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第1号桥墩盖梁计算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第1号桥墩盖梁计算书 (2013年5月24日17点1分计算)
注:1、工程文件名:C:\Users\cc\Desktop\桥梁\桥梁.qlt。
2、桥梁通单机版7.78版本计算。
原始数据表单位:kN-m制
注:横向加载位置除按左偏、右偏、里对称、外对称加载外,增加跨中、中柱、梁板作用位置对称加载
注:1、加载方式为自动加载。重要性系数为1.1。
2、横向布载时车道按1列加载,车辆采用1到2列分别加载计算。
车道荷载数据
注:集中荷载Pk已经乘以1.2系数,使得竖直力效应最大。双孔加载按左孔或右孔的较大跨径作为计算跨径。
梁(板)数、梁(板)横向距离
每片上部梁(板)恒载反力
附注:柱附近的盖梁箍筋不加密。
墩身数据
桩基数据
注:桩基长度包括冲刷段桩长。
注:盖梁与立柱线刚度比大于5,按连续梁计算盖梁。立柱计算高度以冲刷线或设计地面线起算。
注:外边柱之间盖梁截面按钢筋混凝土盖梁构件配筋计算。其余按钢筋混凝土一般构件配筋计算。
注:1、“人群/每米”指横向1米宽度的支反力,不是总宽度对应的支反力。总宽度为0米。
2、“总轴重”指一联加载长度(双孔或左孔或右孔加载)的轮轴总重。计算水平制动力使用。
3、“左、右支反力”未计入汽车冲击力的作用。
4、双孔加载车道均布荷载、集中荷载的跨径采用“单孔左或右跨不利作为计算跨径”。
5、双孔、左孔、右孔分别加载车道均布荷载为7.875、7.875、7.875kN/m,集中荷载为252、214.272、252kN。
6、双孔支反力合计:人群荷载0kN/m,1辆车辆荷载466.959kN,1列车道荷载446.985kN。
7、左孔(或右孔)单孔加载时同1辆车的前后轮轴可作用在另一孔,保证单孔支反力最大,另一孔即便有轮轴支反力仍未计。见示意图。
①单孔加载不进入另一孔
+------++------+
↓↓↓↓ --> 轮轴不进入另一孔
---+ +--------------------------------+ +--------------------------------+ +---
| | 单孔加载 | | 另一孔 | |
---+ +--------------------------------+ +--------------------------------+ +--- ↑↑ R计算↑↑R另孔=0 ↑↑
+-----+ +-----+ +-----+
| | | | 计算墩 | |
②可进入另一孔但只计单孔不计另一孔
+------++------++------+
↓↓↓↓↓↓ --> 轮轴进入另一孔
---+ +--------------------------------+ +--------------------------------+ +---
| | 单孔加载 | | 另一孔 | |
---+ +--------------------------------+ +--------------------------------+ +--- ↑↑ R计算↑↑R另孔存在但视为0参与计算↑↑
+-----+ +-----+ +-----+
| | | | 计算墩 | |
活载反力和冲击系数表(表2)
注:1、线荷载为56.25kN/m,指盖梁的总重量除以盖梁长度得到的每延米重量。
2、车道和车辆双孔、左孔、右孔加载均指1列荷载作用,采用值已计冲击系数。
3、车道双孔加载控制,车辆右孔加载控制。
注:1、表中横向分配系数采用“杠杆法(支点)过渡到偏心受压法(1/4跨)”, 即纵向荷载位于支点与1/4跨之间按“杠杆法”与“偏心受压法”插值计算,1/4跨之间按“偏心受压法”计算。
2、车辆荷载横向布载两列及以上时横向分配系数值已经计入车列数和横向折减系数。
3、用户指定了某些梁板截面不输出,因此表中未列出这些截面对应的横向分配系数,但合计值已计入。
4、两列车横向布置左偏、右偏、里对称、外对称示意。
左偏 ---+ +------+ +------
+ +--- | ↓ ↓ ↓ ↓ | +-------------------------------------------------------------+ 右偏
---+ +------+ +------+ +--- | ↓ ↓ ↓ ↓ | +-------------------------------------------------------------+ 里对称
---+ +------+ +------+ +--- | ↓ ↓ ↓ ↓ | +-------------------------------------------------------------+ 外对称
---+ +------+ +------+ +--- | ↓ ↓ ↓ ↓ | +-------------------------------------------------------------+
每跨跨中对称布置车轮时梁(板)横向分配系数表(表3_A)
注:表中“1跨”指以横向第1跨的跨中处在桥面对称布置横向车轮,若无法对称布置,则不计算该工况。
注:表中“1梁板”指以横向第1梁板支撑处对称布置横向车轮,若无法对称布置,紧邻一侧布置。
注:1、“过渡法”由纵向影响值结合横向分配系数由杠杆法过渡偏心法计算得到。点击【纵向影响线】按钮查看详细计算。
2、用户指定了某些梁板截面不输出,因此表中未列出这些截面对应的支反力,但合计值已计入。
上部梁(板)恒载作用截面力表(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