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片的加工及等级评定
一、实验目的原理(一)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片的加工及其等级评定方法,为将来指导生产和从事鹿产品营销及深加工奠定基础。
(二)原理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类、多糖类、矿物质及水分等。
由于鹿茸种类及收茸时期和部位的差异,各种化学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
一般花鹿二杠茸较三杈茸质嫩,花鹿三杈茸较马鹿三杈茸质嫩。
从茸顶端到根部,有机物和水分含水量逐渐减少;无机物含量逐渐增多,骨化程度增高。
因此越接近茸顶端,茸质越嫩,加工的切片质量越好。
经过加工后的干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中药材。
将质地较硬的干品茸经过水浸蒸软或浸酒软化后加工成片,即便于
销售和消费者利用,又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实验准备纱布寸带吸潮纸(一)材料原枝白酒骨锯酒精灯压片铁板手术刀片(二)器械蒸茸锅切片机三、实验方法与步骤片是的深加工形式,为的利用提供了方便条件,深受用户欢迎。
片是的深加工形式,为的利用提供了方便条件,深受用户欢迎。
片分原茸片和薄茸片两种。
片分原茸片和薄茸片两种。
(一)原茸片(厚片)原茸片(厚片)原茸片是经过软化后,用特制的切具切成的薄片。
原茸片是经过软化后,用特制的切具切成的薄片。
原生茸片加工程序:去茸毛原枝茸锯段浸酒软化→蒸茸切片→摆片原枝茸锯段→
浸酒软化蒸茸→切片原生茸片加工程序:去茸毛→原枝茸锯段浸酒软化蒸茸切片摆片干燥→分级干燥分级 1.去
茸毛首先用无烟火(酒精灯、电炉等)燎去茸毛,用竹刀刮净(也有不去毛的);然后用温清水洗净茸表,用纱布或毛巾擦干。
2.原枝茸锯段用骨锯将去茸毛后的原枝茸按茸根、眉枝、主干中段、嘴头等分成若干段。
3.浸酒软化基本方法是~55度酒浸法,可往髓质部灌酒,亦可将茸放.基本方法是50~度酒浸法可往髓质部灌酒,度酒浸法,在酒内浸泡,较多用的是将茸的断端浸在酒内~,通过毛细现象,在酒内浸泡,较多用的是将茸的断端浸在酒内~1h,通过毛细现象,使被酒浸润。
可用50℃热酒浸润,也可用热酒浸润,的凉酒浸润。
被酒浸润。
可用热酒浸润也可用-20℃的凉酒浸润。
被酒浸润的加热的凉酒浸润更易软化,加热方法有三种:一是在50℃~60℃烘烤箱加热~3h;二是用锅蒸,烘烤箱加热2~;二是用锅蒸,更易软化,加热方法有三种:一是在~烘烤箱加热水沸腾后,~水沸腾后,闷1~;三是放在罐中闷~3d,翻动~4次,低温凉酒浸润可自;三是放在罐中闷2~,翻动3~次然软化。
用酒浸润后的茸段还可用炭火烤,使茸软化后再切边切边烤,然软化。
用酒浸润后的茸段还可用炭火烤,使茸软化后再切边切边烤,直至切完为止。
完为止。
4.切片将蒸软的取出,放在台案上。
用切片机将横向切成厚度 ~1mm 薄片。
5.摆片风干一边切片一边将茸片单层摆放在吸潮纸的本页内,用加压器压平,自然风干。
6.分级将风干后的茸片从吸潮纸本页内捡出,按
质分级。
(1)梅花片蜡片(嘴片):指由嘴头1~2cm 茸段切成的茸片。
呈椭圆形,类圆状形或元宝状,黄棕色至褐棕黄色,半透明蜡质状。
茸皮表面褐棕色,切面淡黄棕色至褐黄棕色厚1~3mm,边缘平整或微波浪型。
粉片:指由嘴头稍向下的茸段切成的茸片。
呈黄白色,子眼细淡密均匀,一级粉片粉质,不掉渣滑溜;二级粉片子眼稍大,稍疏松,粉质滑而绵软,掉渣,质轻。
纱片:白纱片色浅灰黄白色,子眼较粗,外侧质地致密,中心稀或部分落纱;红纱片色较深,手触摸有纱布质感,较硬,不掉渣,落纱。
骨片:淡黄棕色中心子眼粗疏松,外侧骨膘较厚,边缘呈锯齿状,坚硬。
茸毛:在各级茸片的边缘,带毛加工品茸毛呈黄白色,稀疏细短,柔软。
(2)马片蜡片(嘴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黄棕色至褐棕黄色,茸皮表面灰褐色切面黄棕色,厚2~3mm,边缘多呈不规则波状缘。
部分落纱;红纱片色较深。
余同梅花片。
粉片:黄棕色至黄白色粉质,松泡,质轻,滑溜而绵软掉渣,余同梅花鹿片。
纱片:白纱片淡黄白色,中心子眼粗,稀疏或部片色较深,余同梅花鹿片。
骨片:灰褐棕色至褐棕色,中心子棕色,中心子眼较粗,外侧骨膘较厚,缘呈疏齿状边缘,坚硬。
茸毛:多除去或残留密集而灰棕色的茸毛残基。
茸毛:多除去或残留密集而灰棕色的茸毛残基。
(二)薄茸片二薄茸片因薄茸片只有12?m 厚,放在口中可自然软化溶解用起来更加方便,曾经受到用放在口中可自然软化溶解用起来更加方便,因薄茸片只有户的欢迎。
但其加工过程中可使茸内有机成分流失并需用蛋清、户的欢迎。
但其加工过程中可使茸内有机成分流失并需用蛋清、鹿皮等作整型辅料,降低了的有效成分,是不可取的加工方法。
其工艺
过程如下:辅料,降低了的有效成分,是不可取的加工方法。
其工艺过程如下: 1.分段和开条将燎去茸毛、洗净,从主干顶部开始,锯成~20cm 左.将燎去茸毛、洗净,从主干顶部开始,锯成15~右的茸段。
在清水中浸泡30min,或在湿稻壳中埋~12h,使干燥的充分吸右的茸段。
在清水中浸泡,或在湿稻壳中埋6~,收水分,然后在笼屉上蒸1~收水分,然后在笼屉上蒸~,蒸软的去掉茸表皮后再剥下真皮备用。
,蒸软的去掉茸表皮后再剥下真皮备用。
依茸的粗细不同纵向切成4~条茸顶端可切蜡片部分切勿开条。
依茸的粗细不同纵向切成~6条。
茸顶端可切蜡片部分切勿开条。
每段茸切条后要用线按原茸样缠住,条件下干燥1~,再使脱掉水分。
后要用线按原茸样缠住,在80℃~90℃条件下干燥~2h,再使脱掉水分。
~条件下干燥 2.蒸缠将干燥的茸条放在鸡蛋清中目的在于增加茸的韧性浸泡~14h,使.将干燥的茸条放在鸡蛋清中(目的在于增加茸的韧性浸泡12~目的在于增加茸的韧性)浸泡,茸条充分吸收鸡蛋清后再将茸条拼在一起,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在笼屉上茸条充分吸收鸡蛋清后再将茸条拼在一起,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在笼屉上小时左右,蒸1小时左右,取出重新用白布缠裹,用细绳缠紧,使茸粗度变细,再上笼屉蒸,小时左右取出重新用白布缠裹,用细绳缠紧,使茸粗度变细,再上笼屉蒸,再缠、再蒸,反复3次这样茸的粗度减少1/2~。
去掉白布,
包裹真皮,再缠、再蒸,反复次,这样茸的粗度减少~1/3。
去掉白布,包裹真皮,茸皮外再包裹脱毛刮净的鹿皮,鹿皮外再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再蒸,反复2次茸皮外再包裹脱毛刮净的鹿皮,鹿皮外再包裹白布,用细绳缠紧再蒸,反复次,这就是所谓的"六蒸五缠,使与茸皮、鹿皮融为一体,这时茸段的直径为这就是所谓的六蒸五缠",使与茸皮、鹿皮融为一体,六蒸五缠 2cm 左右。
左右。
3.干燥将经过蒸缠的茸条去掉白布进行干燥处理。
方法是:先将高粱米、大.将经过蒸缠的茸条去掉白布进行干燥处理。
方法是:先将高粱米、米煮开花,烘干,盛在木箱或铁箱等容器中,将茸条埋在烘干的高粱米、米煮开花,烘干,盛在木箱或铁箱等容器中,将茸条埋在烘干的高粱米、大米每天更换一次烘干的米,持续6~,使茸条达到硬而不脆,软而挺坚挺坚、中,每天更换一次烘干的米,持续~8d,使茸条达到硬而不脆,软而挺坚、有弹性的程度。
弹性的程度。
4.刨片刨茸片的刨刀是用优质刃钢制成,宽10~13cm。
将刨床镶嵌在长凳上,用轻质木板等调好刨片的厚度,刨片时,将茸条用特制的茸夹夹好,均匀有力,反复在刀上刨,厚度要求在7~10?m。
将刨出的茸片放在吸水性好、韧性强的纸页里摆平夹好,用加压器压平、脱水,干后分成等级,即可包装出售。
实验三真伪鉴别一、实验目的原理(一)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及片的感官方法和理化方法,为将来指导生产和从事鹿产品营销奠定基础。
(二)原理有其固有形态和特有成分。
伪多数是用鹿、狍、羊等动物的尾皮或四肢皮为“茸皮”,将鲜皮绷固在削制似鹿角的木模上,待感干燥到一定程度后取下,向皮套内灌注骨胶汁等物质,经凝固后伪制成假,其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真品。
通过理化方法,根据中氨基酸、胆固醇和雌二醇等与某些化学试剂等产生特定颜色反应的性质,可以将真伪鉴别出来。
中的蛋白质水解产生的a―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溶液一同加热,发生脱氨反应变成相应的a―酮酸,水合茚三酮变成还原型茚三酮。
在弱酸溶液中,还原型茚三酮、氨和一分子水合茚三酮发生缩合反映,生成篮紫色物质。
伪品中如果不含有蛋白质,则不能产生a―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溶液的颜色反应。
中的胆固醇、雌二醇能与浓硫酸和乙酸酐发生特异性颜色反应,有别与伪品。
二、实验准备浓(一)药品与材料 10%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2%茚三酮溶液硫酸乙酸酐氯仿(三氯甲烷) 95%乙醇滤纸片样品(2~3种)标本(梅花鹿二杠锯茸1支、梅花鹿三杈锯茸1支)(二)器材(按4小组准备)恒温箱1台 721分光光度计1台电炉2个漏斗8个大试管(40支)研钵2套培养皿8套量筒(10ml) 8支吸耳球及移液管(5ml)8套烧杯(500ml)4个玻璃棒8支天平4台。
三、实验方
法与步骤(一)感官鉴别根据采收的方法分类,可分为锯茸和砍头茸。
“锯茸”是将产茸的鹿拨入圈内的保定器里,用锯锯下;“砍茸”是将鹿杀死,将茸连头盖骨砍下。
的规格有花鹿锯茸(初生茸、二杠茸、三杈茸、再生茸)、花鹿砍茸(二杠茸、三杈茸),马鹿锯茸(锯三杈茸、锯四杈茸)等。
此外还可以加工成片和粉等。
1.原枝茸根据其固有性状鉴别。
2.片鉴别片经验鉴别有口诀:“片薄显透明,中间多孔蜂窝形,色近黄白或焦黄,体轻质韧气味腥”。
(参见实验二) 3.粉可以通过显微镜鉴别。
(二)显微镜鉴别横切片组织具有动物基本外皮和骨小梁组织,无哈佛氏系统,染色后皮脂腺明显;鹿角横切片组织具有动物基本骨组织密质和疏质,骨密质有哈佛氏系统,骨疏质有环行骨板和骨陷窝,有棕色颓废的梭形细胞层。
每枝茸的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又有差异,而鹿角各部分无明显差异。
茸或角的粉末有各自的结构特征。
此法尤其可用于成药中的检定和饮片或分的质量等级检定。
1.组织结构是尚未骨化的幼角,外面覆被着生有茸毛的肤皮,内部是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及富有血管的神经。
的断面分为皮肤层、间质层,髓质层三部分。
皮肤层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结缔
组织构成,间质层介于皮肤层与髓之间,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及分生性的棱形细胞。
血管丰富,髓质是茸的基本结构部分,以大量的细胞、血管网和胶样结缔组织为基础。
三杈茸根部髓质几乎全部骨化,边缘狭窄变薄,介于骨化的海绵质和皮肤层之间。
中段横切面主要由外皮和骨小梁构成。
外表由表皮、真皮、胶原纤维层及一些附属器官构成。
表皮薄,为复层角化鳞状上皮。
角质层的浅部由扁平的角质叠积而成,深部为1~3列棱形细胞排列成鳞状。
颗粒层为1纵列类同形细胞,未见细胞核,表面有许多颗粒,H-E 染色后,细胞质蓝紫色,并带有许多半透明点状物,棘皮为5~15列卵圆形细胞,外部细胞长轴与角质层平行,向内逐渐与角质层垂直,表面可见许多胞质突起,其底层为短柱状或两点略尖细胞构成,排列紧凑,细胞与角质层垂直,部分细胞向真皮扩伸,真皮较厚,网状层由许多胶原纤维束交织而成。
此层向表皮突起部分形成乳头层。
网状层内侧为胶原纤维层,胶原成束方向一致排列。
外皮可见发达的皮肤腺、毛干,毛囊及血管附属器,茸毛没有竖毛肌。
马外皮乳头少而低,毛干长而密集,在相同部位。
梅花外皮乳头多而高,毛干短而稀少。
外皮和骨小梁之间有2~6层半透明的棱形细胞,排列紧密,靠近棱形细胞的骨小梁间隙中有血痕,骨小梁位于中心由骨基质薄片连接成网,网内有血迹,骨小梁上有黑色骨陷窝和骨小管。
骨陷窝排列不规则,骨小管常由骨陷窝内伸出,呈弯
曲状,并与邻近骨陷窝的骨小管衍接。
靠近中心部位,骨陷窝逐渐增多,骨小梁间隙中血痕逐渐减少形成空洞未见骨板。
纵切面乳头层平展,骨小梁和网眼呈条状交替排列,蜡片毛干较多,组织紧凑,乳头层为锯齿状,乳头尖锐。
粉片毛干较少,组织松散,乳头层为波浪状,乳头钝圆,有未成熟骨小梁和骨陷窝样结构,脱钙(8%硝酸)H―E 染色后,细胞形状和层次明显,轮廓清晰,绝大部位组织呈粉色或红色深浅不一,所有细胞核涂染,每支的不同位置,组织发育不同。
由顶端到底部,角质层增厚,毛囊逐渐减少。
乳头层突起趋于平展。
外皮相对变薄,骨小梁面积增大,骨陷窝逐渐增多。
2.粉末特征:梅花粉末淡黄色,显微镜下可见淡黄色或棕黄色不规则骨小梁碎块,碎块上散布许多黑色骨陷窝和骨小管,透化后易见圆形或卵圆形孔眼(骨陷窝痕迹),直径为5~25pm,孔眼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痕(骨小管痕迹)、棕黄色表面颗粒状的不规则颗粒细胞层碎块、碎断的毛干和毛囊、红色或黄色不规则血块。
(三)理化鉴别 1.氨基酸的测定:取每种样品粉末,加蒸馏水5ml,加热15min,冷凉过滤。
取滤液 lml,滴加2%的茚三酮试液3滴,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为真品,色浅或无色为伪品。
另取滤液 l ml,加10%氢氧化钠溶液2滴,摇匀,滴加%硫酸铜溶液,显蓝紫色为真品。
2.胆固醇、雌二醇测定:取样品粉末1g,装入大试管中,加入氯仿(三氯甲烷)5 ml,封口振荡10min,过滤留滤液。
向滤
液中依次加入浓硫酸1 ml,乙酸酐1 ml,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颜色由红色→紫色→蓝色→绿色→污绿色→ 红色的为真品。
3.分光光度法:取样品2g,粉碎,加40%乙醇100ml,温浸12小时,冷却,取滤液,以40%乙醇液作空白。
在波长200~300nm 测定吸收光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样品的品质,填入下表,完成实验报告。
样品 A B C
感官鉴别
氨基酸测定
胆固醇、雌二醇测定
显微镜鉴别
分光光度法鉴别
样品评价
作业题如何应用理化方法有效鉴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