得到了国家的救济,这严重打击了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勤劳和创造的价值观。物价的上涨抵消了济贫的的效用,劳动力的缺失减少了物品服务的生产,国家在经济上呈现退步的趋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需要去做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贫困救济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地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收入差距。它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处置不当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出现负面的作用。所以在考虑类似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和政策

的相关性,来看其客观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明.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思考[J].理论月刊,2015(11):5-8.[2]丁建定.试论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功能[J].学海,2013(01):73-79.[3]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04):32-37.

[4]徐滨.英国工业革命中济贫法改革与古典经济学影响[J].史学集刊,2004(03):102-107.

[5]丁建定.1870—1914年英国的济贫法制度[J ].史学集刊,2000(04):48-54.

注:本文系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7年度科研项目(Hwyjg2017-07)阶段性成果之一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00多万以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提出“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那么,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情况如何呢?根据智联招聘《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明显下降,比例由2015年6.3%降低至2016年的3.1%。虽然政策、投资环境和社会整体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有97%—98% 的大学生创业失败。归结原因,是大学生在人脉、资金、经验、信用等创业条件方面明显处于弱势,而且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低。以海南为例:

范启标在《海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一文中,报告了调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口经济学院、三亚学院、琼州学院六所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创业情况,结论不容

乐观,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资金、人脉、经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四个方面。而最大的问题是经验不足,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比例高达 32.5%①。

如何有的放矢,避免大学生创业失败呢?我认为,大学生创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有三:项目、资金、团队。这三大要素互为整体,缺一不可。如果解决了创业过程中这三大要素出现的问题,创业就会成功。在这三者之中,创业项目的选择是首当其冲的难题。如果在项目的选择上跟风、盲目,就会直接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创业项目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行业发展的形势,甄别行业兴衰

在众多行业中选择出具有长期经济效益的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GB/T 4754-2002[46]),中国行业有20 大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