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初认为本病仅发生于日本,现已明确其发生并无地区性分 布的特点。
烟雾病影像诊断
病因与病理: 部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数认为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
后天性疾病;有人认为在先天发育不全的基础上,后天致病 因素发。
狭窄的动脉壁增厚、内膜增生,血管的外径改变不显著 血管网动脉明显扩张、走行迂曲、壁薄弱、易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多于女。 主要为脑缺血和脑出血:早期,多数以TIA 起病,继之反 复发作,进而发展呈持久性脑血管病的症状。 烟雾病脑出血特点: 1、一般先反复发作TIA ,最后发展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脑出血症状如头痛、呕吐、昏迷、偏瘫等,无高血压史 3 、患者的年龄小,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
右侧大脑中动脉 、前交通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CT平扫
右侧大脑中动脉动 脉瘤,2天后剧烈头 痛,示动脉瘤破裂
脑动脉瘤MRI诊断
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无血栓形成, 显示低-无信号的动脉瘤体; 2. 血栓形成,新鲜T1 、T2均呈高信号,陈旧性呈中等信号; 3. 显示动脉瘤出血,亚急性期最佳,T1和T2均呈高信号; 4. MRA 能显示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以及载瘤动脉等。
发作性左手麻木、无力3 周,加重6天, DSA:双侧 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
提示烟雾病;CT灌注: 右侧额颞叶达峰时间、
强化起始时间较对侧延
长,血流量两侧对称,
提示相应部位脑缺血。
烟雾病影像诊断方法比较
? CT 虽然不能确诊烟雾病,但能准确诊断其并发 症,根据 CT 所见,结合临床病史,一般可以提示 有烟雾病的可能。 ? MRI 结合MRA 可以诊烟雾病,并全面显示烟 雾病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及其分布情况。 ? X 线脑血管造影可全面地显示烟雾病异常动脉 血管的形态、代偿情况及代偿的形式,确定烟雾 病的诊断并为手术治疗提供方案。
烟雾病CT诊断
CT平扫:脑梗塞、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及SAH。 增强CT:脑底动脉环、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变细,显示不清 或不显影,在基底节可见点状、弧线状等纤细血管.
烟雾病CT平扫:左额叶片状低密度及萎缩改变,左侧侧脑室略大 烟雾病CT平扫:右侧额叶皮层和两侧深部脑白质散在斑片状低密度区
烟雾病MRI诊断
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
烟雾病影像诊断
烟雾病(moyamoya 病)由日本学者NishimotoTakeuchi-Kudo 于本世纪60 年代前后首先提出,又称“脑底异 常血管网症”、“脑底动脉环闭塞症”、“Wiillis 环发育不全” 等。
本病在X 线脑血管造影上,可见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动脉 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或闭塞,伴有脑底部的异常血管网形 成,其X 线脑血管造影所见如烟雾状,故日本学者将之称为 moyamoya ,意为烟雾,故称之为“烟雾病”。
血栓可发生点状钙化,动脉瘤的囊壁可呈弧线形钙化。
脑动脉瘤 CT诊断
右大脑后A2-3段动脉瘤CT平扫
基底A动脉瘤平扫加强化
右颈内A2-3段动脉瘤增强扫描 瘤壁薄均匀强化,局部骨质受压
基底动脉瘤瘤壁钙化平扫及强化
脑动脉瘤CT诊断
脑动脉瘤破裂时,CT多不能显示动脉瘤 的瘤体,而仅显示SAH、脑出血、脑水肿、 脑梗塞、甚至脑疝等异常改变。SAH的范围、 脑出血的位置与动脉瘤的部位有关。
烟雾病DSA-左、右颈内动脉造影后前位像和侧位像: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均显示欠佳或不显 示,颈内动脉分叉部上、后可见细密异常血管团,颈外动脉颅内外分支明显增多。椎动脉造 影: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明显增粗、增多,形成新的侧支供应大脑前、中动脉分布区。
烟雾病
功能影像与治疗
男性、47岁 左侧上下肢 无力3天, 左侧肌力Ⅲ级. 行MRI检查:右侧脑室旁 多发性脑梗死。
形态分类:梭形、囊形和梭囊混合形。
大小分类:直径 <5mm 为小型,5mm~10mm 为中 型,11mm~25mm 为大型,>25mm为巨大型。直径 5mm ~15mm 的动脉瘤即可产生临床症状。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好发于: 颈内动脉发出大脑后动 脉的部位; 前交通动脉 ; 大脑中动脉M1 和M2 的 交界部位,即大脑中动 脉主干的分叉部 ; 基底动脉的远端,两侧 大脑后动脉的分叉部。
脑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主要临床表现 1、SAH 的临床症状(77.2%)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
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穿刺脑脊液呈血性。第1、2、3次出血死亡 率为 40%、60% 、95% 以上。
2、局灶性症状 颈内动脉1、2段可造成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失明、视野缺损 及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前交通动脉瘤较大时向下压迫视交叉,造 成视野缺损;大脑中动脉1、2段交界,轻偏瘫,失语及语言障碍等; 基底动脉远端的分叉处,可突入脚间窝,压迫两侧的大脑脚,引起 下肢无力或瘫痪。
脑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治疗与预后 1. 手术治疗:结扎颈内动
脉或动脉瘤夹闭术、包裹术 等。
2. 介入治疗:注入栓塞物 充填或颈内动脉栓塞
脑动脉瘤CT诊断
CT诊断脑动脉瘤不足30%。 脑动脉瘤CT直接征象(依其内血栓情况分类): ?无血栓,圆形较高密度灶,均匀强化; ?部分血栓,中心或偏心高密度灶,中心为瘤腔,周围为等密 度血栓,外缘高密度囊壁。增强后,血栓无强化,而瘤腔与 囊壁明显强化,称“靶征”(target sign); ?完全血栓,为等密度灶,中心无强化,外缘环状强化可有可 无。
MRI特征: ?MRI基底节区多发细小血管影; ?显示脑出血、脑梗塞等病灶; ?MRA显示狭窄闭塞及异常血管网; ?MRI和MRA能作出完整诊断;
烟雾病血管造影诊断
X线脑血管造影的表现 1. 广泛性,两侧颈动脉受累; 2.两侧颈内动脉自起始部狭窄变细,至远端闭塞。 3.大脑前、中动脉近端狭窄、闭塞; 4. 在基底节处有明显的丛状血管团即“烟雾”; 5.造影发现广泛而多样侧枝代偿:
脑动脉瘤影像诊断
脑动脉瘤(aneurysm)是指颅内动脉局限性异常扩张。 脑动脉瘤可以压迫邻近的脑组织、颅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 亦可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分叉、转弯处血流搏动性冲击引起局部弹力层的 破坏或变性,加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流量增加,一 侧脑动脉闭塞、缺如或结扎等导致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的 其它原因,使局部动脉壁的薄弱部分膨出形成动脉瘤。另 外,遗传因素,外伤也是动脉瘤的成因之一。其次,感染 (细菌及真菌等)也可以形成动脉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