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中国人,我们似乎有着“安土重迁”的传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最近的十年间,轰轰烈烈的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当下。

这十年间,宏观上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态势是从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那么,人口的迁移存在哪些特点?
1、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镇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

从2003年(年初)到2012年(年末),这十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从03年的40.53%到现今的52.57%,城镇人口比例共上升12.04个百分点,在2011年,城镇人口比例更是首次突破50%。

2、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大量流入沿海发达省份
最近十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区域性变化是: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与2000年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

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3、规模越大的城市增加的人口越多
截至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与2002年年末(1423万)相比,十年共增加646.3万人。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73.8万(2012),与2002年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比,增加了387.2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27.1%提高到2012年的37.4%。

截至2012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80万人,与2002年年末(1713万)相比,十年共增加667万人。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为950万人(2012),与2002年上海市的外来人口比相比,十年共增加563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22.6%提高到2012年的40.1%。

4、户口对人口迁移的约束力越来越弱
根据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5.9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7万人。

这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万人,增长81%。

然是什么原因驱动人口的迁移?
1、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动力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向城市的转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

据估计,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约为8亿左右,其中农村劳动力数量约为5亿左右,除去农业所需劳动力115亿和乡镇企业所需农民工7000万左右外,尚有至少218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市经济中来,目前这部分就业人口约为112亿左右,这就是说,在未来20年内,我国还会有大约116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继续被城市经济所吸纳。

2、城乡和地区间收入的巨大差异进一步激发了大规模的人口
迁移
引发劳动力在两地之间流动的基本因素是两地为劳动力提供的收入差距。

而收入的差距则是由两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所造成的,这种差距具体表现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之间和城乡之间。

1、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扩大是人口迁移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

2、城乡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促进了人口迁移的加剧
3、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加快了城市吸纳
劳动力的能力
一方面,随着许多城市通达性的提高和城市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容纳外来人口的潜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大,城市吸纳各类型劳动力的能力也显著增强在诸如建筑城市清洁低端服务业等领域农民工甚至成为城市劳动力的主力军
4、旧城改造和高尚社区建设推动了城市内部人口的空间再分布和城市郊区化的发展
根据对北京市迁移人口的调查(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在迁移人口中,市内迁移人口比例接近一半,占47、4%。

从市内迁移人口的迁移原因来看,拆迁搬家的比例最高,占40、7%,其次是学习培训和随迁家属,分别占17、1%和11、7%。

造成拆迁搬家比例高的原因,主要是北京市危房改造、住宅新区的开发和市政建设的迅速发展5、其它宏观社会原因
包括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移民以及户籍制度、就业制度、财政政策等的变化引起的移民。

如三峡工程中,从1992年之后的10年中有14万农村人口从三峡库区迁出流向全国。

而根据规划,全库区建房,迁移人口将达到110156万
6、迁移个体的经济、社会动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首要迁移动力是寻找就业机会、获取更高的收入;其次是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个人价值,这以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20~35岁的青年人为主;再其次是迫于家庭成员及社会群体的压力,为了家庭收益最大化进行迁移。

但同时,由于家庭对这类人具有拉力,一般来说,他们还是会回到迁入地的。

此外,社会群体的压力也促使迁移个体意愿的产生。

他们没有强烈的迁移动机,但受外部环境的刺激,迁移的动机得到强化,从而产生迁移。

这里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同一区域内其它个体的平均收入或者迁移者认为与他同一等级的个体的收入第四是获得家人团聚的机会,以已婚的女性为主、第五是为了后代人的发展进入城市,以年龄30岁以上的人为主;第六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人口迁移未来趋势如何?
不论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角度看,还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看,21世纪的前20年将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可以断言,人口乡城迁移将是我国未来20年人口迁移的主体。

因此,可以根据城乡人口变动的趋势预测未来20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