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建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厢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外形成新的地区

卫所:建于边疆军事要地,以供军队驻屯

满城:战略地位重要的封建统治中心城市设有单独城墙,用以驻扎旗营的设防城堡

塌坊:供商旅住宿并作为客栈

淹城:三重城墙,分为王城—内城—外城;三条护城河,水面宽阔;三道城墙只有一条旱路,城门且不在同一直线上;一条道路通向内城,内城地势高,可能是王宫遗址

西汉长安修建过程: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汉惠帝时,修建长城,建东市西市;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规模宏大的章宫规划要点: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有城门12个,通城门的大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中为驰道,帝王专用;城中大部分为宫殿所占,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城南至曲江、终南山为上林苑;城内九市,集中设市,商业发达;闾里多,城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因地制宜,先建前殿,舍弃以前将大殿建在人工夯筑的土台上的作法

邺城:规划布局完整,为方形(城市中轴线对称布局);分工明确,(反映了阶级对立和当时等级制度森严);园林较多,宫廷禁苑所占比例较大;城市规划对古代城市建设影响较大;继承了传统的规划手法,加强了南北中轴线,延长了中轴线,使功能建筑的主导地位加强,加强了政治主导作用,分区布置更加井井有条,宫殿建筑为主体,外廓为民坊,市里多为祭祀建筑,建筑布局更加合理,棋盘式布局更加明确,东西干道与主轴线干道交与宫前,形成一条封闭的广场,运用了营国制度“井田制”

隋唐长安:长安城是在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都城,在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按一定意图去建造,对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都有深刻影响;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和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的惊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显示当时大统一的强大威力;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每边开三个门,一般门均有三个洞。城市对称布局,突出了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突出了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图整体,使直路、坊里、建筑布局成为一个统一体的规划手法,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优良传统,隋唐长安在布局上的整体性,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城市

开封改建诏书:内容: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新城;改善旧城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制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增加城市绿地。影响:这个计划很杰出,主要力量没有用在宫殿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而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不打相同。

开封布局:开封有三套方城,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平面布局并不方正规则,最内皇城,第二重里城,最后罗城;道路河流系统,城市干道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十字形方格网,里城外,罗城内还有几条横街,主要御路四条,在当时有专用御路,人行道、水沟、绿化带的道路断面也是一种创造;街道比长安、洛阳窄,改善小气候重视,城市干道逐渐向密布店铺的商业街形式发展,城市人民增加,市内用地缺乏,城内四河33桥;街道面貌,市肆不在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全城,沿河沿街开店,城内出现通宵营业之所,鬼子市出现;居住和市民生活,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增加,全国文化中心,宗教建筑增多,废除里坊制。影响:开封在成为首都以前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故平面不十分方正规则,道路分化也有一定的自发倾向;开封城的发展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级的抬头;开封城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对以后都城规划影响较大。

元大都:地理位置,三面环山,雄伟险要的自然地形,形成军事要地。

城市规划,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建设,元大都在用地选址上,完全让开了金中都的废墟,但又把万宁宫及湖水包入城市,使得宫城偏南,外城开11门,城门外有马面及护城河,布局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城中海子相隔,南北城门不对称,干道丁字相交。

规划特点:自唐长安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继承、发展了唐代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良传统。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布局,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特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大道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规则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完美的上下水道;规划与建设都由刘秉忠负责,城市建设宫城有统一领导指挥,规划意图得到执行。

宋平江府:历史地理,春秋战国吴国都城,位于长江中下游,太湖三角洲,是航运中心,商业、手工业发达,一直是江南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城市。

布局特点:城市平面为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墙略有弯曲,方位南北偏东,子城在城中央略偏东南,共开5个城门;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门旁有水城门,城市道路成方格网,主要道路成井字形或丁字形相交,河道街道平行,前街后河,坊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商业在城中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佛道并崇,园林建筑独具风格,平江又称“三横四直”。价值,刻成石碑,是我国最早,嘴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正确反映了当时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提供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设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平江图>>所绘的建筑物位置相对准确,说明当时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

明清北京城市建设主要特征:明清北京具有城市建设后期城市布局的两重性:上层建筑部分如宫殿、城制、官署、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制布局;放映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建筑布局,如府邸、民宅、商业市肆等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强大的灵活性

明北京:城市布局符合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城市规划的传统,城市分为京城、皇城和宫城三重,以宫殿为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城市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手法,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观;道路沿用元大都基础,皇城居中,把城市分为两部分,带来交通上的不便;没有严格的里坊制,采用长条形的胡同划分居住地段;商业向南发展,行会发达;园林建筑有很大发展。

清北京:沿用明代基础,将内城居民迁出外城,内城驻守八旗兵设兵营;大量修建园林建筑,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种群;商业进一步发展;信封喇嘛教,增加了不少喇嘛庙,如雍和宫。

隋唐以来,中国的城市经济格局发生了那些重大变化?

经济中心南移,长江下游地区,经济中心地位逐渐确立;随着东北等政治势力的崛起而导致政治中心北移,因此出现了政治军事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在南方的情况,明清时期这种情况继续存在,因此,加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联系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关心的重点,大运河成为联系两个中心的经济命脉。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特点:

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道路系统由礼制转向满足社会需要;对园林绿化建设高度重视

防御设施不断加强;城市建设总体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状况。

中国古代城墙防御设施的演变?

最早是木建造的木栅栏,有的城用石头垒成,有的用夯土筑成;

宋以前的都城,很少用砖或用砖砌,宋以后的一些重要的都城或城墙上防御的重点地段加砖明代以后,城墙加砖砌的更为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