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期末考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
辨析题
1. 经济基础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它是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这一范畴包括两重内涵:一是它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二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物的分配和交换关系等,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多种生产关系同时并存,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该社会的经济结构,而不是经济基础。
2、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入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简答题
1、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答:①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m‘=m/v.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使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时代和时间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3、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怎样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在方法论上的意义何在?
(1)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2)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提示: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的巨大发展。)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变化发展必须先从量变开始,而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要坚持适度原则。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有事物的飞跃和变革。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就要不失时机地突破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在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它们有原则的区别。
第一,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把认识看成是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辩证唯物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第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点,把认识看成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并且是一次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第三,由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由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论述题
1、.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答: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但是创新又是以坚持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