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一.什么是范式?

(一)范式的含义

“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托马斯·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式概念。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人们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凡是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每个人看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特点

1.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个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马尔萨斯和马克思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导致人口过剩。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阶段性。两者用不同范式解释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社会科学的范式之间相互竞争。(1)凡是竞争能够促进学术发展。主要表现:①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对某个范式的过度的、非理性的迷信;②可以更好地理解用不同范式所得到的观点和行为;③能够跨出固有范式,得到意外惊喜。(2)范式之争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使社会科学研究陷于停滞。(3)情境差异和社会变迁对范式会有影响。

范式的选择代表着对不同层次的社会现实的选择。对一个范式的喜爱超过另一个范式,表明了研究者对社会现实的选择重点在某一个层次,而非另一个层次。其结果正如库恩所言,一旦科学家与一个范式有了利害关系,他对这个范式的信奉就超过了一种理性的信奉或者单

纯知识性的信奉。因此,不能把范式当现实。

2.特点

相对于自然科学如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所引起的明显的、革命性的凡是巨变,社会科学的范式并不表现出明显的更替性。社会科学一般都有多种相互竞争的范式,彼此间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存在流行程度的不同,很少出现完全的否定和抛弃。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重范式并存。社会科学是多元范式的科学。不存在单一范式。比如当前的实证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冲突论范式、符号互动论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后现代主义范式等。

(2)视角不同、互为补充。每一范式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难以形成共同范式,因此不同范式间既需要也能够共存互补。

(3)没有更替,只有竞争。社会科学的历史不是范式革命的历史,而是凡是竞争的历史。

(4)“双向忽略”。几种不可验证的理论共存,但相互间一般都小心地躲避对方。甚至学术大师间也是如此。自己搞自己的,不惹麻烦。

(5)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只有流行程度的不同。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一)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广义上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功使社会科学竞相模仿自然科学来建立自己的科学。实证主义有新旧之分,旧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源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形成标志是1830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孔德提出了人类精神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是神学阶段,一切因果关系被归结为神的意志。其次是形而上学阶段,人们用抽象观念代替神的意志来解释因果关系。最后是科学阶段,科学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描述,而不是进行主观的想象和抽象,因此是实证的。他坚持历史进步观,认为这三个阶段是从低到高,从蒙昧到理性的进步过程。孔德认为实证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应该效仿伽利略以来的物理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建立他所谓的“社会物理学”。而之前的社会研究知识在混乱无序的社会领域中摸索。新实证主义即是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它一方面受到旧实证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而且主要是受到逻辑分析哲学的影响。

主要观点:

(1)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学科性质上是一致的,目的都在于寻找和确立普遍规律。

(2)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

(3)坚持归纳主义的原则。

(4)坚持价值中立

(5)主张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反对意见:

(1)社会科学没有有效的发现或定律性的经验概括;

(2)社会科学中不存在决定论规律;

(3)社会世界不同于自然世界,是一个话语分析的世界;

(4)社会中没有一般规律。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代表了自然科学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挑战。他的唯科学主义的观点成为现代哲学摆脱不掉的幽灵。唯科学主义的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其他知识,包括哲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的楷模。逻辑经验主义的努力使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建立形而上学的体系了。

(二)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最初是由索绪尔(1857-1913,语言学家,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的一个语言学的学派,索绪尔的语言学包含着结构主义的哲学原则和基本概念,是理解结构主义必不可少的理论背景。他区别了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而言语总是个别的、境遇的,但语言不是言语的总和。他所创立的结构主义方法1950年代开始在巴黎发展成为一种哲学运动,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五个,被称为“巴黎五巨头”,他们的理论风靡一时:列维-斯特劳斯建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拉康提出了关于下意识结构的理论,阿尔都塞创立了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福柯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思想史,巴尔特把结构主义推向社会学和文艺学。到60年代,结构主义已经扩展到人文科学的各个学科,取代存在主义成为法国哲学的主流。

结构主义研究者众多,对结构的看法大有不同,但一般而言基本都符合索绪尔关于语言结构的规定性。主要由以下特征:

(1)系统性。结构大于要素之和。要素的总和所不能表示的,要素的结构可以表示。结构先于要素。由于结构,要素才成为要素,才获得了它的意义、功能、性质,才成为某一系统中的要素。不服从结构的要素不成其为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