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维护有机生产的完整性,洪泽县岔河镇于2003年以来,组织实施了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扩大有机稻米基地生产规模,组建有机稻米协会;聘请科研院所、大中院校的专家学者,编制有机稻米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有机稻米生产;集中力量,组织制定有机粳米生产操作规程、有机稻米加工及质量保证技术规范和农业投入品控制办法等;开发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作物病虫草害生物和物理防治、有机投入品开发等新技术,推广稻绿轮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生产需要,组织培训生产、管理、营销等技术人员,切实提高各类人员从业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关键词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江苏洪泽

洪泽县岔河镇有机稻米基地位于苏北平原中部,境内河湖纵横,光、热、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稻作历史悠久,栽培水平较高,目前有机稻米已成为该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十分重要的产业。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思想观念陈旧模糊、在产品开发方面缺少区域产业链方面的统筹规划与长远打算、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以及有效地环境监测、产品监测、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现代经营管理技术、有机稻米栽培技术、有机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机投入品开发技术等都缺乏深入研究,影响了该镇有机稻米的产业化发展。为推动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维护有机生产的完整性,进一步挖掘有机稻米产业发展潜力,结合有机稻米生产实情,该镇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了以“依靠科技,强化质量,创立品牌,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全面提升稻米产业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1认真落实,组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机稻米生产开发基地

自2001年起,在洪泽县岔河镇施汤村建立农业标准化有机稻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区106.67hm2(于2000年10月份种植绿肥,为绿肥茬口)。在周边稻田建立了农业标准化有机栽培示范基地255.33hm2,辐射区达800hm2。该镇于2001年5月向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申请基地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环境和稻米产品的认证,9月“淮上珠”大米产品获准使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志。2003年,在洪泽县岔河镇施汤村建立农业标准化有机稻生产技术核心区186.67hm2,在周边地区建立了水稻有机栽培示范基地346.67hm2(已获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辐射区2 333.33hm2(已获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04年,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通过了OFDC检查员的实地检查与书面检查,并获“有机农场证书”、有机农场转

换证书。截至目前,该镇有机稻米生产基地面积已达666.67hm2,其中核心区面积达333.33hm2,辐射区面积达3 666.67hm2。

2组建协会,创立品牌,推动有机稻米产业化发展

2003年,洪泽县岔河镇为做好“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让有机稻米迅速进入市场,满足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提高项目区农户经济效益,牵头联合江苏省苏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淮安市神农米业有限公司、洪泽县润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洪泽县白马湖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洪泽县白马湖有机稻米协会,创立了“淮上珠”、“九牛”和“岔河”有机米品牌。淮安市神农米业有限公司、洪泽县润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省苏粮米业有限公司作为发展有机稻米的龙头企业,与项目基地农户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订单生产合作关系。协会在组织基地生产中,实行“四统一”:统一供应肥药、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作业时间、统一定单收购。农户按照要求负责基地生产,协会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协会作为桥梁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协会按照有机稻米生产技术标准规定,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标准实施监管,确保有机稻米的质量达标,同时狠抓市场开拓,提高“淮上珠”、“九牛”和“岔河”牌有机米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3科技创新,总结推广,为农业标准化有机稻米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1按生态学原理,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要求,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进行整治

一是落实资金。在国家农业标准化项目资金基础上,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地方配套等途径筹集资金。4年来,洪泽县岔河镇争取了部分“黄淮海开发资金”、“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资金”及省、市财政对发展有机农业的补助资金。二是对农业标准化项目基地的生产、生态环境进行总体规划。三是实施生产、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利用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对有机稻米示范基地及周边稻田进行了统一的农田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与改造,对基地的沟、渠、林网进行配套,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对基地的灌溉水系进行治理,建立了基地独立的灌排水系,对土壤和大气进行净化和维护,对基地及周边地区的农田投入品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通过几年的治理,基地的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土壤、灌溉水、大气等,经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检测评价认为:该基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是内渗水和自然降水,引入农田的水质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中的相关规定;基地和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

准规定;基地土壤环境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一级标准规定。

3.2多学科通力协作,研究、组装、配套并推广应用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协会组织栽培、种子、植保、土肥、农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专家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在有机水稻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引进、筛选、应用品质达国标一级、对病虫害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优质水稻品种“泗稻10号”。二是成功研究并推广应用了包括“绿肥—有机水稻”轮作制、秸秆还田技术在内的土壤培肥技术,在有机稻生产基地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三是成功研究并组装配套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不使用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四是研究配套了符合有机稻米生产要求的收获、加工、贮藏、运输、贸易等质量管理技术,保证有机稻米按照OFDC的有机认证要求在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不受任何污染,保持有机生产的完整性。至2004年,“淮上珠”、“岔河”有机米主要受检项目经中国农垦北方食品监测中心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有机米的生产和加工全过程成功获得了OFDC的有机认证。

3.3强化培训,普及推广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4年多来,为及时将有机稻米生产的各项技术落实到位,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示范区的农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累计集中培训31期次,培训人数达9 000余人次。此外,还大量印发了各种生产技术资料7万份。协会组织有关技术骨干,在有机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进行实地指导和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保证有机稻米生产技术标准全面应用到位,确保项目示范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