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 ——《诗 经·大雅·生民》
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 也。”郑玄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 也。”
可以断定:“豆”的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放 肉食的器皿。
末
《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 一在其上。”徐灏注笺:“木杪曰末, 故于木上作画,指事。”“木”是个指 事字,是在象形字“木”上加上一个抽 象的指事符号来表示的,义为树梢。如: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礼记·内则》:“肉 曰脱之,鱼曰作之, 枣曰新之。”孔颖达 疏:“肉曰脱之者, 皇氏云:‘治肉除其 筋膜取好处。’故李 巡注《尔雅·释器》云: ‘肉去其骨曰脱。’ 郭云:‘剥其皮 也。’”《玉篇》: “脱,肉去骨。”
脱”的本义是“肉去 皮骨”,
编编编
《辞源》
① 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
“秉”
形声字的形旁,只表示字的本义所属的 意义范畴,而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因 此,不能从形旁直接断定其本义。但是, 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个形声字的若干个 意义,就可以根据其形旁来确定哪一个 意义可能是本义,然后再通过古代的语 言材料来论证。
脱脱 脱
《辞源》 ① 肉去皮骨; ② 脱落,失去; ③ 解去,去掉; ④ 逃脱,免祸; ⑤ 散落,缺漏; ⑥ 疏略,轻慢; ⑦ 中医病名“虚脱”; ⑧ 副词:倘或,或许。
(二)怎样掌握词的本义
分析汉字的结构 考核文献用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许慎《说文解字》 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
清·江沅《说文解字注·后叙》 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
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 比附。
清·王筠在《说文释例》
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分析字形以求本义,不能以 楷书为据,而应以小篆为据,有时还应 参考甲骨文和金文。
可以用来考核本义的古代文献,包括: 经史子集等著作及其注释,古代的字典 辞书,材料越古越可靠。
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通过直 接分析字形、证以古书用例来确定其
本义。
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返回本章目录
“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 敢不分也。” ——《国语·吴语》
韦昭注:“豆,肉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
本义 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
的最早的意义。 词
义
系 统
引申义
由本义引申出来 的意义
别义
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
假借义 的与词的本义、引申
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
(一)何谓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 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 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 意义。
令声。”《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 雨既零,命彼倌人。”
更更——本义是“更改”,篆字从攴,
丙声。《说文》:“更,改也。”《论
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含义为“头”;
《说文解字》:“头 也。”从页都表示与 头有关的意义。
题为“头额”是“头” 的一部分,所以从 “页”。
“有兽焉,其状如豹, 而文题白身,名曰孟 极。”
—《山海经·北山经》
返回本章目录
颜:额 颁:大头 颠:头顶 颇:头偏 顾:回头看
题:额 领:脖子 顿:叩头 项:脖子的后部
《说文·艸部》:“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 芋也。”
段玉裁注:“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 ‘訏,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 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段氏 以“凡于声字多训大”之理,证明了“芋”的 本义。
《说文·衣部》:“襛, 衣厚皃。”段玉裁注: “凡农声之字,皆训厚。 醲,酒厚也;浓,露多也; 襛,衣厚皃也。”
清·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 “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 借之义亦明。”
“题” ① 头额; ② 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
题目、问题; ④ 书写、署,如“题字”、“题诗”; ⑤ 品评; ⑥ 章奏; ⑦ 通“提”。
题
《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页”是个象形字
(三) 常用词的本义举例
斤——本义是“砍斫树木的横刃斧头”,象形字。 《说文》:“斤,斫木斧也。”王筠《说文句 读》:“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钁相似, 不与刀锯相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戒——本义是“戒备”,会意字。《说文》: “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廾”是 会意字,由左、右两手组成,意为“涑其两手以 有所奉也”,即两手捧物。左、右两手持戈,即 “戒”字的构形。《荀子·儒效》:“胜敌而愈 戒。”杨倞注:“戒,备也。言胜敌而益戒备。”
《左传·昭公十一年》 “末”的本义是树梢。
秉
秉
秉
《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又持禾, 会意。手持一禾为秉,手持两禾为兼。”
《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 滞穗。”毛亨传:“秉,把也。”
《仪礼·聘礼》:“四秉曰筥。”郑玄注: “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也。”
② 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
③ 编结,编织,如编蒲、编竹。
“编”是一个形声字,从糸,扁声。“糸” 的意义是“细丝也”
《汉书·儒林传》:“(孔子)盖晚而好 《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韦”是熟 牛皮,“韦编”即牛皮绳。
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ຫໍສະໝຸດ Baidu
通过字的读音来确定本义,段玉裁指出:“形 声相表里”,“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 与字义相近”,“义存乎音”,“于声得义”。 这些话,就是段氏“以声求义”的理论。
表——本义是“裘 衣有毛朝外的一 面”,
表
策——本义是“马 鞭”,形声字。 《说文》:“策, 马棰也。从竹,朿
《礼记·玉藻》: 声。” “表裘不入公门。” 《战国策·赵策
郑玄注:“表裘, 外衣也。”
三》:“齐闵王将 之鲁,夷维子执策
而从。”
零零——本义是“细雨徐徐而下”,形
声字。《说文》:“零,徐雨也。从雨,
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 也。”郑玄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 也。”
可以断定:“豆”的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放 肉食的器皿。
末
《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 一在其上。”徐灏注笺:“木杪曰末, 故于木上作画,指事。”“木”是个指 事字,是在象形字“木”上加上一个抽 象的指事符号来表示的,义为树梢。如: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礼记·内则》:“肉 曰脱之,鱼曰作之, 枣曰新之。”孔颖达 疏:“肉曰脱之者, 皇氏云:‘治肉除其 筋膜取好处。’故李 巡注《尔雅·释器》云: ‘肉去其骨曰脱。’ 郭云:‘剥其皮 也。’”《玉篇》: “脱,肉去骨。”
脱”的本义是“肉去 皮骨”,
编编编
《辞源》
① 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
“秉”
形声字的形旁,只表示字的本义所属的 意义范畴,而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因 此,不能从形旁直接断定其本义。但是, 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个形声字的若干个 意义,就可以根据其形旁来确定哪一个 意义可能是本义,然后再通过古代的语 言材料来论证。
脱脱 脱
《辞源》 ① 肉去皮骨; ② 脱落,失去; ③ 解去,去掉; ④ 逃脱,免祸; ⑤ 散落,缺漏; ⑥ 疏略,轻慢; ⑦ 中医病名“虚脱”; ⑧ 副词:倘或,或许。
(二)怎样掌握词的本义
分析汉字的结构 考核文献用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许慎《说文解字》 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
清·江沅《说文解字注·后叙》 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
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 比附。
清·王筠在《说文释例》
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分析字形以求本义,不能以 楷书为据,而应以小篆为据,有时还应 参考甲骨文和金文。
可以用来考核本义的古代文献,包括: 经史子集等著作及其注释,古代的字典 辞书,材料越古越可靠。
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通过直 接分析字形、证以古书用例来确定其
本义。
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返回本章目录
“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 敢不分也。” ——《国语·吴语》
韦昭注:“豆,肉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
本义 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
的最早的意义。 词
义
系 统
引申义
由本义引申出来 的意义
别义
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
假借义 的与词的本义、引申
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
(一)何谓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 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 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 意义。
令声。”《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 雨既零,命彼倌人。”
更更——本义是“更改”,篆字从攴,
丙声。《说文》:“更,改也。”《论
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含义为“头”;
《说文解字》:“头 也。”从页都表示与 头有关的意义。
题为“头额”是“头” 的一部分,所以从 “页”。
“有兽焉,其状如豹, 而文题白身,名曰孟 极。”
—《山海经·北山经》
返回本章目录
颜:额 颁:大头 颠:头顶 颇:头偏 顾:回头看
题:额 领:脖子 顿:叩头 项:脖子的后部
《说文·艸部》:“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 芋也。”
段玉裁注:“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 ‘訏,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 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段氏 以“凡于声字多训大”之理,证明了“芋”的 本义。
《说文·衣部》:“襛, 衣厚皃。”段玉裁注: “凡农声之字,皆训厚。 醲,酒厚也;浓,露多也; 襛,衣厚皃也。”
清·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 “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 借之义亦明。”
“题” ① 头额; ② 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
题目、问题; ④ 书写、署,如“题字”、“题诗”; ⑤ 品评; ⑥ 章奏; ⑦ 通“提”。
题
《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
“页”是个象形字
(三) 常用词的本义举例
斤——本义是“砍斫树木的横刃斧头”,象形字。 《说文》:“斤,斫木斧也。”王筠《说文句 读》:“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钁相似, 不与刀锯相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戒——本义是“戒备”,会意字。《说文》: “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廾”是 会意字,由左、右两手组成,意为“涑其两手以 有所奉也”,即两手捧物。左、右两手持戈,即 “戒”字的构形。《荀子·儒效》:“胜敌而愈 戒。”杨倞注:“戒,备也。言胜敌而益戒备。”
《左传·昭公十一年》 “末”的本义是树梢。
秉
秉
秉
《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又持禾, 会意。手持一禾为秉,手持两禾为兼。”
《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 滞穗。”毛亨传:“秉,把也。”
《仪礼·聘礼》:“四秉曰筥。”郑玄注: “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也。”
② 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
③ 编结,编织,如编蒲、编竹。
“编”是一个形声字,从糸,扁声。“糸” 的意义是“细丝也”
《汉书·儒林传》:“(孔子)盖晚而好 《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韦”是熟 牛皮,“韦编”即牛皮绳。
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ຫໍສະໝຸດ Baidu
通过字的读音来确定本义,段玉裁指出:“形 声相表里”,“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 与字义相近”,“义存乎音”,“于声得义”。 这些话,就是段氏“以声求义”的理论。
表——本义是“裘 衣有毛朝外的一 面”,
表
策——本义是“马 鞭”,形声字。 《说文》:“策, 马棰也。从竹,朿
《礼记·玉藻》: 声。” “表裘不入公门。” 《战国策·赵策
郑玄注:“表裘, 外衣也。”
三》:“齐闵王将 之鲁,夷维子执策
而从。”
零零——本义是“细雨徐徐而下”,形
声字。《说文》:“零,徐雨也。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