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
————————————————————————————————作者:————————————————————————————————日期: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
1.1路基四电接口
1.1.1电缆槽
(一)管控要点
(1)检查电缆槽规格型号、层架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电缆槽外净尺寸为
500mmx720mmx375mm,壁厚600mm。内径长500mmx宽550mmx深300mm,),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2)检查电缆槽安装位置、标高、排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槽采用侧向排水,于外侧壁底部预留泄水孔,泄水孔直径50mm,泄水孔加设铁丝网盖。
(3)检查电缆槽转角的角度、爬坡的坡度是否满足电缆敷设的要求。
(4)检查路基与桥梁、隧道过渡段电缆槽是否顺接,有无错位、落差等情况存在。
(5)检查电缆槽盖板规格、型号、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破损、缺失。
(6)综合接地端子与电缆槽同步形成,按设计预留综合接地端子,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7)强弱电电缆槽应分开设置且间距不小于1m。
(8)路基两侧的电缆槽内侧镶嵌不锈钢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在电缆槽浇筑或预制同步进行。预埋在电缆槽内的引接铜缆伸出电缆槽长度应不小于30cm。
(9)路基边坡电缆槽整体嵌入路基边坡,其顶部与拱形截水骨架或者六菱块拦水坎顶部齐平,对于已经施工的拱形截水骨架,边坡电缆槽须设置在拱顶处。
(10)上下路基电缆槽跨水沟时,不得占用水沟截面净空,直接从水沟顶跨越,在跨水沟处电缆槽底部设置垂直泄水孔进行排水。
(11)施工上下路基电缆槽前,站前单位须提前埋设好引上引下的贯通地线。
(12)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电缆槽在平面及纵面上进行顺接,顺接长度应满足平面上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的转折角度大于60度,纵断面上转折角度大于30度。
(13)路基地段预设通信信号专用电缆槽,电缆槽位于接触网立柱外侧,声屏障内侧。(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电缆槽的排水不畅,容易积水。预留电缆槽排水坡度和排水管。
(2)电缆槽转角角度太小,不符合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与站后专业对接,转角半径不小于敷设电缆外径的20。
(3)电缆盖板破损、缺失。加强现场成品保护、联系施工单位及时补齐。
1.1.2过轨管
(一)管控要点
(1)检查预埋过轨管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预埋过轨管的套接、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电缆的保护管不得构成闭合磁路。
(3)检查预埋过轨管的里程、位置、埋设标高、数量、管底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包封(过轨管之间相隔距离不小于50mm,保证混凝土密封,后期过轨管不被压断)、过轨埋设后的通透性,过轨管两端管口的预留长度应符合要求。
(4)检查过轨管与其他专业管槽之间的安全净距。
(5)设置位置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不小于1.5m。
(6)通信、信号电缆过轨位置与接触网保护地线及供电线等强电过轨管道的距离不小于1.0m。
(7)过轨管施工应在路基隔排水层施工前完成,过轨管基槽回填采用C25砼,回填至基床底层顶。
(8)过轨管根据过轨形式选择合适管材、管径,电力过轨管采用HDPE管,禁止采用钢管。
(9)过轨管端头封堵采用泡沫填充剂或浸油麻布封堵,每根过轨管两根Φ4mm铁丝。
(10)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防止穿缆时刺破线缆。
(11)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路堑,基坑需回填至基床表层顶线;路堤及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基坑回填至基床表层底线。
(12)过轨管铺放应整齐,长短对齐,高低一致。
(13)过轨管接续采用管节、扩口钢管或专用连接管件连接并应保证不渗漏水,不宜采用焊接。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预埋过轨管位置及数量与站后专业需求位置不一致。与站后专业沟通,共同确认过轨位置、过轨管规格型号与数量。
(2)预埋过轨管不通。过轨管预埋后,做好两端封堵,防止因。
1.1.3人(手)孔井
(一)管控要点
(1)检查人(手)孔井的砌筑方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人(手)孔井的里程、位置、排水设置、预留穿线管的规格和位置以及数量、混凝土标号、施工观感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人(手)孔井设置位置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不小于1.5m。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预留手孔井的位置及数量与站后专业需求位置不一致。与站后专业沟通,共同确认手孔井位置、规格型号与数量。
(2)预留手孔井的排水设置不符合要求。按要求做好排水设置。
1.1.4接触网基础
(一)管控要点
1、接触网支柱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螺栓材质、规格、布置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图纸)的规定,基础不侵限;
(2)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施工允许偏差+
50/0mm;
(3)支柱基础纵向间距施工误差为±0.5m;
(4)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基准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1.5°。
(5)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小于±1.5°;
(6)有拉线基础时,CPⅢ立柱基础必须建在拉线基础同一侧;
(7)预埋螺栓综合接地焊接:在承台预埋地脚螺栓底部弯钩处采用φ16圆钢环向点焊连接为一个整体后,环向筋再与接地主筋可靠焊接;
(8)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严禁烧伤(尤其是外露部分)。
(9)每个接触网基础预埋两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位于接触网基础中心小里程侧路肩以上0.1米处和路肩以下0.1米处,接地端子与承台内地脚螺栓(用U型钢筋搭接焊接)和接地主筋进行可靠焊接。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接地端子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6d,用L型钢筋搭接焊接。
2、硬横跨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