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mTcMDP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四川大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X线摄片是诊断骨骼病变的常规手段,除骨折外,其他 病变的检出,取决于病变脱钙或钙质沉积导致骨质密度 变化的程度。一般认为局部钙量变化大于30~50%时, X线片上始显示出异常。
• 99mTc-MDP骨显像显示病变是基于局部骨骼血流和代谢 的情况,在病变的早期多已有明显的表现,通常较X线 片提早3~6个月出现,对无症状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 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一、静态影像 1、热区和冷区(2) •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
性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
将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一、静态影像
2、热区和冷区的数目有一定临床意义,如恶性肿瘤患者骨 骼影像出现多发性热区,转移灶的可能性很大;如为单发 性热区则转移灶的可能性较小,但需定期随访。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一、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3、多发性放射性增高灶的鉴别诊断(可能性:大→小) • 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病灶、随机分布、放射性增浓 • 关节炎 • 创伤,骨质疏松不全性骨折 • Peget病 • 其他代谢性骨病 • 骨髓炎 • 其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骨梗塞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显像方法
一、病人准备 1. 静注99mTc-MDP前1h口服KClO4 400mg 2.要求病人多饮水,促进99mTc-MDP经尿排出。静态显像前 排尿。 3.显像前取走病人身上的金属物品。金属假牙、植入乳房、 植入假肢等。若不能取走,需记录性质、位置供分析影像 时参考。 4.尿液经常污染内裤,嘱病人排尿时注意。显像前应先探测 有无明显污染,必要时更换内裤及擦洗污染的皮肤。 5.尿袋、引流袋需尽量排空,尽量置于体侧。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四、“超级影像”(Superscan):骨骼的放射性分布较软 组织显著增加,显示为:骨影浓而清晰,软组织本底低, 伴肾影不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很少。
• 是恶性肿瘤患者弥漫性骨转移的一种表现。
• 亦见于非恶性肿瘤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软骨病 肾功能衰竭等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99mTc-MDP全身骨显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骨骼疾病的影像学方法 WBS PET X线平片 MRI CT
颅骨 肱骨 桡骨
骨盆 胫骨
肋骨 尺骨
股骨 腓骨
骨显像(Bone Imaging)
原理:骨骼的主要无机盐成份是羟基磷灰石晶体,体 表面积很大,依靠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从血液中获取 磷酸盐和其他元素来完成代谢更新。99mTc-MDP静脉 注射后,约有1/2通过吸附方式与晶体表面结合而沉 积在骨骼内,其余部分迅速经肾脏排出体外。用γ相 机或SPECT显示骨骼影像。
五、骨骼外的软组织异常影像 骨骼以外的骨化灶、钙化灶和磷酸盐异常聚集部位,
也因可以沉积99mTc-MDP等骨显像剂而显影,多见于结石、 心包钙化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其特点是影像不在骨骼上, 多体位或断层显像不难与骨病变鉴别。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X线摄片比较
X线摄片
99mTc-MDP全身骨显像
二、正常血池影像 显像剂大部分仍停留在血液中,大血管继续显示,软组织 轮廓更加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骨区放射性稍稀疏,两 侧对称。
正常影像
三、正常静态影像 •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运丰富和代
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 端,放射性聚集较多,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盛、成骨活 跃,因此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显像方法
二、显像剂用量和质控
1. 99mTc-MDP 740~1110MBq (20~30mCi) 静脉注射 2.放射性化学纯度 〉90%。99mTcO4- 过多,甲状腺和胃肠道
将显影,还原水解99mTc过多则肝等显影,都将干扰对骨影 的分析。
显像方法
三、三相骨显像 经静脉一次性弹丸式注射99mTc-MDP 740~1110MBq (20~30mCi) 后,用三个时相的影像显示局部骨骼动脉血流、血池和骨 盐代谢情况的显像方法
1、恶性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影像特征:
• 多发病灶 • 随机分布 • 示踪剂异常浓聚
恶性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病灶、随机分布、放射性增浓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一、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2、转移性骨肿瘤的影像表现 • 单发性/孤立性放射性增高 • 多发性放射性增高 • 弥漫性放射性增高(superscan):过度曝光征 • 缺光子区(“冷区”) • 无异常放射性分布(假阴性) • 闪耀现象 • 软组织显影(肿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取显像剂)
99mTc-MDP沉积在骨骼内的影响因素
• 局部血流量 • 骨骼无机盐代谢和成骨活跃的程度 • 交感神经状态
——当骨骼局部血流量增加、代谢更旺盛、成骨活 跃和新骨形成、交感神经损伤时,可较正常骨骼聚 集更多的99mTc-MDP,在影像上呈现异常的放射性 增高区。反之则表现为异常的放射性减低区。
SPECT照相机的探测原理示意图
1. 血流显像:用64X64矩阵,弹丸式注射显像剂,立即按每2~3s一帧采集 20帧,序排显示及20帧叠加显示。
2.血池显像:继血流相后于1~4min期间以0.3~0.4X106计数采集一帧。 3.静态显像: 128X128矩阵,3h后显像,前、后位分别采集0.4X106计数。
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20%。大视野探头应包括 病变部位及对称部位,小视野在保持相同体位的条件下,对两侧分别采 集,采集条件应相同,显像时保持不动。前、后位必须保持两侧均衡。 膀胱内放射性与骶骨和耻骨重迭,可采用坐位。
2、局部放射性减低、峰时后延:示局部动脉灌注减低,可 见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梗塞和一些良性骨病变。
三、血池影像
1、局部放射性增高: 示局部血管增生扩张,如骨骼恶性肿 瘤和骨髓炎;也可能因为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如儿童特发 性股骨头坏死等。
2、局部放射性减低:多与局部放射性增高同时存在,表现 为局部放射性分布不均,减低部位为坏死区。
一、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4、转移性骨肿瘤的典型形态包括: • 椎体上的不对称病灶 • 大团、块状病灶 • 颅骨骨缝外的圆形病灶 • 沿肋骨走行的条形病变 • 盆腔不规则形病灶
48y, F, 甲状腺滤泡状癌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一、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5、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的特点 • 大多数肿瘤骨转移是经血行转移 • 中轴骨:转移90%;四肢骨骼:转移10% • 部分患者,整个中轴骨呈弥漫而均匀地放射性增高
成人正常静态影像
临心成 近浓人 骨聚骨 组的显 织放像 基射影 本性像 一药骨 致物骺 。与生
周长 围中
青少年正常静态影像
明生青间婴 显长少骨儿 高中年显、 于心骨像儿 周浓骺影童 围聚摄像、 临的取的青 近放药变少 骨射物化年 组性增较和 织药多大成 。物,,人
正常影像
四、正常变异 1. 颅骨缝和枕骨粗隆有时可显影。 2. 三角肌粗隆。约7%的三角肌在近端肱骨上的附着处显 影,可不对称。 3. 竖脊肌附着部。约7%的骶棘肌在脊柱的附着部可表现 为垂直线样放射性增高。 4. 颈下部。由于颈椎前凸或甲状软骨摄取99mTc-MDP而在 前位颈下部出现放射性增高。 5. 脊柱融合不良可出现局部透光区。
3、热区形态有点状、条状、片状、团块状、整块骨状和一 些特殊类型,有助于疾病诊断。热区中央出现放射性减低 区呈“炸面圈”样影像,可见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期和 热区病变中心性坏死,这种形态采用断层显像更易显示。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二、血流影像
1、局部放射性增高:示局部动脉灌注增强,常见于原发性 恶性骨肿瘤和急性骨髓炎。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核素
不同骨显像剂的特性
物理半衰期 衰变方式
主要光子的能量 (keV)
剂量(mCi)
Sr-85
65d
电子俘获
514
0.1~0.25
Sr-87m
2.8hr
同质异能跃迁
388
3~10
F-18
1.8hr
正电子
511
3~10
Tc-99m MDP 6hr
同质异能跃迁
140
20~30
• 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 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 99mTc-MDP )

转移性骨肿瘤(10%~40%)

骨痛、转移性骨肿瘤(30%)
+
转移性骨肿瘤>90%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一、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 早期分期:评估癌症患者有无早期骨转移 • 监测化疗反应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 • 帮助制订放疗计划并监测放疗反应 • 显示高危病理性骨折部位
全身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一、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
SPECT/CT融合显像
将SPECT的功能图像和CT的解剖图像的空 间位置/坐标配准后进行叠加, 使融合影像获 得增量的互补信息。融合显像的优势是同机 采集、 定位精确,明显改善了对骨骼病变的 检出率及鉴别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 骨转移的假阳性,提高了诊断特异性。
正常影像
一、正常血流影像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8~12s可见局部较大血管的影像,继而 骨和软组织呈一过性放射性轻度增高,随后软组织轮廓逐 渐显示,双侧对称。
显像方法
五、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an, WBS) 准直器与能窗放置同三相骨显像,矩阵128X128,病人平卧,探头 或显像床的行进速度因放射性活度、探头灵敏度而定,以影像能清 晰分辨骨骼(尤其是各椎体间)为准。
六、断层显像 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矩阵128X128,躯干骨断层显像用椭圆形 64步采集,头部和四肢骨用圆形采集,每步(帧)25s。重建前进行 均匀性校正,用低通滤波(如Hanning 截止频率0.8),勿需衰减校 正,层厚6mm。
正a
b



a.前位:左侧上颌骨(箭头)局灶性放射性增高,颈前“心形” 放射性增高(箭头),甲状软骨,这两者都是正常变异。b.后位: 颈部右侧见局灶性放射性增高(箭头),由颈椎骨赘引起。
正 常 影 像
青少年(左)骨骺摄取药物增多,成年人(右)生长 中心浓聚的放射性药物与周围临近骨组织基本一致。
全身骨显像双肾放射性增高或减低的原因
血流相:右股骨远端放射性增高。
血池相:右股骨远端骨摄取增强。
静态显像(2h):右股骨远端骨摄取增强。
静态显像(4h):右股骨远端骨摄取增强。
显像方法
四、针孔准直器局部骨显像
针孔准直器具有影像放大同时保持高分辨率的特点, 适用于小骨和关节显像,尤其用于小儿。需调节准直器 与体表的距离,使拟显像的部位包括在视野中。
放射性增高的原因: 尿路梗阻、化疗后、肾钙化、高钙血症、放射性 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地中海贫血症
放射性减低的原因: 肾功能衰竭、多发转移性骨肿瘤-“Superscan”、 代谢性骨病-“Superscan”)、 Peget病、软骨 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骨髓纤维化“Superscan”、肾切除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显像方法
七、SPECT/CT融合显像 SPECT的图像缺乏精确的解剖定位,CT影像的分辨 率高,可发现精细的解剖结构变化,并完成定位。 SPECT/CT由SPECT和CT结合而成,两者轴心一致, 共用一个扫描床,这样就使得在一次检查中可以获得 同一部位的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进而实现图像的融 合。还可为SPECT提供衰减和散射校正数据,提高 SPECT图像的视觉质量和定量准确性。
一、静态影像 1、热区和冷区(1) • 放射性较对侧和邻近骨组织增高的区域称为热区,减低区
称为冷区。 • 热区可见于各种骨骼疾病的早期和破骨、成骨过程相伴的
进行期,是最常见的骨骼影像异常表现。 • 放射性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有关,如恶性肿瘤
常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全身骨骼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静脉注射单 光子发射体 放射性药物
经静脉注射显像剂,由SPECT照相机的单光子探测器 探测、记录γ光-电子事件,并计算γ光-电子发射源的位 置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存储并显示平面/断层影像
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an)
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an)
99mTc-MDP骨显像与X线摄片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