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交往关注世界历史_文明交往论_读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明交往关注世界历史
文明交往论 读后
张倩红
综观20世纪尤其是后冷战时代以来的世界学术发展史,不难看出, 文明 成了最热门的语汇之一。

学者们从哲学、文化学、史学、政治学、宗教学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文明兴衰的规律、文明的多元化或一元化趋向、文明的本土性与世界性以及不同文明交流的态势( 融合论 或者 冲突论 )等问题。

彭树智先生以史学家特有的历史感与凝重感,长期探索文明发展问题,并认为交往是文明最关键的本质与要素,文明与交往的互依互存是由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所组成的复杂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他看来,不能把文明交往仅仅作为单纯的哲学范畴而进行抽象的理论思辩,而是要把哲学与历史学密切结合,以历史个案为基础研究文明交往的规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彭先生先后从古代宗教与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与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战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的历史演进、世界帝国的兴衰等方面,对历史交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对贯通古今、承前启后的重大事件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与历史交往的互动关系,并逐步归纳、厘定出他的 历史交往论 的具体内涵与本质属性,从而突出体现了自身学术研究的个性化特点。

近来笔者认真拜读了这本40万字的著作之后,就该书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世界历史观以及作者在 文明交往论 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些颇有新意的、颇具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作一梳理,以飨学人。

一、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彭树智先生认为,历史交往(Civlized Com mere)是指 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个人、团体、民族、国家和地区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文明交往和精神文明交往、制度文明交往和生态文明交往。

(第410页)换句话来说,文明交往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物质文明交往、精神文明交往、制度文明交往和生态文明交往,这些内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 主体 客体 主体 的多方位的和普遍性的社会联系。

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交往活动是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相伴随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另一种生产实践活动。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把文明起源与演进的核心点归结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罗素在 中西文明比较 一文中也指出: 不同文明间的交往,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依赖生产和交往这两种物质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正是这两种实践活动才产生了国家,形成了文明。

彭树智先生指出,文明交
彭树智: 文明交往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该书引文只注页注。

往与生产力发展虽然同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 然而文明交往使生产力的潜在可能性变为实际的现实性,使生产力得以延续、发展,并从偶然的个别发展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第5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已经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充分肯定交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他们指出: 某一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取决于交往的扩展情况。

只有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一切民族都卷入了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正是基于对历史交往的社会历史意义的高度认识,彭树智先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人类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的核心问题。

它在世界历史学科建设中居重要地位。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标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中轴线 (第485页)。

在彭树智先生看来,过去研究人类历史不是没有注意到交往,而是从理论层面思考不够,仅仅局限于对多种交流活动的白描或考证。

文明交往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方式,它不断消灭人类的孤立与封闭状态,不断强化人类的社会联系和世界的整体化进程。

彭树智先生把人类历史上的文明交往活动划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古代社会的原始交往和自然农业文明的传统交往,也可称为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时期;第二时期为交往与世界市场急剧扩大的地理大发现时期;第三时期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的工业革命时期;第四时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被列强分割时期;第五时期始于20世纪末期,人类交往进入了 一体化和多样性空前复杂交织的新时期 (第91页)。

彭树智先生还把文明交往论归结为 文明自觉论 ,即由自发向自觉性的演变,在趋向上日益摆脱野蛮而逐步文明化,在发展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活动程度上从自在走向自为,在活动范围上由民族、国家、地区走向世界,在交往基础上从情绪化走向理性化,在人际关系、族际关系和国际关系领域中,由对立、对抗走向合作与对话。

二、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历史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历史 ,这是彭树智先生1994年在 历史研究 第2期上所发表的 阿富汗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 一文中的提法。

他认为把交往活动作为世界史横向发展的纬线,使之与生产活动的纵向经线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就会更全面地反映人类社
会的客观面貌。

后来,他深入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等论著中关于交
往的论述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交往问题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的切身体会,提出了 文明交往论 这一历史哲学概念,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印证这一概念,同时,也运用这一理论来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寻求世界历史演变的规律。

150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国内史学界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已故史学家吴于廑先生,其代表作品发表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卷 。

彭树智先生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苦苦苦探索,系统并深化了这一观点,并把 文明交往论 作为一种集哲学、历史学、文化形态学、社会学于一体的综合历史观来探讨一系列典型的历史个案。

作者在 文明交往论 的后记中说 文明交往论 是一部 马拉松式的、长达15年的持续忙碌之作 ,增删修改,屡易其稿,每逢疑难之处,则念念不忘,因此,当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书稿终要付梓之际, 煎熬的心情如释重负 。

彭树智先生认为,所谓 世界历史 是指人类在交往中不断跨越空间的自然障碍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实现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的结果。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味深长的变化,随着时空的变化, 文明交往犹如纵横交错的经线和纬线,不断编织人类社会历史的多彩图景和画卷。

文明交往的伟大意义还在于:文明交往的扩大和扩展,打开了封闭藩篱、关塞隔离而走向开放,促使人类历史由民族、地区的局限,转变成全球性的普遍联系的世界历史 (第411页)。

彭树智先生还指出,15 18世纪可以称为人类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生产力的急剧发展和交往的普遍扩大,把各民族都卷入了世界范围的竞争潮流之中。

历史变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是18 20世纪,经历了工业现代化到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20世纪是历史巨变的世纪,20世纪有5大历史性事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即两次世界大战和历经半个世纪的世界大冷战;世界殖民帝国体系的解体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发展、曲折和变革;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新进程;全球化、信息化、现代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流变。

从根本上说,这五大历史性事变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规模宏大的文明交往,因此,可以说发生在20世纪的最频繁、最普遍、最多彩、最迅速的文明交往活动赋予了历史发展最典型的世纪特征。

在文明交往的过程中所孕育而出的人文精神价值既是人类对现实创造的积极肯定,又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人们正在经历其中的现代化进程本身就意味着文明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这些文明交往的大变迁中,中国都处于焦点的位置上。

我们应该本着发展与平等的原则,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文明交往,在这种交往中,也 只有把物质性、历史性、经验性、现实性和精神性、道德性、相关性、对话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的文明建设才会达到更健康化、更和谐化的境界,中华民族才会创造出更辉煌的历史篇章。

三、全球化时代与文明交往
全球化 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向可以追溯到近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的国际商业贸易战时期。

15至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打开了人类全球交往之路。

此后,殖民帝国之间的长期商战以及瓜分土地的争霸战,使交往由沿海地区扩展到大陆腹地。

到了19世纪,一个由世界市场力量所推动的全球性格局已经形成。

彭树智先生认为, 全球化是人类近现代文明交往发展的结果 , 全球化的根本内涵正是文明交往 。

世界如何变为全球整体?它是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物质与精神的长期交往,逐渐由民族、地区和由封闭、孤立状态而走向全球整体的过程 (第370页)。

他认为,20世纪已成为全球化交往发展的关键性世纪, 它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这样人类社会空前规模的历史交往,用这种热战的交往方式,把全球化推向一个新阶段。

热战过后,世界经历了40多年的冷战期, 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对各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带来了巨大影响 (第11页)。

彭树智先生指出,全球化开始于经济领域,它是在以新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新的世界潮流。

经济全球化即全球性的经济交往表现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投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各国金融联系的加强、生产活动的日益全球化、生态环境151
从文明交往关注世界历史
越来越具有世界性等等。

交往在经济范围的全球化,是指资源、资本、商品、劳务等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以空前速度和规模在全球互动和重新配置,是指生产、流通、消费这些经济交往环节的有序运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就是人类经济生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实行全方位的沟通、联系、融合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 (第370页)。

彭树智先生还强调指出,冷战后全球交往的总特点是信息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文明。

在这个时代,交往速度空前迅猛,交往的距离感已经消除,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被卷入其中,人们互相依赖与依存的加强成为必然趋势。

显然,全球化已成为任何民族都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全球化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超越与反超越民族国家、生产社会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都同时并存于现实世界中。

文明交往仍然伴随着野蛮交往。

纷争、冲突迭起,令人忧虑的问题丛生,新情况层出不穷 (第12页)。

在看待后冷战时代文明的冲突与整合问题上,彭树智先生认为,冲突与整合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有拒有纳、有交有往。

伊斯兰文明自然与其他文明尤其是基督教文明之间存在尖锐的冲突,但也经常处在整合的状态。

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基本途径是在本土文化基线之上的整合,即取长补短、转化集成、宏观继承、综合创新。

文明归结到底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类创造物。

人类各种文明从来就是相异与相通、本土性与世界性并存。

这就是整合的依据 (第291 292页)。

他坚信21世纪的世界历史、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不会是亨廷顿的 文明冲突论 ,也不会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东西方文明之多元与一体化在普遍交往中并存的新型文明。

任何文明只有保持开放性的心态,才能在已经形成的多元文明的世界里确定自己的民族性的位置,开放性的特质正是文明自觉的一种表现。

此外,在历史交往中对自己的文明要有 自知之明 ,对异质文明要有 知人之明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复旧或者他化,才能对文明转型有自主能力,才能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变动,这也是一种文明自觉性的表现。

四、以 文明交往论 解读典型的世界历史个案
从文明交往的角度解读典型的历史个案是 文明交往论 一书的主要特点。

全书分为总论与分论两个部分。

总论部分汇集了作者对于文明交往论的理论思考;分论则从 塞人篇 、 阿富汗篇 、 伊朗篇 、 中东地区篇 、 阿拉伯伊斯兰篇 、 世界史综合篇 、 世界当代篇 共七个方面选择世界历史中的一些典型个案进行研究,所涉猎的专题共35个。

这些成果体现了20世纪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对学术视野的进一步扩大、学术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学术框架的重新建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此仅就最能体现作者学术思想的典型观点略举几例:
在对阿拉伯历史的探讨中,彭树智先生指出,应当树立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风格。

应当从现实出发追溯历史,从历史高度审视现实,用更多的历史感与科学理性关照未来。

历史交往的普遍性,决定了阿拉伯史研究要体现 综合性 特征,具体说来,就是要利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文化学、军事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多种方法对阿拉伯地区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考察,以阿拉伯地区为中心,有联系、有区别地处理好宏观、中观与微观的关系,外究它同全球和中东的联系,内通阿拉伯国家由古及今的变化,这
152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样才能找出其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在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问题上,作者认为,过去研究东西方文化冲突所持的文化形态史观的一般哲学取向已经不适应了,应当从社会形态史观的社会学取向出发,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为视角,来考察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斯兰世界,尤其要注重从纵横两条主线上来观察伊斯兰教与社会变革之间那种极其微妙的依存关系。

纵线是伊斯兰教的变迁,横线是中东现代化进程,其间是政治、社会、人口、文化、国际交往等非经济因素和经济、资源、技术等网络线索的交织。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伊斯兰社会贯穿了许多伟大的文明交往,伊斯兰教正是在交往之中不断变迁,现代化事业正是在交往之中曲折演进。

彭树智先生特别强调,伊斯兰教正是长期历史交往的直接结果,伊斯兰教兼容的深义性与边义性文化传统则是思想文化交往的典型产物。

正是在历史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伊斯兰教表现出了它固有的凝聚力与感召力,阿拉伯民族也正是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之下,完成了空前性的世界性的历史交往活动。

在分析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时,彭树智先生认为,阿以和平进程是当代历史交往中最复杂、最漫长的典型案例,它涉及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又涉及阿以双方以及外部势力的利益、意愿、信任程度及干预力度。

因而在各方和解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协议与备忘录的签署并不说明和平的到来。

因此,中东和平进程是一个逐步追求的目标,进程本身比最终目标更为现实,应该从历史交往的长河中估量其发展的阶段性。

彭树智先生高度赞赏犹太哲学家布伯的对话主义与社会本体论,称之为 希伯来精神在交往理性上的再现 。

他在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 一文中写道:冲突虽是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严重通病,但也表现出人们从困扰和损失中挣脱困境的努力。

那种认为宗教冲突不能谈判、不能和解的观点,是不符合多元文明共存的文明交往规律的。

世俗性的和宗教性的冲突,同和解总是伴随在一个共同交往过程之中。

人类文明交往史证明:无冲突便无和解,无和解难以化解冲突。

冲突之车运行有其惯性,和解刹车需要时间。

勇气、智慧和理性是通向和解之桥。

巴以冲突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广阔思考空间的不同文明的交往个案,对它进行追踪研究,可以从中获取解决冲突问题的规律性的启示 (第484页)。

在第三世界兴起的问题上,彭树智先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军事交往。

这次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及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三个世界的国际格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历史交往形式的直接产物。

热战 过后,又出现了 冷战 这一新的交往形式。

在特殊夹缝中求生的第三世界在自己的外部交往中,积极建立世界性交往组织,创造了世界性交往组织与原则,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作为世界性文明交往发展产物的第三世界,又把自己融入了当代社会的世界性交往范畴之中。

在论述世界帝国的兴衰历史时,彭树智先生指出,世界帝国的特性在于文明,不同文明构成了不同世界帝国的不同风貌。

各个时期出现的世界帝国,无不是人类文明交往活动扩大的结果。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华帝国、波斯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萨珊帝国、阿拉伯帝国、埃及帝国交往的明证。

随着工业文明交往的开展,另一类型的世界性大帝国 殖民帝国出现,其中英帝国堪为其辉煌代表。

这些殖民帝国 把孤立的民族和国153
从文明交往关注世界历史
家带进了世界性的互相交往的大环境中,使他们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越来越主动地探索着改变他们的命运。

新的交往手段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思想、组织形式迅猛传播,全球力量正在改变着文明中心和边缘地区的旧交往格局。

殖民帝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由此可见, 创造了帝国文明而不了解这种文明交往带来的后果,这是一切帝国历史的悲剧之所在 (第495 496页)。

彭树智先生特别重视对阿富汗文明的研究,因为阿富汗在历史上曾经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经常冲突和彼此吸收涵化的临界地区,也是各强大邻国和民族争夺的前沿地区。

更重要的是它在世界史上又是游牧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以及原始宗教、祆教、希腊宗教、佛教、印度教直到伊斯兰教等宗教辐射传播的交汇地区。

阿富汗不但有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有特殊的民族构成、人口分布、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

在阿富汗,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充分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多元共存的特点,在冲突与融合相互交织的过程中,文明本身发生了改变:一是本土文明的改变,即吸收了新血液,增添了新内容;二是外来文明逐渐适应了本土文明的要求,甚至改变了本来的面目。

这两个改变过程, 实际上是文明生命过程的延续,正如生命的过程是新陈代谢一样。

总之,正是在对文明交往问题的沉思与探索过程中,充满学术热情与进取精神的彭树智先生辛勤跋涉于书山学海之中,15年来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在耕耘与收获的成就感中,品尝着书路人生的苦涩与喜悦,领略着更高更远的人文境界。

正如他自己在 文明交往论 的后记中所说的: 我相信,与历史会晤,同文明对话,对交往思考,有助于更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但它不是为了任何抽象的人群,而应是以所有活生生的人群为目的。

这种生活不仅深化着我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理解,也深化着对自我的认识。

(作者张倩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邮编:475001)
(责任编辑:于 沛)
(责任校对:王 凌)154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