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政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李晓瑾16200601119

摘要: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时期、戊戌变法阶段、大同思想产生时期。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康有为是学贯中西,其学说也是承上启下的,即从传统治世理论资源中寻求外衣,在近代科学中探索制度归口,指向改制的大道,以致富国强民。康有为的思想理路及架构可以概括为:承接今文微言大义,开创后世启蒙之风。

关键词:维新思想;公羊三世说;戊戌变法;大同思想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政治思想在1887年前后发生转变,前者是康有为在传统经学的外衣下,发挥《周易》所谓“变易之义”,在接受并注入西方自然科学而形成的,含有朴素辩证思想的宇宙观和“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后者则充分吸收外来思想,把中国传统的承接“性无善恶论”与西方的“天赋人权”结合,形成的资产阶级民权观。对康有为的初步了解之后,探讨其关于维新变法的哲学思想。一、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变易之法与进化论

中国传统哲学中,“变易之义”向来被历代改革家作为变革理论根据,康有为也吸收了这种变化观点,他认为儒家最重要的是经典是《周易》与《春秋》,他说:“(周易)专明变易之义”,“孔子之道,至此极矣”。这样,康有为就将传统经学的变化发展观点提升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康有为又发挥了(《周易》系辞下)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义,根据这个道理,治理社会的规则也要随时而变,“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立义,时移而法亦移矣”,“易者,随时变易,穷则变,变则通”。所以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他说:“法《易》之变通,观《春秋》之改制,百王之变法,日日为新,治其道在是矣。”这就是康有为结合中国传统的变化发展观为维新变法立论。

从其思想的传统特性来看,他基本上是接受和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的哲学传统,以“元”作为世界之本体,“其道以元为体,以阴阳为用”,其中“元”即为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作为物质或物质性来理解的,这是一种比较鲜明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康有为的论著中,有不少地方都提到,天地万物自“元”生出的观点,如在“礼运注”中说“天地之始,易所谓乾元统天者也。天地阴阳四时鬼神,皆元之分转变化,万物资始也”,这也反映出其朴素的变易观。

其次,他在其“自编年谱”中确信“人由猿猴变出”,这显然是受到了十九

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而这种进化观点,尽管比较朴实,但是确实是中国近代科学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萌芽。肯定自然和社会的进化发展的辩证法观点,也是当时中国哲学近代化的开端,同时也正是这种发展进化的观点成为康有为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而有力的支撑。应当指出的是,康有为对西方近代科学的理论仍是一知半解、十分有限的,以此基础上形成的进化论观点难免有误,但重要的是康有为开始探索近代科学的基本原理,并把它渗入自己的哲学体系。

(二)托古改制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主要经典是《春秋公羊传》,其主要思想是孔子受天命为王,为汉制法。康有为随着思想的转变,逐渐认为“传经只有一《公羊》”,因为《公羊》着力阐释《春秋》“大义”,三统,三世。大一统等学说,在《公羊》当中都有发展。同时,他把孔子装扮成“素王改制”的形象,认为孔子根据时王之制,修《春秋》,损益《周礼》而作《王制》。

因而由这个进化之“大义”的基石,康有为就树立起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正如他所论证的那样,社会必须由“据乱”至“升平”,再由“升平”至“太平”,而引进西方的政制发展进化的线索,就变成了“君主”至“立宪”,而至“共和”与之相对应。

(三)资产阶级民权观念

在充分论证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后,康有为又提出人性平等的资产阶级民权观,以论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康有为的民权观主要包括人性平等的自然人性论和君权民授的国家观。

首先,康有为以在自然人性论证人性自由平等思想,他认为必须争取个性的自由、个人的权利,肯定世俗的快乐,地上的幸福,这完全与“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相对立。其次,他以自然人性论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同时,康有为还借用了西方卢梭的天赋人权论。他说:“天之生物人为最贵,有物有则,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康有为强调,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可以“人人得之”,只要自立进取,人人可以为圣人,“凡人亦可自立为圣人”。这就用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批判了封建等级制。

除此以外,康有为以国家起源说来说明君权民授,反对封建专制君权神授的主张。康有为的民权观虽然没有达到近代西方所倡导的个性自由和权利的水平,但在思想界起到了启蒙作用,不仅为当时打破的维新法的政治纲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作了思想资源的积累,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梯。

二、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改革内容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主要是在《上皇帝书》、《戊戌奏稿》中所提倡的变法的政治纲领,要点就是开放政权,用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以日本为榜样,通过温和的改良变法,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方式上,康有为主张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康有为认为,中国变法维新的理想榜样,不是像法国和美国那样,走暴力革命的道路,而是像俄国、日本特别是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走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因此,康有为声称:“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已足。”

在政治领域,康有为认为在变法的各种举措中,以君主立宪之议最关紧要。有两层理由:一方面他诉诸孔子学说,用《论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君”的观点,说明落后国家必须维持君主政体,而文明国家则不需要绝对的王权,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