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糖尿病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隧囱坌塑垡遨苤查2堂生!旦箜堑鲞筮!塑丛婴』丛曼!丛丛堂!趔!堂:巡堑!№:璺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糖尿病肾病

李能娟李红

【摘要】肾小管病变及肾问质纤维化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EMT)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相平行。在糖尿病肾病中引发EMT的因素主要有高血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蛋白尿、血管紧张素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肾间质纤维化

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anddiabeticnephropathyⅡⅣe略扣n,11舶愕.DepartmentofEn—docn加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MedicineColleg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03,Ch/na

【Abstract】Re耐interstitialfibrosisplaysimportantroleindiabeticnephropathy,andepithelial-to-me¥一enchymaltransition(EMT)maybethekeystep.Hyperglycemia,advancedglycafionendproducts(AGEs),an·giotensin1I,albuminuria,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andon,maythepathogenesisofEMTindiabeticnephropathy.

【Keywords】Diabeticnephropathy;Epithef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Renalinterstitialfibrosis

(InternJEndocnnoZMetab,2006,26:277—27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美、日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约占35%),在我国这一比例也逐年上升。该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既往认为DN的早期病变部位在肾小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肾小管病变无论从发病时间或发病机制看均有其独立性,并且肾小管病变及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比肾小球硬化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更为密切,故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间质纤维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问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1J。本文主要讨论EMT及DN中发生EMT的可能机制。

1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概念

表型转化(phenotypetransdifferentiation)指某种细胞在环境改变时失去其特定的表型特征而获得另一种表型特征。一般情况下,起源于间充质的细胞才具有转化的潜能。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表达上皮细胞的标志蛋白——角蛋白(CK),不表达问质细胞的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及a一平滑肌肌动蛋白(小SMA),但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向间质细胞转化的能力。这种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失去上皮细胞的特性而获得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转化为问质肌成纤维细胞的过程称为EMT。有学者发现,肾小管间质区的成纤维细胞约

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42%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另有27%来源于骨髓组织12J。表明在一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转化为间质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而后者作为组织纤维化的效应细胞,直接参与纤维化的过程。目前关于肾间质纤维化中小管上皮细胞表型变化的现象,命名还很不一致。

2EMT发生的主要过程

Liu等L3j研究表明,该转化过程包括以下4个关键步骤:(1)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黏附丢失。(2)从头合成的a.SMA的表达和肌动蛋白的重新组成。(3)肾小管基底膜的破坏。(4)细胞的移动和浸润增加。这4个步骤是小管上皮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的关键。正常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细胞间黏附机制紧密连接在一起,E.钙黏蛋白是组成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成分,在保持细胞完整性和极性中起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I_{G下).岛诱导的EMT最早改变就是抑制E.钙黏蛋白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发生的基本步骤之一,就是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上皮细胞丧失黏附特性,从基底膜上脱落下来,胞浆内细胞骨架重排,表达新的表型如a.SMA,胞浆内肌丝也从上皮型的CK转变为间质细胞的Vim。这些变化可能为细胞迁移、侵袭、收缩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形态学基础。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与间质肌成纤维细胞被肾小管基底膜分开,因此必须破坏肾小管基底膜,转化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才能迁移到问质。实验证实伴随EMT的发生,可破坏基底膜的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一2和MMP.9表达增加,随后转化后的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间质区。获得侵袭能力并最终迁移到小管

 万方数据

国匾凼筮鲨垡塑苤查!堂生!旦筮堑鲞筮!塑丛!坐』坠d塑西!丛!堑!尘:丛!Q竖:№!堑:盟!:璺

旁间质区是转化后的细胞必须经历的过程HJ。

但有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

导的EMT最先改变的是a.SMAmRNA,比E.钙黏蛋白的丢失要早20多个小时bj。这种不同还有待进

一步研究。

3EMT的发生机制

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机制目前尚不

十分清楚。其机制可能如下。

3.1间充质细胞决定基因的激活在病理条件下,某些间充质细胞决定基因如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一1

(FSP.1)基因、v.src、v.ros、v.mos、c—fos基因被激活,则

上皮细胞基因如E一钙黏蛋白基因关闭,不表达上皮

细胞标志物CK,转而表达问充质细胞标志物Vim,发生上皮细胞表型转化∞J。

3.2细胞因子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两者参与了上

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发生,并可能是表型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如TGF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MMP.2、MMP.9、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细胞介素(IL).1等。目前对于细胞因子参与表型转化的研究颇多,其中对TGF.B的研究最多,且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诱导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细胞因子,其他细胞因子是通过调节TGF—J3的生成来发挥影响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作用的。Fan等17j研究了T6F-p作用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效果,发现随着TGF.|3剂量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a.SMA细胞的百分比增加,而表达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一钙黏蛋白的细胞在TGF.B浓度为50弘g/嘴养液中培养6d后完全消失;还发现Ⅱ,1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使用IL.1抗体和TGF.B抗体能抑制上皮细胞转分化出现,因此认为ILl可诱导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且依赖于TGF.岛。TGF一岛通过Smad依赖与非Smad依赖途径诱导EMT[8]。非Smad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一p38、Rho、Rho相关丝氨酸一苏氨酸蛋白激酶(ROCK)等。其中重要的一条通路就是MAPK信号转导通路,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应激激活蛋白激酶(JNK/sAPK)、p38MAPK。rI℃F—B】可激活这3种酶,其中ERK途径与EMT有关,是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经典途径。但目前认为在EMT中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是TGF一岛一Smads途径。

3.3基质胶原成分的作用Zeisberg等旧J观察到胶

原的成分和装配调节转分化的发生。Ⅳ型胶原是基

底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维持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的上皮细胞表型,而工型胶原可促进上皮细胞向问充质细胞表型转化。Ⅳ型胶原的原体由胶原的a多肽链c端的NCl区调节,重组的alNCl区能抑制Ⅳ型胶原装配,致基底膜结构的破坏,重组的cdNCl区能诱导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类似纤维细胞的形态变化,并使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更多的TGF.G,而TGF-口又能促进表型转化。该研究还报道用含工型胶原的培养液或用可溶性的alNCl区破坏肾小管的基底膜可以促进小管细胞转化;相反,用含Ⅳ型胶原的培养液则能稳定上皮细胞表型。

4糖尿病发生EMT的可能相关因素

DN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之一。在1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的肾组织活检中也发现EMT,完整小管上皮细胞的SMA免疫染色提示,形态改变之前的早期表型转化过程表现为间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u0I。表明糖尿病时许多代谢因素及细胞因子等的改变参与EMT。

4.1AGEs目前AGEs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Oldfield等【10J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进行观察,发现AGEs可以诱导EMT的发生,并且呈剂量及时问依赖关系。6d后约有75%近端肾小管表达Q.SMA,且a—SMA蛋白合成增加,高浓度的AGEs可使Q.SMA蛋白合成增加2倍以上。AGEs的这种作用可以被AGEs受体(RAGE)抗体或TGF.8抗体阻断,说明它的这种作用是由AGEs与RAGE结合后激活TGF-p。所介导的。体内研究得到同样的结果,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用AGEs的抑制物(ALT711)可以使细胞表型转化减弱,同时伴有小管区AGEs和TGF.岛表达的减少。ALT711不能使a.SMA及TGF一岛的表达完全受抑制,说明还存在其他的机制参与ElVlT。如AGEs还可以通过RAGE激活MAPK激酶(MEK)1.ERKl/2途径诱导EMT,不依赖TGF.岛作用[5]5。

4.2血管紧张素一Ⅱ(AngⅡ)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最主要的血管活性肽,通过Ang111型受体(ATlR)在肾间质纤维化中发挥关键作用。AngⅡ除了血流动力学作用和促进细胞生长外,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肾问质纤维化的主要效应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在TGF—B】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过程中,An91I显示了强大的促进作用u1|。仅仅以浓度为10“moL/L的AngⅡ并不能诱导EMT,提示它并不是EMT的诱发因子。但是,在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同时加入AngII和TGF.岛,则发现TGF一口】诱导EMT的作用显著增强。可见,血gⅡ可以协同TGF-p1共同调节EMT。更重要的是,An91I还是一种促生长因子,它可以直接作用于间质成纤维细胞促使其增生。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TlR拮抗剂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TGF.p】的表达,减少ECM的产生和核因子一KB的激活,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其向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