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民政工作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来民政工作情况汇报 五年来民政工作情况汇报 2006 年 4 月 29 日鲤城区是泉州市的中心城 区,著名侨乡、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温陵、 刺桐城、海滨邹鲁的美誉。 全区现有国土面积 534 平方公里,人口 269 万人,辖开元、鲤中、海 滨、临江、江南、浮桥 6 个街道办事处和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共有 77 个社区居委会。 2005 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 1064 亿元,财政总收入 761 亿元,其中地 方级财政收入 386 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 163 万元。 五年来,鲤城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构建 和谐鲤城的重大举措,在突破重点、攻克难点、解决弱点、培育亮点上取 得显著成效,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 出积极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全国社区建设志愿者活动先进单位、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连续四次被授 予福建省双拥模范区称号;区民政局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民政单位、全国 先进婚姻登记机关、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 位,鲤中街道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全区各级各 部门荣获民政工作方面的国家级表彰 13 次,省部级表彰 23 次。 2001 年 1 月,国家民政部原部长多吉才让在视察金山社区时,对我区

基层民政工作给予高度赞赏。 一、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凸显活力在社会结构转 型、经济体制转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鲤城区委、区政府高 度重视民政工作,做到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不定期研究民政工作,分管领 导主动介入民政工作,民政部门经常汇报民政工作,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 解民政工作,形成良好的民政工作氛围。 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的主导作用。 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民政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作用,在灾 民救济、和谐社区建设、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双拥工作等方面切实加强 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民政工作纳入鲤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 阶。 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经常听取关于民政工作的汇报,研究解 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救灾工作、 城市低保、 退伍士兵安置以及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工作, 区委、区政府都召开专题会议或协调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的汇报,进行相关的研究和部署。 如,在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试点工作中,区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深入 基层调研,积极协调落实救助资金,主持召开研讨会议;在全市率先制定 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实现鲤城区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工作在最短的时间 内从理论论证阶段向具体实践阶段的跨越。 二建立部门互动、社会联动的协调协作机制。

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我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增强全局观念,加强 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民政事业。 区财政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筹划、安排和管理好民政事业发展资金, 各种民政事业经费足额预算,上级下拨的经费及时拨付到位,低保、福利 基金等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没有挤占、挪用现象发生。 全区民政事业经费的预算投入从 2000 年的 1469 万元增加到 2005 年 的 1988 万元, 比增 353, 民政资金的增长幅度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 适应;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履行各自职责,积极 参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做好保障制度的衔接,共同为困难群体排忧解 难; 公安、 工商、 建设、 计生等部门积极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民间组织管理、 婚姻和儿童收养登记管理、殡葬管理、区划界线管理等工作,共同营造良 好的社会秩序;编制、人事部门着眼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优 先核定基层民政机构编制、 配备人员; 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 反映成果, 报道典型,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可以说,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协作为我区民政工作水平的跃升提 供了重要保证。 二、顺势而为,开拓创新,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一以建设和谐 社区为目标,构筑管理有序、参与广泛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近年来, 我区社区建设经历探索起步、 实验创新和创建提高三个阶段, 已成为社会转型、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成为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 民心工程,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一是夯实一个工作基础。

加强社区居委会自治建设,全区整合设立的 77 个社区居委会,均建 立起完善的社区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自治制度, 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形成由居民决定和监督社区重大事项的 自治机制,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得到了 有效发挥;加快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民间组织和群众组织,要求这 些组织承办社区服务项目,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不断 向社区延伸,健全了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组成的工作机制和体系。 二是建立一套运作机制。 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 会议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工 青团妇等群团组织和中介组织协助,驻区单位支持,自治组织和广大 群众积极参与的和谐社区建设机制。 健全的机制,引领了社区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取得多项率先。 如,在全市率先实行街道党委改设党工委,完成社区整合;率先出台 社区工作者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办法等等。 三是编织一张服务网络。 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困难居民援助站、社区卫生 服务站等为载体,积极开展了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 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 的社会保障服务和再就业服务,通过落实区政府各项有关救助措施,缩小 群体间收入差别,调节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减少不和谐因素。 各社区普遍建立起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困难

救助等 5 个系列 10 个以上的服务项目,有 63 个社区初步实现小病不出社 区的目标。 几年来,累计解决助学 205 人,修缮危房 33 座,助医 50 人,开发社 区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193 人。 通过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设立公示栏、意见箱、148 法律服务专线和 16 条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热线等作为居民诉求交流的平台,成功调处纠纷 481 件,帮助外来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 235 万元,把调解处置矛盾纳入超 前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由社区组织发起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队伍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通 过举办社区文艺汇演、社区运动会,调动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社 区文体团队也逐渐成为城区文化艺术节、节假日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四是探索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 发展社区经济是推进社区建设的物质保障。 各社区充分立足各自优势,摸清辖区内的资源现状,找出适合促进经 济发展的方向和优势项目。 在老城区,社区居委会通过物业出租、承接驻区单位后勤保障等有偿 服务,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在新城区,在规划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区委、 区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出台一些扶持社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 区投资兴办福利性经济实体,各社区利用零星边角地建设工业厂房、宿舍 楼,通过出租收取租金,增加收入,加快了社区经济发展步伐。 目前全区有 48 个社区居财年收入达 20 万元以上其中超百万元的 2 个。 五是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