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绝。唐山皮影作为冀东皮影的一支,是中国皮影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皮影戏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以及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皮影的观众锐减,生存危机加剧,已到了失传、灭绝的境地。本文通过分析唐山皮影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探讨其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拯救中国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点缀现代文化生活的璀璨明珠。
关键词:唐山皮影;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传承与保护
一、引言
2011年底中国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皮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广裹大地上的一支艺术奇葩。在历史上,它一度是人民教育、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在战争期间,它还曾是宣传抗战思想的重要工具,皮影为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1]。因此,加大对唐山皮影的传承与保护,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下文化多元化,精神生活泛化,文化入侵与同化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唐山皮影的拯救迫在眉睫。
二、唐山皮影的历史沿革
唐山皮影也称“乐亭影”、“滦州影”、“老裔儿影”、“冀东皮影”、,’驴皮影”等。她是当今国内最著名的皮影剧种,被誉为“世界皮影之最”,在中国皮影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因为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所以唐山皮影的产生年代难以界定。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唐山皮影起源于宋金时期,另一种认为唐山皮影起源于明代末期。但是从1958年发现的标有“明万历己卯(1579)年抄”的影卷《薄命图》来看,其影卷故事完整,行当齐全,可见当时唐山皮影的发展已经成熟所以唐山皮影的起源时间应该早于明朝末年。因此,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唐山皮影起源于宋金时期。
金、元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在这样的环境下,影戏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到明成祖定都北京之后,明代社会逐步安定,经济恢复发展,统治者重视戏曲对教化的宣传作用,使得影戏开始又一次发展起来。唐山皮影也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不断的繁盛起来。
18世纪末期,唐山皮影有了飞速发展。唐山皮影的真正繁荣始于清代。清代的中前期,中国处于一个大一统的盛世时期。和平稳定的环境促进了清代经济
文化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时期,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皮影戏都是喜爱有加。在此情况下,唐山皮影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影戏演出,不仅成为节令时必要的庆祝方式,而且也成为人们在农闲之时,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
唐山皮影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顶峰。特别是1911年至1920这十年间,一批艺人对影戏唱腔,操纵等方面不断改革发展,皮影戏新的唱腔、板式代替了旧的演唱程式,受到观众欢迎,看影戏的人日益增多。此时的皮影不仅在农村发展迅速,而且开始进入到了城市。
抗日战争时期,唐山皮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一时期,唐山皮影面临的普遍情况就是: 皮影班社纷纷解散,皮影艺人流离失所,影箱道具损毁严重。然而由共产党领导的红色皮影却在冀东的大地上悄悄的生根发芽。在这一时期,影戏这门民间艺术与抗日战争紧密的结合起来。它成为宣传日思想,激发民众斗志的重要工具。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唐山皮影发展迅速。在体制、剧本、表演、制作工业、造型观念以及操作技艺上有很多改变。“文革”期间,唐山皮影和其他的民间艺术一样遭到破坏大部分皮影剧团、皮影社被解散。此时,影戏演出的剧目主要是一些“样板戏”,影戏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1976年经过“唐山大地震重灾,大多著名皮影演员催难、剧团瘫痪。1978年后,部分团、社得到恢复。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唐山皮影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三、唐山皮影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以及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唐山皮影的发展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仍有演出,但其面临的危机却不容忽视。
1、、皮影艺术演员青黄不接,高素质演艺人才缺乏。
现在全国能够进行皮影戏剧本创作的人不足10人,各地的皮影剧团演出的又都是一些神话故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剧目,而这些内容非常老套与传统,几乎没有任何新意,早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从演唱艺人来看,现在能够演唱唐山皮影戏的老艺人几乎快绝迹,而有兴趣学习皮影的年轻人又少之又少。“从民间皮影班社艺人的情况来看,他们大多数由于年事己高无法演唱,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90%,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
2、皮影观众锐减并且多数不懂皮影艺术。
近年来,唐山皮影的演出市场出现严重萎缩状况,影戏观众群体大量流失。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民间皮影剧团身上,而且专业的皮影剧团也面临这种困境。无论哪种性质的皮影剧团,在出席演出时,其观众都是寥寥无几。真正欣赏皮影戏的观众实际上是老年人,他们对皮影戏有着深深的热爱之情,熟悉并热爱皮影戏那悠扬婉转的腔调,是皮影戏忠实的观众和粉丝。而年轻人观看皮影戏则多是抱着新鲜、好奇和凑热闹的心里,他们并不是真正去观看影戏。很多年轻人对皮影戏的唱腔是陌生的,他们甚至听不懂艺人在唱什么。他们认为影戏的演出节奏太慢,剧本与唱腔太老。因此,他们不喜欢甚至排斥影戏。
3、皮影乐器道具流失严重。
皮影道具是皮影戏的物质载体,但是近年来一些经历数百年传统的皮影雕刻、皮影道具被一些文物商贩专门收购,导致皮影道具流失严重。乐器和皮影箱,正以几万乃至上百万的价格,被交易者转卖流向国外。目前,新雕刻的皮影也大多数销往国外和旅游、装饰店。还有一些地方皮影剧团,将祖传下来的皮影道具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予贩子和商人,过去的皮影道具流失到不知去向。
4、皮影文化由国内流向国外
目前,唐山皮影戏的市场情况是:在国外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在国内则市场萧条。自20世纪80年代初,唐山皮影开始走出国门到现在,唐山皮影一直受到国外市场的欢迎。"1992年以来,唐山皮影剧团先后出访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共演出700余场”,唐山皮影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广泛的好评,国外观众及媒体都对中国文化和山皮影赞叹不绝,并认为唐山皮影是世界皮影之最。目前,即使在国内皮影演出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唐山皮影剧团多年来保持着年400场的演出量”。
5、“皮”存“影”亡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影戏的改革,影戏表演更加注重技艺表演,而影戏的“演唱”逐渐被边缘化。唐山皮影戏“无唱不成影”的传统。唐山皮影剧团更是推出了多部新剧目,都是只有操纵表演,而没有唱腔的。甚至,现在的很多表演多是以录音的形式来代替实声演唱。所以,现在的唐山皮影己经是“皮”存“影”亡。在人们惊叹于它高超的操纵技巧,赞誉它为“闪电般的魔术”时,皮影已丧失了它的核心的东西,与杂技己无异。
四、唐山皮影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1、做好皮影的馆藏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