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稻
1 基本条件
1.1抗性(病、虫、冷、热)
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结实率
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旱稻品种抗旱性
抗旱级别≤5级。
2 分类品种条件
2.1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
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3个百分点。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增加2个百分点。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病品种: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且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武陵山区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北方稻区粳稻和南方稻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同时条纹叶枯病达到抗以上。
2.2.2抗虫品种:早籼对白背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中籼及晚籼、晚粳对褐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且优于对照品种一个级别以上。
2.2.3优质品种:品种品质达到部颁标准2级及以上。
2.2.4轻简化栽培品种:机械插秧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直播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
天,芽期耐低氧发芽(淹水条件下成秧率≥80%)、发芽率≥90%,双季早稻苗期耐寒;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
2.3特殊类型品种
糯稻品种:支链淀粉含量≥98%。
小麦
1 基本条件
1.1抗病性
长江上游冬麦区条锈病未达到高感,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赤霉病未达到高感,东北春麦早熟区秆锈病未达到高感,东北春麦晚熟区秆锈病中抗(含)以上。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北部冬麦区品种、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对鉴定病害未达到全部高感。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麦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长江上游麦区冬麦品种: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
长江中下游麦区冬麦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黄花叶病毒病。
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抗寒性。
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旱薄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抗旱性,抗寒性。
北部冬麦区水地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寒性。
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
矮病,抗旱性,抗寒性。
东北春麦区早熟品种:叶锈病和白粉病。
东北春麦区晚熟品种: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
西北春麦区水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赤霉病。
西北春麦区旱地品种: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抗旱性。
1.2抗倒伏性
每年区域试验倒伏程度≤3级,或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比例≥70%。
1.3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的品种。
1.4抗寒性
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北片麦区抗寒性鉴定,或试验田间表现,越冬死茎率≤20.0%或不超过对照的品种。
1.5品质
分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四类,各项品质指标要求都可以满足强筋的为强筋小麦;其中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强筋的要求,但可以满足中强筋的为中强筋小麦;其中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中强筋的要求,但可以满足中筋的为中筋小麦;达不到弱筋要求的也为中筋小麦。
2 分类品种条件
2.1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品种或杂交品种且同等级品质,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每年区域试验增产≥2.0%、生产试验不减产试验点比例≥60%。
申请审定品种为杂交中筋品种,对照品种为常规中筋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5%,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5%的试验点比例≥60%。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赤霉病品种:抗性鉴定结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抗及以上、黄淮冬麦区中抗及以上的品种。
2.2.2节水品种:节水指数大于0.8且节水试验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的品种。
2.2.3节肥品种:在比常规施肥量减少20%以上试验条件下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的品种。
2.2.4抗旱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2级以上的品种。
2.2.5抗穗发芽品种:白皮小麦抗穗发芽性检测(小麦抗穗发芽性的检测方法NY/T1739-2009)结果达到抗以上级别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