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知识图谱_姜春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3期2010年 3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 ol .26,N o .3
M ar .,2010·问题讨论·文章编号:
1000-8934(2010)03-0104-05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知识图谱
姜 春 林
(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利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科学知识图谱,基于CSSCI (1998-2008)收录的我国自然辩证法研
究领域三大核心期刊数据,借助于改进的Bibex cel 计量软件,从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共被引等几个指标分别绘制了科学知识图谱。从图谱中快速了解到,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形成了以山西大学郭贵春等为代表的一些主要群体,以科学技术、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为核心话题,以国外经典学术著作为学科研究的文献基础。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08-26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D U T HS2008304);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JG 0805)作者简介:姜春林(1970-),吉林延边人,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会员号:I010*******
对于任何一位从事学术工作的人来讲,无论他
是资深研究者还是学术新手,无论是期刊编辑还是科研管理者,都希望能够快捷而准确地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状况。科学学是一个对科学技术进行整体研究和深度反思的学科领域,其子学科———科学计量学的一些重要手段无疑对于人们探析学科发展线索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支持。自然辩证法是一个涵盖哲学、科技史、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她以其独特的学科特质向人们展示了思想深邃的理论成果和立足现实问题关照的实践成果。从科学学视角看,需要向关心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人群解答此类元问题:近年来,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队伍如何,他们都在关心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研究成果产生了何种影响,学者们的引证文献呈现什么特征......近年来,已有国内学者对我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状况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做了大量细致研究。贺天平等人对《自然辩证法通讯》20多年的载文做了详细的计量分析〔1〕
,汤建民也对该刊被引用情况做
了定量研究
〔2〕
;成素梅等人受编辑部委托对《自然辩
证法研究》1985-1997年的载文进行了统计分
析〔3〕;韩永强等人在纪念《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之际,对该刊发展历程从多角度做了剖析〔4〕;鞠树成等人以CSSCI 为数据源,从被引角度全面分析了《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的学术影响力状况〔5〕。上述研究都做了大量的文献调查,得到了详
实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典型的科学计量学指标,得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论。但是上述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分析样本多为某一期刊,缺乏对整个自然辩证法领域的全面分析。同时研究结果多以统计数字来展示,生动直观性不够。
科学知识图谱是利用数学、图形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通过一定算法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状况及其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目前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论已成为国际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界主流研究领域之一〔6〕。本文尝试利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以“快照”形式,快速、全面、直观展示近十年来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
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众所周知,《自然辩证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
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是我国自然辩证法界三大核心期刊,集中了自然辩证法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尽管有成果散见发表在其他综合性期刊中,但从文献量和影响力角度看,仍不及三大刊在学人中的地位高。因此,我们选择三大刊作为研究样本有相当的代表性。数据直接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 -CI )中下载,下载年份为1998———2008年。数据下载格式存为.tx t 。
104
2 处理软件和方法
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使用的工具是各种计算机软件,国际主流的软件多用于处理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数据格式,因此这些软件不能直接用来处理中文数据,通常需要格式装换。Bibexcel是由瑞典科学计量学家皮尔逊(Pe rson)开发的著名免费科学计量学研究软件。主要功能包括文献计量、引文分析、共词分析、共被引分析等。为了使该软件能快速处理中文数据,我们对该软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并经过多次测试,实现了该软件应有的上述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来生成各种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
3 科学知识图谱展示与解读
(1)高频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科学合作在当今科学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生产模式,科学合作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科研资源,实现科研主体智力要素在科学创造系统结构中的互补,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和影响力。对数据源中所有作者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发现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活跃着一批重要的研究力量,成果产出量较多。山西大学的郭贵春教授、东北大学的陈凡教授、山西大学的邢润川教授位列发文量的前三甲,分别出现了73次、59次和41次。那么高产作者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合作呢?他们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学术关系?为了获取清晰的作者合作图谱,我们将阈值取13,利用Bibexcel软件共作者模块形成合作矩阵,形成高频作者合作知识图谱,见图1。图中节点大小代表发文量多少,节点之间连线表示合作次数。从图1展示的作者合作网络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领域形成了7个主要的研究群体。这些群体中最大的两个子群为以山西大学郭贵春和邢润川教授为核心的合作群体。在这两个群体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张汉静。这表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智力贡献和研究队伍建设方面的确在全国同行中走到了前面,并团结了一大批国内学术同行。中科院合作群体通过杨建飞、成素梅实现了与两支队伍的连接,使两个机构保持了紧密的学术联系。除了山西大学和中科院合作群体外,其他四个合作群体(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规模相对较小,而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网络核心
。
图1 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2)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图1主要从作者发文的角度展示了作者合作网
络。不仅如此,人们还关心在我国自然辩证法的学
科建设中,究竟哪些机构是核心研究力量。这些信
息的揭示对于管理部门评估学科绩效,进行学科点
的合理布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发表文章数量超
过30的53个机构中,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中心出现了313次,南京大学哲学系出现155次,厦
门大学哲学系出现了108次,位列前三名。在这53
个高产机构中,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105 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