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的历史与真挚的情感——电视剧《琅琊榜》艺术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空的历史与真挚的情感
——电视剧《琅琊榜》艺术内涵分析
摘要: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取得了空前的佳绩,它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新材料。在促进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注重提升电视剧作品的艺术内涵是保证一部电视剧取得成功的关键。新兴网络时代所孕育的历史架空剧不以真实历史为背景,从而
关键词: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琅琊榜;艺术内涵
新近播出的电视剧作品《琅琊榜》根据海宴同名小说改编,围绕着主人公梅长苏以病弱之躯完成复仇使命的故事,其背后的价值诉求则超越于单纯的“复仇”主题。正如陈平原先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所言,梅长苏的身上寄托的不仅是沉冤昭雪的传统叙事逻辑,更映衬着文人与官僚、江湖与朝廷之间角力的文化思索。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仅10月14日一天,《琅琊榜》就创下了高达3亿3千万次的网上点击和1.085%的收视率,在中国五十个主要城市收视排行榜排名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当前中国最火爆的电视剧作品。它的成功是否意味着中国电视剧创作模式的转型,又或是启示了中国影视剧发展的新方向,正是亟待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将该部电视剧与近期播出多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品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深厚的文化底蕴、精良的艺术创造是保证它取得成功的基础。《琅琊榜》的异军突起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特别是针对该剧艺术内涵的分析尤能解答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参差不齐的带给我们的诸多困扰。
一、以全新的艺术审美标准确立电视剧创作的新标杆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机制,它已不能被视为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在解放作家双手的同时,也渗透进读者的审美期待,进而使得文艺作品的美学意义悄然发生了变化。很难想象忽略此类现象,将会使得我们认识文艺生态的真实面貌产生何种偏差。但网络技术同时也是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传媒语境的规约和引导,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网络小说改编剧所确立的全新的艺术审美标准。网络文化语境在凸显演员容貌身姿之美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脑处理技术,以3D影效、声音逼真化处理等技术手段来满足审美者的审美诉求。技术手段的运动、演员队伍的整合看似是影视剧创作自我调整的具体表现,其内在的机制则是缘于网络语境下审美标准的历时性
变迁。在前网络时代下,观众更多是以被动地方式去欣赏电视剧作品,审美主体的价值表达极易被忽略。进入到网络时代之后,更多的影视剧作品不仅是通过电视来完成传播,也依赖于网络作为重要的传播渠道。在网络技术所营造的双向化、互动式信息沟通平台上,观众的好恶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从而发挥规约和引导影视剧艺术审美标准发展的作用。
回顾国内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作品,在早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仙剑奇侠》系列、《风云》系列作品中,依旧延续了传统的创作模式。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语言、情绪和微表情来展现,较少考虑到观众的欣赏习惯。特别是根据痞子蔡同名小说改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由于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有网络聊天来完成的,使得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意识流特征。同名电视剧依旧延续了此种叙事方式,使得人物形象十分淡薄,没有为后来的此类电视剧作品确立起可资借鉴的审美标准。稍后的《仙剑奇侠》系列和《风云》系列在审美标准的确立上作出了贡献,它更多起用新生代演员,不仅是为了接住此类演员在年轻一代观众群体中的社会影响力,也更多地融入了新的表演元素。但总体而言,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发展的初始阶段,虽能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但先天不足的“软肋”也暴露在广大观众面前。最为突出的一点正是多选用符合时代潮流审美标准的演员,似乎只要拥有了容貌就能确保此类影视剧作品的成功。
在网络传媒的文化语境中,消费者的审美能力确实存在着低俗化、反智化的倾向,但我们始终坚信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更要重视艺术内涵的锻造。根本原因正在于,当下的电视剧欣赏群体正朝着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年轻的90、00正在逐渐成长为电视剧的主力军,他们更期待在影视剧作品中获得精神的放松,表现为对偶像人物的迷恋。另一方面,中老年妇女已然成长为韩剧、家庭伦理剧主要的消费群体,她们则展现出对传统伦理秩序的肯定和迷恋。“这种迷恋亦是大众内心情感的外化反映。……现代人在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深感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渴望增加对外界的了解,盼望通过休闲娱乐排解内心的苦闷与烦恼。”[1]p24正是在“迷恋”的引导下,观众开始关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从而促进了影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琅琊榜》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同样是智谋和宫斗为主线索的电视剧,却能带给欣赏者截然不同的艺术享受。根本原因并非是我们从视觉文化的时空中抽离出来,进入到新的文化语境中。而是由于《琅琊榜》的主创团队紧紧把握到视觉文化时代的精髓——“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与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变。”[2]p72在观众热衷于追求立体形象建构的过程中,对于视觉影像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越了故事内容。但长期处于此种语境极易导致欣赏
者的审美疲劳,《琅琊榜》的成功正在于寻觅到了偶像经济和确立全新的艺术审美标准之间微妙的平衡点。在不以牺牲整部作品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的前提下,努力让人物形象变得丰满、立体。
二、空间塑造力赋予的艺术内涵
一部电视剧能够获得欣赏者的认可,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是多种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琅琊榜》能够在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不仅得力于精准地把握到了网络传媒语境中观众的审美心理,更在于它时刻以精细化打造的艺术效果作为衡量自身的重要标准。在众多的网络小说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之后,观众逐渐认识到网络小说的雷同化倾向十分明显,特别是玄幻小说、盗墓小说和情感小说充斥于各大卫视之际,更让观众对中国电视剧产生了“审美疲劳”。我们认为,只有妥善地解决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过程中存在的唯利益化价值导向、主题雷同化等问题,才能为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谋求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以容纳更多情感信息的艺术作品作为基础,在利用技术化手段提升艺术表现能力的同时,适当地采用影像叙事的空间塑造力赋予电视剧高度凝练的艺术内涵。
“电视剧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广播性。电视剧就其本质看,它的艺术形象结构,既包括电影的造型手段,又包括电视广播的表现手段。这种广播性决定了电视剧中的对话多于、重于电影故事片。”[3]p94业内人士对新近播出的电视剧《花千骨》基本持负面性评价,问题的焦点就在于空间塑造的碎片化。在传统观念中,电视剧的情感表达更多需要借助语言、人物表演和戏剧冲突,却没有对电视剧作品的空间表意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似乎只有电影才需要刻意强调空间表意能力,而电视剧则不需要在此花费无用功。客观上说,电视剧创作空间表意能力的滞缓部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电视剧的图像清晰度、触像力明显弱于电影。因此,我们很少在电视剧作品中看到采用全景、远景的镜像语言,更多是以中景、近景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而在人物塑造的方式上,也很少使用宏大的场景,更多是以内景作为替代。一方面是电视剧制作方为了节约制造经费,以提高整部作品的回报率;另一方面,也是电视剧艺术自身的内在诉求,以近景、中景有助于凸显人物形象。《琅琊榜》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考范本,主创团队在继承电视剧画面呈现的优秀传统同时,也适当穿插了内嵌式的远景换面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梅长苏“扁舟萧笛”一景更是令观众拍手叫绝,画面严格遵循三分法则来安排。不仅是人物服饰的设定、人物语言的安排,不同角色所站立的位置等细节精心安排,即便是人物的微表情也反复打磨。另一个能够说明空间塑造力对电视剧艺术内涵提升的案例秦般若身着紫衣乘马出城的镜头,以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