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6
二、休克分期的新进展
Page 7
休克病理生理过程
失血失液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脊髓麻 醉或损伤
心衰
血容量减少
血管床容量增加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微循环障碍
心泵功能障碍
休克
Page 8
二、休克分期的新进展
目前多数学者按微循环功能将休克分三期: 目前多数学者按微循环功能将休克分三期:
第一期
第二期
Page 15
四、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有效循环血量
•血压是血管内的 血压是血管内的 血压 血液对于单位面积 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的正常并不 血压的正常并不 等于CO正常或充 等于 正常或充 足的组织灌注
氧利用
•充足的氧输送 充足的氧输送(DO2)也不 充足的氧输送 也不 能保证细胞水平O 能保证细胞水平 2或底物 的利用 •脓毒症 氰化物或CO中 •脓毒症, 氰化物或CO中 脓毒症, 毒-------细胞毒性缺氧 细胞毒性缺氧 •细胞毒性或细胞病理性 细胞毒性或细胞病理性 休克
休克监测
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和 组织氧的供给和摄取
Page 14
休克的监测
心输出量和心肌功能 临床判定 超声心动图 静脉血氧饱和度 脉搏形态分析 胸部生物阻抗 经肺稀释技术 肺动脉导管
血管内容积
临床判断 中心静脉压 肺动脉崁压 超声心动图
器官灌注指标
体格检查和临床判断 乳酸 动脉血气和酸碱 氧传输和氧耗 pHi 舌下二氧化碳分析
Page 3
大纲
1 2 3 4 5
休克的本质认识 休克分期的新进展 休克分类的新进展 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休克治疗指南的新进展
Page 4
一、休克的本质认识
Page 5
一、休克的本质认识
•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 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 休克是多病因 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 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 障碍为主要特征, 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 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休克的本质是重要脏器微循环灌注流量急剧减少 和细胞受损。 和细胞受损。 •休克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和对机体造成的严重危 休克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和对机体造成的严重危 害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Page 30
七、休克治疗指南的新进展
Page 31
七、休克治疗指南的新进展
1
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2008) 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SSC委员会
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2006) ) 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
2
—— ASA
3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在小猪的失血性休克模型中,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 组的生存率与对照组一致,远远高于输注乳酸林格液 组。
Anesth Analg. 2005 Dec;101(6):1785-91.
Page 26
不同人工胶体的性质对比
Indian J Anaesth. 2009 October; 53(5): 592–607. Copyright © In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
Page 27
白蛋白、贺斯、 白蛋白、贺斯、万汶的对比
Indian J Anaesth. 2009 October; 53(5): 592–607.
Page 28
聚乙二醇标记的人白蛋白( 聚乙二醇标记的人白蛋白(PEG-Alb)性质与羟乙基淀粉比较 )
使用聚乙二醇标记的人白蛋白 (PEG-Alb)和羟乙基淀粉(HES) 制作仓鼠血液稀释模型时,前者在休 克60分钟后生存率仍为100% ,后者 在血液稀释进程一半(丢失容积的 60%)时生存率为零。
第三期 组织细胞严重 代谢障碍向细 胞损伤死亡转 化
循环应急期
循环应急与细 胞代谢障碍并 存
Page 9
三、休克分类的新进展
Page 10
三、休克分类的新进展
既往休克按临床病因分类
失血性休克 失液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败血症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前言 虽然20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取得 虽然20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取得 了辉煌的成绩, 但直到今天,严 重感染、创伤、烧伤等原因所致的 休克仍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其所 造成的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造成的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诱发的肠道细 菌内毒素移位、大量失活组织激发 的炎症反应等是MODS的重要始动因 的炎症反应等是MODS的重要始动因 素。
Page 16
整体氧耗与氧输送的关系 生理性氧供依赖(physiological
oxygen supply dependency)
生理状态下, 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生理状态下, DO2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仍可保持恒定, 只有在DO VO2仍可保持恒定, 只有在DO2降至临界水平 以下时, 发生明显改变, 以下时, VO2发生明显改变, 产生无氧代谢
Page 19
五、休克治疗进展
1 2 3 4 5 6
Page 20
心源性休克,重在挽救濒死心肌和 或纠正严重心律紊乱 或纠正严重心律紊乱, 心源性休克,重在挽救濒死心肌和/或纠正严重心律紊乱,因心脏机 械结构异常(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等) 械结构异常(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等)应尽快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对于心外阻塞性休克,如急性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对于心外阻塞性休克,如急性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大块或次大 块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也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块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也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Page 11
三、休克分类的新进展
休克
心源性休克
作为循环动力 中心的心脏尤 其是左心室发 生前向性( 生前向性(泵) 衰竭造成的休 克。 低容量性休克和分布性休克可以单独存 在或合并存在,血液在毛细血管内和/ 或静脉内潴留,或以其它形式重新分布, 而微循环中有效灌注不足。
低血容量性
各种原因导致的 病人血管内容量 不足是这类休克 的主要病理生理 改变
Page 17
五、休克治疗进展
Page 18
五、休克治疗进展
除分布性休克是以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发生机制 其它三类休克均是以心输出量减少为特征。 外,其它三类休克均是以心输出量减少为特征。 四类休克的共同结局是有效血容量减少。所以休 克治疗的第一步是了解和调整前负荷, 克治疗的第一步是了解和调整前负荷,应用液体 疗法或血管活性药物、 疗法或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手段使前负荷相 应于心肌收缩力处于最佳。 应于心肌收缩力处于最佳。 对休克的治疗切忌千篇一律, 对休克的治疗切忌千篇一律,应针对病因及病理 生理机制,兼顾个体化原则。 生理机制,兼顾个体化原则。
Ruttmann TG. Anesth Inten Care 2001;29: 489-493
研究认为晶体有促凝作用,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研究认为晶体有促凝作用 , 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 ( DVT ) 的 危险,其机制与AT III稀释有关 AT危险,其机制与AT-III稀释有关
Page 25
Page 23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晶体
Crystalloid
胶体
Colloid
学术观点
临床医疗处理思路
Page 24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ຫໍສະໝຸດ Baidu晶体液的不足: 晶体液的不足:
Morgan GE.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3 ed P628 McGRAW-HILL 2002
当给予足够的晶体溶液可以产生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 补充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需要3-4倍的晶体溶液 补充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容量效果,需要3 绝大数外科病人的细胞外液体丧失大于血管内液体的丢失 大量快速的使用晶体溶液> 4大量快速的使用晶体溶液> 4-5L 常常导致明显的组织水肿
Crit Care. 2008; 12(2): R54. Published online 2008 April 18. doi: 10.1186/cc6874.
Page 29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联合使用晶、胶体液复苏, 以晶体液为主, 胶体液为辅. 联合使用晶、胶体液复苏, 以晶体液为主, 胶体液为辅. 晶体液首推7.5%生理盐水;胶体液首推HES;晶胶体混合液HSD(7.5%生理 晶体液首推7.5%生理盐水;胶体液首推HES;晶胶体混合液HSD(7.5%生理 7.5%生理盐水 HES HSD(7.5% 盐水+5% +5%右旋糖酐 盐水+5%右旋糖酐)
药物及农药中毒所导致的休克,应尽可能彻底清除毒物, 药物及农药中毒所导致的休克,应尽可能彻底清除毒物,并 尽早应用特效解毒剂 过敏性及神经原性休克,一开始全身毛细血管就处于扩张状 过敏性及神经原性休克, 通透性增加, 态,通透性增加,应尽早应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对于感染性休克应尽早采取措施防止毛细血管渗漏, 对于感染性休克应尽早采取措施防止毛细血管渗漏,早期应 用胶体液。 用胶体液。 在整个休克复苏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年龄、 在整个休克复苏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年龄、心肺肾功能状况 有无低蛋白血症、营养状况、 、有无低蛋白血症、营养状况、酸碱失衡情况等因素予以个 体化治疗。 体化治疗。
、延迟复苏和低温复苏
可提高复苏成功率,降 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危 险。
Page 22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理由:
对于非控制性出血休克, 对于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使血液 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 稀释,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增加 活动性出血灶的出血; 活动性出血灶的出血; 由于血液稀释,使单位容积的 减少, 由于血液稀释,使单位容积的RBC减少,血液携氧能 减少 力降低,组织氧供减少,加重代谢性酸中毒; 力降低,组织氧供减少,加重代谢性酸中毒; 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应,造成血栓 大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应, 移位。 移位。 低温复苏可降低细胞代谢率, 低温复苏可降低细胞代谢率,延长休克的黄金抢救时 同时低温可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间,同时低温可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一般采用 中度低温(直肠温度控制在34℃ ℃ 轻、中度低温(直肠温度控制在 ℃-30℃)。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Page 21
六、休克治疗的争论
“干” 干
严重创伤休克传统的复 苏方法是积极(正压)复 苏、即刻复苏和正温复苏。 即主张创伤失血后快速给 予大量液体,保持机体正 常温度,并使用正性肌力 或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恢 复血压。
vs
“湿” 湿
传统的复苏方法有可能 增加失血和死亡率,并 增加并发症的危险;而 采用限制(低压)复苏
休克新进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麻醉科
刘保江
教授 2010.08.晋城
典型病例
患者黄××,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 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检:面 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 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Bp: 65/50mmHg;HR:125次/分;T:36.8℃ 。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 瘀斑,最终死亡。
分布性休克
其共同特点是外 周血管失张及阻 力血管小动脉失 张使大血管内压 力损伤, 力损伤,容量血 管失张使回心血 量锐减
阻塞性休克
心脏以外原因的 血流阻塞导致左 室舒张期不能充 分充盈, 分充盈,从而使 心输出量下降。
Page 12
四、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Page 13
四、休克治疗目标的进展
MAP≥65mmHg HR 80-120bpm PCWP 13-18mmHg
病理性氧供依赖(pathological oxygen supply dependency)
当重危病人的DO 处于正常或高于正常时, 表现为氧供依赖, 当重危病人的DO2处于正常或高于正常时, VO2表现为氧供依赖, DO2上升或下 降时, OER均保持不变 均保持不变,VO 降时, OER均保持不变,VO2与DO2呈线性关系
CI
非感染性休克≥2.2L·min/m2 非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4.5L·min/m2 感染性休克
SaO2 ≥90% SvO2 ≥70%
DO2>600ml ·min/m2 VO2>170ml ·min/m2
LA≤2mmol/L UO ≥50ml/h BD ≤-5 .0mmol/L
pHi ≥7.32
4
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2008) 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