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研究

作者:赵一凡

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6期

摘要:以公共突发事件为教育契机,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育人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性肺炎疫情背景下,奉献精神被赋予了忠于职守、迎难而上、甘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付出的时代意蕴。通过把握疫情防控的教育契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强化奉献意识引导,开展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既具有凝聚抗疫力量的现实意义,也蕴含着培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担当者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重大疫情防控教育契机奉献精神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164-02

一方蒙难,八方来援。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29个省市派出四万余名医护人员对口支援武汉各区县医院,海陆空三军医疗队迅速集结,第一时间驰援武汉。“不论生死,不计报酬,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四川雅安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在请战书上的郑重承诺,也是抗疫“战士”们的行为写照。他们或是救死扶伤,或是后勤保障,于危难之际彰显民族大爱,谱写出一曲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赤子之歌,为培育大学生奉献精神提供了丰富且崭新的教育资源,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重大疫情防控下奉献精神的时代内涵

培育大学生的奉献精神,首先应弄清楚奉献精神的内涵。奉献指恭敬地交付、呈献,现在被普遍定义为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义务关系,奉献精神是情感与理性统一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认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奉献精神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长征路上,奉献精神表现为忠于革命事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奉献精神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起最后冲刺之际,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之中,奉献精神被赋予了忠于职守、迎难而上、甘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付出的时代意蕴。

二、培育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1.有助于建设公共突发事件后备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这场

突击大考,是对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中国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的一场集中检验,更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在各级政府的协调下积极应对,主动发挥各自优势,尽全力化解此次危机。大学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返乡大学生张慧娟带领本村29名大中专学生走出家门,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担负起体温检测、社区消毒等工作;大四学生施禹麟主动请缨,从伦敦到上海跨越万里运送抗疫物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安全环境,机遇之下潜在的社会风险随时会与我们不期而遇,未来防范社会风险,应对社会挑战离不开大学生群体这一主力军,甘于奉献的价值是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深化大学生奉献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建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后备力量凝神聚气。

2.有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其社会关注度高、疫情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如若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极易引发社会价值关系危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社会经验缺乏,辨别能力差等特点,更容易受错误言论的误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奉献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奉献精神培育矫正他们的价值观念,提升其道德境界,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3.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

培育大学生奉献精神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奉献精神促进个人价值实现这一真理在武汉快递员汪勇的身上得到再次检验。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汪勇带头组建志愿者队伍,主动承担起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衣食住行,解决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汪勇个人也因在志愿活动中展现的出色组织协调能力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被提拔为公司经理,并被授予“最美快递员”的称号。

马克思曾说:“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个人只有奉献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被社会和他人所需要,个人的自我价值才能实现。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责任和民族担当,不仅要学习先进知识,掌握过硬的技术,还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为集体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三、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路径分析

1.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渗透奉献主义思想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随事物发展而出现的关键性环节,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更易突显,典型事例更加形象和直观,为大学生进行人性反思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其人文情怀的培育。因此,把握疫情防控的教育契机,采取渗透教育的方式,将培育奉献精神融入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也就是将教育内容融入与受教育者密切相关的生活和重点关注的事件中,能够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物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受教育者主动了解和探求疫情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渗透奉献主义,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实现教育的间接化和隐性化。

2.以抗疫故事为素材,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闻“疫”而动,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他们用行动诠释信仰,在奉献中砥砺精神,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我們不可多得的、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是应该把抗“疫”故事中凸显的先进人物立为时代榜样,为大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引导其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二是榜样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宣传工作的加持,综合运用事迹报道、公益广告、主题宣讲等形式,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让大学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在榜样的激励作用下关注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3.以奉献精神为主题,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浸染和强化,才能成为其根深蒂固的内心认同和行为指导。大学生奉献精神的最终养成,离不开校园教育这一主阵地,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能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文化素养。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奉献精神融入文化物质载体,组织开展有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实践活动,通过校园传播渠道宣传奉献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培养奉献意识,让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获得激励,从而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强化教育效果。

4.以网络媒介为渠道,加强奉献意识引导

网络媒介因其高时效性和强开放性等特点,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主要渠道。通过浏览网络信息,大学生可以获取疫情防控的实时动态,也可以了解到抗“疫”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新闻报道的耳濡目染能引发大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效仿。网络媒介为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的传播拓宽了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传播作用,能为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提供更多更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材料。同时,因网络信息数量繁多且良莠不齐,网络媒介在为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提供鲜活实例时,也会将某些精神糟粕带入他们的视野。因此,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应重视舆论导向把控,发挥主流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奉献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