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方法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方法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搜集了2007年至2012年国内外有关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与治疗方向的文献共34篇并加以整理,笔者试从概念、国外研究进展、国内研究进展反映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情况,并提出了对此项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
1概念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Kanner在《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1943)中最先提出这一概念。
儿童自闭症是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三联征为特点的精神类疾病,其成因较为复杂,现有研究从现行研究从遗传、孕期及围产期、神经生物与生理学、社会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探寻,但尚无明确结论。
早期研究估计,儿童自闭症患病率为2 ~ 5 ‱,近年来, 该估计数据有所变化,在0. 7 ~ 21. 1‱,甚至可能高达60‱。
[1]
在自闭症的干预和治疗上, 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探索。
由于致病原因不明,研究人员只能从相关原因入手,进行探索性、实验性的研究。
虽然儿童自闭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者也在积极努力。
他们认为,通过正确的治疗,自闭症症状可得以改善, 自闭症患者可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2]两大类,互相配合,以特殊教育训练和行为矫正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根据药理不同,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5 - HT拮抗剂,以维思通为代表);选择性5 - HT再摄取抑制剂,以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为代表;阿片受体拮抗剂,以纳屈酮为代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以氟哌啶醇为代表)等。
这些药物对改善自闭症患者的情绪症状(如暴怒、兴奋、抑郁)和行为(如重复刻板动作、攻击、睡眠)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但需要指出的是,服用这些药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腹泻、血压升高等。
特殊教育以训练为主要教育方式,对语功能、精细动作、躯体运动、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逐个学习和培训,目的在于掌握及增强这些方面的能力,改
正不当的行为方式;而行为矫正则是采用干预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不当行为特征进行矫正,同时增强正确行为学习的效果。
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正都要通过不断地重复操作和巩固使患儿对学到的东西得到强化,其主要特点是重复和多样化训练,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行为,帮助掌握简单的语言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社会技能。
[3]
2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笔者在Web of Science用autism treatment和autism intervention为主题词搜索相关论文,并选取了近年被引用过的论文作为参考后发现:国外有关儿童自闭症多集中在病因探究上,大量研究者认为有效的自闭症干预与治疗须建立在对其病因的清楚认识上。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研究者在自闭症敢于与治疗取得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由于著作权限制,一些论文只能从摘要窥探大概。
2.1.1药物治疗
Hardan Antonio Y.等人对33名年龄在3到11岁之间的被试者(其中男孩31名,女孩2名)进行了口服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简称NAC)的双盲测试后发现,该药物对抑制自闭症儿童的兴奋与易怒情绪有潜在有用性[4]。
研究同时指出,需要相似的大量随机性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2.1.2非药物治疗
在非药物治疗中,国外研究更关注物理治疗以及父母在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
Reichow运用荟萃分析证明,早期密集行为干预(EIBI)是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的干预。
[5]此外,Modi, Meera E.等人在他们的论文中讨论了动物模型(Animal Model)如何被利用去理解职业疗法(OT)所扮演的角色并如何应用于对自闭症的概念化和治疗。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广范使用的社会认知的动物模型在进行社会交往障碍方面有潜在的药理学效益。
[6]同时,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儿童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中,父母应是主要的参与者。
多篇论文的结论显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作为干预与治疗的主动实施者表现越出色,患儿在生理和行为上的改善越明显,Aldred等人的研究甚至证明,在特定疗法下,父母对患儿的言语沟
通干预同步时,可在短期内增进被试患儿的表现。
[7]
2.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的自闭症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积累有限,但近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可以查阅到的近5年有关儿童自闭症干预与治疗的24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中,仅有1篇(约占5%),其它研究论文均集中在行为矫正训练和特殊教育两方面。
2.2.1药物治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在检索文献时并没有搜集到近年国内相关药物的研究论文,故对“药物治疗”不做赘述,为避免分类混淆,将医学相关的物理针灸治疗归入非药物治疗手段在下面一节论述。
2.2.2非药物治疗
由于笔者在撰写过程中感到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正与训练无法从实践上完全分割开来,故将二者统归在非药物一类。
2.2.2.1靳三针中医针灸治疗
尝试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儿童自闭症在国内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从未停止。
笔者搜集到的这篇论文的研究者采用实验对照法,他们将实验组的自闭症儿童根据患儿的临床基本症状,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以下几类:(1)肝郁气滞型,以抑郁不乐、孤僻行为主要特征;(2)心肝火旺型,以急躁易怒、胡言乱语、夜不成寐为主要特征;(3)痰迷心窍型,以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口角流涎为主要特征;(4)肾精亏虚型,以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肌肉痿软、智力低下为主要特征,随后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
[4]研究结果表明,靳三针疗法对不同年龄段的自闭症患儿均有明显疗效,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笔者认为,单个实验结果的效力并不具有强说服力,中医针灸疗法的实证研究和临床应用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进行相关的实验。
若中医针灸疗法被广发正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那么这将会是儿童自闭症研究中极富意义与价值的成果,也将为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打开新的途径。
2.2.2.2自然情境教学
自然情境教学法主要应用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及沟通训练。
传统训练通常采用室内环境一对一纠音或模仿说出物体名称的方法,这种集中训练的干预方式强度高,但缺乏趣味性,干预效果不明显;而基于离散单元教法和情境教法的自然情境教学法具有情境性、综合性等特点。
一些研究表明,该方法在改善自闭症儿童语言理解、沟通意图、遵从指示、回应他人、要求行为等方面效果比较明显,但在互动能力、情绪表达方面没有显著效果。
[9]在实施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往往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10],且对教育环境的安排要求比较高,这就为该方法的实践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通过阅读文献,笔者还发现:(1)该方法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和家长的观察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对教学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2)个案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2.2.2.3体育游戏
近年来兴起的体育游戏法是通过为自闭症儿童设置简单游戏对患儿进行干预。
此项尝试被不同研究者以不同形式证明,体育活动在多个层面对自闭症患儿有着显著的影响, 它不仅仅表现在对其身体素质和形态方面的显性影响,更是对患儿的心理矫正有着积极的作用。
体育干预的效果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
即: 对于轻度自闭症幼儿和重度自闭症幼儿来讲,体育干预的效果好于中度- 重度自闭症幼儿。
这与先行研究认为轻度自闭症儿童应以自然教法为主的观点是一致的,但与重度自闭症儿童应以强化疗法为主的观点有背离之处。
其原因是重度自闭症幼儿以结构化、强化疗法为主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能疏忽对其进行运动教育和运动教育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相反,有机结合强化疗法与体育干预是比较科学的干预手段。
[11]
2.2.2.4 音乐治疗
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对音乐有特别的反应和爱好,他们有优越的音乐记忆和在音乐领域中变通和创造的能力,这为音乐疗法的展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音乐治疗主要分为接受式、参与式、即兴演奏式以及融合式四类。
[12]在干预结果上,尽管具体的干预手段不同,
但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疗法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障碍有一定效果。
但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音乐疗法干预自闭症的研究效果还限于短时间横向研究,对其疗效的评估还需要长时间纵向研究的展开。
这一方面是研究者关注和投入研究比较多的,他们除了通过问卷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外,也有不少人对特殊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3.研究展望
(1)尽管导致自闭症的病因尚未得到清晰的认识,当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等物质条件也有诸多限制,但笔者认为,通过研究找出诱发自闭症的病因始终是进行有效干预与治疗的前提,应该有更多的研究者加以关注和投入。
(2)鉴于有关自闭症干预与治疗的大量的实验设想和研究成果还小范围验证阶段,这就需要研究者借助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进行通过再现的方式不断加以检验,并尝试纵向\大样本的研究,从中获得真正具有广泛意义方法。
(3)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生长着的群体,当他们成年以后,如何再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也会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1] [3] 尤娜, 杨广学. 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 J ] . 中国特殊教育,2006, ( 7) : 26231.
[2] 王瑞珍, 周西笛. 儿童自闭症临床研究进展[ J ] .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 22) : 2436 - 2438.
[4] Hardan Antonio Y.,Fung Lawrence K & Libove Robin 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 of Oral N-Acetylcystein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2(11):956-061. [5] Reichow Brian Overview of meta-analyses on early int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2(4):512-520.
[6] Modi ME & Young LJ,The oxytocin system in drug discovery for autism: Animal models and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ORMONES AND BEHAVIOR,2011(3):340-350.
[7] Catherine Aldred. Brief report: medi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 in a communication intervention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2(3):447-454.
[8] 吴至凤, 袁青,汪睿超,赵聪敏. 靳三针治疗不同年龄段自闭症儿童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9:3685-3687.
[9] 朱友涵,孙桂民,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干预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753-754.
[10] 魏寿洪, 许家成.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 (12):58 – 62
[11] 林松, 彭雪涵.体育游戏对儿童自闭症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1):70-72.
[12] 孙丽君,李根强,罗艳艳,杨世昌.解析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应用.中国特殊教育,2010(08):48-53.
Overview of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bstract 34 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in last 5 years are collected and arranged to show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through the concept,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es, the domestic research progress. Meanwhile, the writ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n it.
Key Words Autism Children Intervention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