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神经触激术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 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治疗 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及组间比较均采用两组 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 A S分值变化比较 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比较,V A S分值差均有显著性
差异(P<0.01);表明两组均能够有效缓解腰
讨论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刺之要,气至 而有效”,即激发感传,气至病所。古代医 家已把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作为提高针 灸疗效的一种重要手段。神经触激术实质从 中医理论讲属于循经感传,是针刺得气的一 种表现。
讨论
临床一般多采用的是针刀触激,笔者认为针 刀刀刃较宽,在盲视下风险较大,故改为刃 针触激,其安全性及普及性均优于针刀。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LDH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 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 综合征。研究表明:针刺穴位可促使中枢释 放如阿片肽、5-羟色胺等止痛物质;还可消 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因子对疼痛感受器 的刺激;促进外周炎性组织阿片肽的释放, 如p-内啡吠,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针刺 还能降低外周单胺类递质的释放,达到镇痛 的作用[2]。
研究目的
分析刃针神经触激术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疗效
研究进展
2009年3月份开始开展刃针神经触激术为主综合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0年8月份开展查阅资料并立项。 2010年8月份开始针对立项展开具体工作。 2012年02月份归纳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科研论文。 2012年10月论文发表在《针灸临床杂志》第28卷
治疗组
急性期考虑神经根局部有炎症水肿时,予以 西药甘露醇、激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治 疗以消除神经根局部炎症水肿。
对照组
针刺取穴:采用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腰骶 部以两侧大肠俞、关元俞和夹脊穴为主,臀腿部以 患侧秩边、风市、环跳、殷门、阳陵泉、委中、承 山和昆仑穴为主。
2.2.2操作:皮肤常规消毒,直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 手法, 然后在腰部和臀腿部分别用 G 6 8 0 5型电 针仪各接 1对电极,采用连续波,频率5HZ,刺激 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 0 m i n。每日1次, 七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15天后两组统计, 评定疗效。
讨论
推拿可直有效地改变病损节段的异常受力状 态,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恢复腰椎生物力学 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缩短炎症 期,减轻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抑制炎 性肉芽增生及黏连,达到缓解疼痛和促进组 织修复的目的[7]。
讨论
刃针神经触激疗法是将针刺疗法和闭合性松解法有 机地结合为一体的新的医疗手法。一方面可利用针 的作用,疏通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另一方 面可利用刀的切割,松解粘连,祛除卡压,改善循 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以松至通,通则不痛。刃针 神经触激术是传统针刺法与现代针刀医学的有机结 合,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根据 LDH不同时期,结合推拿、牵引、西药消炎脱水综 合运用,更能有效发挥治疗作用,临床具有较高的 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治疗同治疗组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量表(VAS) 疼痛强度观察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即画一条 长度为10cm的直线,两端为所测量疼痛的两 个极限(0为不痛,10为极痛 ),让患者在此直 线上选择能描述其某一特定时刻所感受疼痛 水平的一点,得到一个代表疼痛强度的具体 数据。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1]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阳性体征 转阴,直腿抬高>6 0°,恢复工作;好转: 症状大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 45°~ 60°,可从事一般性工作;无效:治 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资料经统
计学处理,治愈率比较,X2=4.51,P<0.05 有显著性差异;有效率比较,X2=5.42, 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 优于对照组。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65 63
临床治愈 38(58.46) 25(39.68)
好转 24(36.92) 27(42.86)
讨论
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刃针触激椎间管外 口的神经根后,相应的神经根可向椎管内延长,等于 增加了神经根在椎管内的蠕变率,因此相应的神经根 可从突出的腰椎间盘的压迫下"逃逸"出来[4]。局部解 剖证实,腰神经根从椎体的椎弓根下方出椎间孔后, 向前、向下方斜行越过椎间盘纤维环,它与下一椎 体的上缘及其上关节突的前外侧面构成一无重要组 织结构的安全三角区,深刺此部位,直接刺激受累 神经感受器, 产生“循经感传”“气至病所”,使 “气至而有效”[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表(±s)
组别 例数 首发 复发 男 女 年龄(岁) 本次病程(月) VAS 分值 治疗组 65 26 39 34 31 44.84±8.62 12.52±3.84 6.86±1.46 对照组 63 25 38 33 30 45.32±7.86 13.48.±3.56 7.14±1.38
无效 3(4.62) 11(17.46)
总有效率 95.38(℅) 82.54(℅)
注 : 治 愈 率 比 较 , X2 =4. 51, P<0. 05; 有 效 率 比 较 , X2 =5. 42, P<0. 05
讨论
LDH属中医学“痹证”、“腰腿痛”范畴。 《风寒痹候》:“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成痹。”该病主要病机为风寒湿热等外 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慢 性劳损,跌扑损伤而至气滞血瘀或肝肾亏虚, 经络失于濡养,阻碍气血运行,瘀阻经络, 不通则痛,遂发为此病。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1]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①有 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发 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 压增加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 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 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 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 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量减弱。⑤x线摄片检查示 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 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 RI检查可提示腰椎间 盘突出部位及程度。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 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②合并严重感染;妇女妊娠期;腰椎结核、 脊髓肿瘤及椎体滑脱患者。
③排除髓核脱入椎管,有外科手术指针。 ④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⑤资料
不全或病例脱落患者。
治疗
治疗组
针刺取穴:①脊神经根触激部位:根据CT或 M R提示椎间盘突出部位,结合压痛点,定 点、定位取穴。在患椎棘突间隙中点后正中 线旁开约三横指(3~4.5厘米)处,②神经 干触激部位:相当于患侧秩边穴,及环跳穴 位置。
治疗组
骨盆牵引:患者俯卧位或仰卧位,分别固定骨盆和 胸廓作对抗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为体重的 40%~60%以不产生疼痛为宜,每次30 min;年龄 较大者重量可适当减轻。
2.1.4推拿:牵引后用揉、滚、捏法使患者腰部肌肉 放松,再依患者年龄、病情、体重情况及腰部活动 受限的方向,灵活应用一种或几种手法进行治疗。 如牵抖法、侧位斜扳法、拔伸按压法、压膝曲腰法 等。
治疗时体表定位要点:
同一椎体下缘和棘突下缘处于同一平面,棘突 间隙即椎间隙,即椎间盘平面位置;
上位椎体棘突下缘和下位椎体横突上缘处于同 一平面;
髂嵴最高点连线一般平腰4、腰5棘突间隙,髂 后上棘连线一般平腰5、骶1棘突间隙。
讨论
牵引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保守疗法之 一,通过牵引可放松和缓解椎旁肌肉的紧张 及痉挛,使腰椎间隙加宽,促进髓核回纳, 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促进炎症、水 肿的吸收[6]。
刃针神经触激术为主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泗洪县中医院针灸科 胡奋强 吴延昊 史中亚
项目提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复发率 高。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加重,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虽不 至于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 活和工作质量。因此,寻找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的治疗方 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为当今医学领域中一个 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和共同参与研究的其他成员经过两年 的时间对128例LDH患者分别采用刃针神经触激术为主综合 治疗,和常规针刺为主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统 计学分析证明刃刺神经触激术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出症 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讨论
其治疗机制可能为刃针的侵入和适宜的触激 启动了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了人体内 在的抵抗与应变能力。在特异的部位强刺激 起到了抑制脊髓反射亢进的作用,从而达到 了脊髓内环境的新的平衡。针刀对神经鞘膜 触激,使神经产生致敏应激反应即逃避反应, 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使肌张 力降低抑制神经对传入冲动,解除肌痉挛。 触激使麻痹的神经予以激活,并接通神经传 导线路[3]。
第10期。 2012年11月份在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完成项目名
的查新咨询工作,准备申报市级科研成果。
研究体会
通过刃针触激神经鞘膜,使神经产生致敏应激反应即逃避 反应,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使肌张力降低 抑制神经对传入冲动,解除肌痉挛。触激使麻痹的神经予 以激活,并接通神经传导线路。
刃针神经触激疗法是将针刺疗法和闭合性松解法有机地结 合为一体的新的医疗手法。一方面可利用针的作用,疏通 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 松解粘连,祛除卡压,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以松 至通,通则不痛。
谢 谢!
腿疼痛。两组差值比较,经两样本均数T检
验,t=5.91,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别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治疗组
65
6.52±1.84
1.22±1.24
5.30±1.42
对照组
63
6.48.±1.56
3.03±1.43
3.79±1.47
注 : 组 间 比 较 经 两 样 本 均 数 T 检 验 , t=5. 91, P<0. 01
治疗组
操作:①脊神经根触激: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20厘米左右 的高枕,使椎间孔处于扩张状态。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 用 一次性刃针(规格0.70 mm×40 mm),刃针与人体矢状 面呈75°角刺入,刀口线与脊椎纵轴平行。直达腰椎横突根 部上缘,即小关节外侧缘。触及横突时稍退针,加大倾斜角 度,使刀刃移至横突根部时,紧贴横突根部下缘缓慢深入达 椎间孔外口,稍上移刀刃,离开骨面,向前略深入,患者会 有下肢触电样感觉,下肢会无意识的弹起,此为触激成功。 如未有上述反应可将刃针上提后再深入缓慢探查,直到触激 成功。②神经干触激:在患侧秩边穴、环跳穴位置,局部皮 肤碘伏常规消毒后,刃针垂直缓慢刺入探查,此时亦会有下 肢触电样感觉,下肢会无意识的弹起。每3d治疗1次,5次为 1个疗程。
临床一般多采用的是针刀触激,笔者认为针刀刀刃较宽, 在盲视下风险较大,故改为刃针触激,其安全性及普及性 均优于针刀。
刃针神经触激术是传统针刺法与现代针刀医学的有机结合, 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研究报告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28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 间泗洪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院 病人,均经腰椎间盘C T或M R I确诊为腰椎 间盘突出或膨出患者。根据就诊次序按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65例和对照组 63例。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