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2期2009年3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 niversity(Science Edition)

http :///sci

Vol.36No.2Mar.2009

收稿日期:200721122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2kj104);安徽省级横向合作研究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GXS3D087).作者简介:郁家成(1949-),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气候学和农业气候学研究,E 2mail :yjcand @.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09.02.026

安徽省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

郁家成1,黄小燕1,郁 阳2,梁邦云2,郭秀云2

(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2.安徽省气象局,安徽合肥230031)

摘 要:根据安庆、霍山、合肥、蚌埠和亳州五站1954~2007年共5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四季变化呈“高—低—高—低”趋势、各月变化呈“双峰型”,并且各站气温日较差都是春秋季大于冬夏季;江淮地区各站历年平均气温日较差随时间推移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关 键 词: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P49;S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97(2009)02-237-06

YU Jia 2cheng 1,HUAN G Xiao 2yan 1,YU Yang 2,L IAN G Bang 2yun 2,GUO Xiu 2yun 2(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 ronment ,A nhui A g ricultural Universit y ,Hef ei 230036,China;2.A nhui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B ureau ,Hef ei 230031,China )

Chang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e in the Changjiang and H u aihe River region in Anhui Province.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dition ),2009,36(2):237~242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the Anqing ,Huoshan ,Hefei ,Bengbu and Bozhou five stations from 1954to 2007have been reorganizated and cou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nnual and inter 2annual changes in the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 region have been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is a “high —low —high —low ”trend in the various seasons and the obvious “bimodal type ”in the various monthly averag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changes in the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 region ,and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of all the stations is that the range of spring and autumn is bigger than that of winter and summer ,twice peak values all appear in spring and autumn.The annual averag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changes have showed the trend which reduces gradually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K ey Words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 regio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time chang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0 引 言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即为气温

日较差(Diurnal Temperat ure Rangee ,简称D TR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幅度.近年来,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已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气温的非对称性即最低气温的升高明显高于最高气温的升高,由于这种温度日夜升高的不对称性,导致日较差减小[1-2].气温日较差对农作物生育、产量和品

质都有很大的影响[3-4].因此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中,

气温日较差是很重要的指标.

气温日较差变化与纬度、高度、季节、地表和天气状况有关,而且受大气环流和其他气象要素的影响[3-5].昼夜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热量收支,若收入多于支出,则热量增加而升温;反之,则减少而降温[3-4,6].凡白天升温幅度大或升温速率快、夜间降温幅度大或降温速率快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则大;反之则小.一般低纬大于高纬,内陆大于沿海,凹地大于凸地,夏季

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裸地大于农田.

由于气温日较差(D TR )可反映全球和区域性的温度变化幅度,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所以其变化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气候异常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D TR 变化及其原因开始了研究,试图通过D TR 基

本变化的事实和气候模拟试验,来认识其变化特征和机制及其对全球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7-18].目前人们已将D TR 作为表征气候变化的一个新的重要指标[19-21].现在的研究多是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关于D TR 变化及其可能影响的研究论文不多[22-27],至于江淮地区D TR 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气温日较差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十分必要.通过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的研究,可以深入探明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以便趋利避害,为进一步做好本地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可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料

分析资料采用安徽省气象局安庆(沿江)、霍山(大别山区)、合肥(江淮之间)、蚌埠(沿淮)和亳州(淮北)五站1954~2007年共5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1.2 方 法

运用Excel 软件对江淮地区气温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绘制江淮地区各站相应图表,以寻找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特征2.1.1 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的特征

由于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的中部,故以合肥为代表站,统计累年(1954~2007年)各季、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如图1所示.由图1(a )可见,日较差春秋

季大于冬夏季.秋季日较差最大(8.7℃

),春季次之(8.6℃),冬季较小(7.8℃),夏季最小(7.6℃).季节变化呈“高—低—高—低”趋势.秋、夏两季相差1.1℃,说明合肥气温日变化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一般而言,气温日较差夏季大于冬季,但合肥夏季气温日较差最小,有其必然原因.可能是云雨增多、梅雨显著所致.而最高值出现在秋季,可能是天气晴好、秋高气爽的缘故.

由图1(b )可见,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内1~12月变化呈“双峰型”,最高值为9.0℃(10、11月),次高值为8.8℃(4月),次低值为7.5℃(1月),最小值为7.3℃(7月)

.

图1 合肥站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图

Fig.1 The annual change chart of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in Hefei station

2.1.2 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的比较

为比较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的差异,根据1954~2007年54年以来安庆、霍山、合肥、蚌埠、亳州和江淮五站平均的统计,对比分析各季节和各月份的平均气温日较差

.

图2 江淮地区各站各季平均日较差比较图

Fig.2 The compare chart of the averag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in the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 region various station

江淮地区各站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各季比较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安庆、霍山、合肥、蚌埠、亳州和江淮五站平均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均呈“高—低—高—低”的总趋势,并且都表现为春季(3月至5月)、秋季(9

8

32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第3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