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篇尾自问自答句的组织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自问自答句是讲话人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由讲话人自己提供答语的问句。根据讲话人提供答语的方式,这种问句可以分为提供显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显性答语句)和提供隐性答语的自问自答句(简称隐性答语句)。隐性答语句在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存在是自身特点与这类语篇的特点相互作用,进而相互适应的结果。它在语篇中位置比较灵活,甚至可以出现在这类语篇的篇尾。作为一种非常规的用法,篇尾自问自答句具有独特的语篇组织功能:当它的隐含答语可以从上文语篇推知时,它具有总结-延续功能;当它的隐含答语可以根据常识推知时,则具有总结-突显功能。

〔关键词〕自问自答句;英语政治演讲语篇;语篇组织功能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4-0019-07

引言

公众政治演讲是一种较正式的目的性很强的公共言语交流活动。在这种言语交流活动中,演讲人主要运用语言这种媒介,针对一定的内政和外交事务,向听众阐述和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宣扬其政治主张。同日常对话一样,演讲的特点“具有外在的和公平的对话性”。公众政治演讲的目的性很强并与政治相关,这就要求演讲人选取一些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组织语篇②,因为“从语言的语法系统里选取的某一特定的形式是与语言所要服务的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才能确保这类语篇的逻辑更严谨,对话性和互动性更强①。

与其他类型的语篇一样,政治演讲语篇也大体可以分为开端(introduction)、主体(body)和结尾(conclusion)三个部分,并且各个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组织方式。本文主要关注这类语篇的结尾部分。lucas指出,演讲结尾部分与开端部分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更重要,因为它是让听众明白演讲人的观点和立场的最后一个机会。演讲结尾部分的功能主要有两点:1)让听众知道演讲即将结束;2)加强听众对演讲主题的理解。因此,如何有效地结束一个演讲就显得格外重要。结束演讲语篇的方式有多种③,自问自答句是演讲人常常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它可以“直接体现语篇的互动性或对话性”。本文主要探讨位于英语政治演讲语篇篇尾的自问自答句所具有的语篇组织功能。

一、自问自答句的界定

问话人是否有填补信息空缺的期待,是划分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邵敬敏等指出:语法研究者倾向于按照疑问程度的大小对疑问句进行等级分类,分类如下:全疑而问、半疑而问、无疑而问,或是强疑问句、高疑问句、中疑问句、低疑问句、无疑而问句。其中,无疑而问的疑问程度最低。的标志。自问自答句的典型特征是无疑而问和自问自答,即讲话人本人知道问题的答语,不期待听话人针对问题填补信息空缺,因而这种问句不同于典型的求取信息的疑问句,是讲话人为了“答”而提问的,有其特殊的使用意图和功能。据此,本文将自问自答句界定为:

自问自答句是讲话人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听话人回答,而由讲话人自己提供答语的句式。

自问自答句常常用于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演讲人通过使用这种句式,显性或隐性地为听众提供问句的答语,从而有效地组织语篇,达到演讲的目的。自问自答句在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但能够置于语篇末端,用于结束语篇的多为隐性答语句,这是因为与显性答语句相比,它具有提问和断言的双重特征,由于答语隐含在问句当中,其后就不必再通过显性答语继续发展语篇,它可以通过提问诱导听众思考,并通过隐含的答语完成对上文的总结,从而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结束语篇。

二、隐性答语句与演讲语篇的特征关联性分析

隐性答语句是疑问句的一种特殊用法,兼具问句和断言的双重特征。第一个特征,即问句特征,显性地体现了讲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互动和对话。面对问句,听话人自然而然地处于准备回应的状态,从而与讲话人之间构成一个提问-回答的对话和互动模式。第二个特征,

即断言,就是该问句隐含的答语,可用于对上文语篇的总结,是隐性答语句的主要意义。这种断言一般来讲具有althusser指出的易见性(obviousness)。也就是说,这种问句可以传递出额外信息:隐含答语的内容“是显而易见的!是对的!”。这样,它“通过标示看起来显而易见的但仍属于意识形态的信息,可以间接地‘邀请读者/听话人接受作者/讲话人传递的代表其观点和立场的信息”。另外,在体现语篇逻辑性的同时,“这些疑问句的语义内容也表明不同的对立声音或观点之间的微观对话(microdialogue)”。

隐性答语句的上述特点恰恰可以与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和需求相互作用和适应。演讲人选用隐性答语句以提问的方式与听众互动,在他与听众之间以及语篇内部由问句所体现的各种声音(voice)声音(voice)是bakhtin对话语篇中的一个中心概念。语言形式是与由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等划分的不同的社会群体相联的。用某种“声音”说话就是指“使用代表某一(些)社会地位的语句,因为这些语句是某一特定群体成员常常使用的”。如果某一讲话人使用的语句与其他群体相关并体现其他群体的社会地位等,那么此时就出现了bakhtin所定义的“双重声音/表达(double voicing)”。之间创建对话,从而使演讲人和听众处于一种强互动和强对话的状态。并且,作为对上文信息的一种总结,这种问句是顺应上文语篇逻辑关系的需求而出现的,其断言所具有的易见性则有利于将演讲人想要传递的信息或想要表达的意图顺利地传递给听众并为其接受。综上所述,演讲人组织政治演讲语篇时大量选用隐性答语句是合理的。这是由隐性答语句的特点与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共同决定的,这种问句可以解决政治演讲语篇非互易性和目标之间的矛盾从而满足其需求,同时,这类语篇也为隐性答语句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三、篇尾自问自答句的语篇功能

如果说隐性答语句的存在是英语政治演讲语篇的一种常见现象,那么,它在篇尾的出现则是这类语篇的一大亮点。一般来讲,在常规的语篇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中,位于篇尾的信息是信息流的末端,意味着信息传递的终结,其后不再有信息,因此常常以非疑问句形式结束语篇。然而,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和组篇效果,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人有时更愿意“不走寻常路”,选用一个或多个隐性答语句结束语篇。由于答语隐含在问句当中,表述的是断言之义,这样,隐性答语句不仅可以与听众进行显性互动,给其提供思考的空间,同时又是对整个演讲语篇的一种巧妙的总结。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的隐性答语句隐含的答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对上文演讲语篇的回顾推论得知的答语;另外一种则是根据常识简单推理就能得知的答语。这两种情况虽然都可以出现于语篇末端,但语篇功能稍有不同,分别具有总结-延续功能和总结-突显功能。

1. 总结-延续功能

所谓总结-延续功能,是指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位于语篇末端的隐性答语句以诱导听众思考的提问方式对上文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总结,同时也以这种方式延续语篇的空间。以这种方式组织语篇的问句的答语常常是可以从上文语篇推知的。例如:

可见,这六个隐性答语句对整篇演讲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作为整个语篇的信息峰点,既与听众进行了互动和对话,诱导听众思考,也向听众点明了演讲人的意图和期望。同时,虽然演讲伴随着这六个隐性答语句的提出结束了,但实际上,语篇信息流在听众的头脑中并未结束,这些问句仍然在诱导听众认真思考,通过对整个演讲语篇所传递信息的回顾,试图回答它们,从而完成整个互动和对话过程。所以,这些隐性答语句起到总结语篇的同时,也延续了语篇的空间。至于演讲人的演讲意图是否能达成,听众是否按照演讲人的提问意图推出这些问句的答语,这很难掌控,因为“尽管演讲人企图用各种策略同听众对话,意欲达到演讲目的,但听众仍有可能会对他们持敌对或批判态度,并不接受他们的观点”[18](245)。演讲人能做的就是综合考虑听众的社会阶层、个人政治倾向等因素,尽可能有效地组织语篇,说服更多的听众。这一点也正说明了演讲人有效组织语篇的必要性。再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