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100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观察患者影像学特点和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100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中,有53例单侧颅内分水岭病变患者,47例颅内双侧病变患者;多发串珠样病变40例,楔状或其他多发性不规则病变35例,多发多脑叶病变25例,多发点片状病变10例。所有患者均为多发病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长T1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为低信号,或偏低信号。部分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CTP)显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侧支循环建立比较好的患者CTP多为阴性。100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5例,颈内脑动脉狭窄30例,椎基底动脉狭窄17例,大脑前或大脑后动脉狭窄10例,无颅内动脉血管狭窄5例,无动脉血管狭窄3例。结论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有其特殊性,病因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关联。

关键词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颅内动脉狭窄

低灌注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它是指患者的颅内灌注压低于正常压力时,从而造成脑部血流量明显下降,导致脑部因缺血而发生病变[1]。目前,低灌注腦梗死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年人因为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原因,成了低灌注脑梗死疾病的高发群体。另一方面,如果患者出现低灌注脑梗死的症状后,不及时就医还会危及患者的性命。因此,对于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本次研究对2013~2015年来本院治疗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次以2013~2015年来本院治疗的100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8±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被临床诊断为低灌注脑梗死,此次研究中的患者均出现分水岭梗死的情况,CTP显示前循环平均通过时间延长,或伴有脑血流量、达峰时间、脑容量等出现低灌注改变的现象;患者的神经症状变化波动情况和血压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全部病例经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或全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患者的颅内动脉血管情况进行了评价。

1. 2 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经外科手术麻醉后,或是术后发病的有10例,肠胃炎呕吐腹泻后的有14例,术中不规范用药或使用过量降压药物的有16例,消化道出血的有6例,发病原因不详的有54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的症状表现多为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是失语,反应迟钝,昏迷,吞咽困难等一项或多项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

1. 3 方法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影像学特点和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

2 结果

2. 1 头颅MRI、DWI成像显示100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中,有53例单侧颅内分水岭病变患者,47例颅内双侧病变患者;多发串珠样病变40例,楔状或其他多发性不规则病变35例,多发多脑叶病变25例,多发点片状病变10例。所有患者均为多发病灶,MRI表现为长T1信号,DWI为高信号,ADC 为低信号,或偏低信号。部分患者行CTP显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侧支循环建立比较好的患者CTP多为阴性。

2. 2 颅内动脉MRA(CTA/DSA)显示100例低灌注脑梗死患者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5例,颈内脑动脉狭窄30例,椎基底动脉狭窄17例,大脑前或大脑后动脉狭窄10例,无颅内动脉血管狭窄5例,无动脉血管狭窄3例。

3 讨论

低灌注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低灌注脑梗死就是其中的常见性脑血管疾病[2]。以低灌注为症状表现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随着脑梗死发病率的提升而不断上升。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脑部血流流速要保持在50 ml/min以上,才能确保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而当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是颅内动脉血管出现狭窄时,血压波或是低血压便会导致血管支配区域血流速度下降,造成脑部血流量急剧下降,进而导致脑循环储备力直接进入低灌注失代偿期,引起低灌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低灌注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血流动力学障碍,诱发血栓形成,血液净化功能受损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低灌注脑梗死疾病的发生。而低灌注脑梗死的常见发病原因主要为过度降压,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失血、脱水、休克、手术麻醉或是心跳骤停等。而且,低灌注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还会在很大程度上诱发进展性卒中[3]。临床研究表明,在低灌注的状态下,患者是否会出现脑梗死,主要取决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如果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出现微循环障碍的情况时,就会引发脑梗死。而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呈现的病变比较多样化,比如部分影像学表明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典型的分水岭梗死,还有部分影像学表现为患者的供血血管支配区域多发点状出现梗死性病变,另外,还有一些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多脑叶片状梗死病变[4]。DWI检查则显示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的病灶比较敏感,同时DWI检查还可显示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现象,医生可以根据各种临床检查指标的参数比值,提取到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功能信息,各项参数可以提供低灌注区域大小的信息,进而让医生明确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的各种特点,从而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发现低灌注脑梗死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粥样硬化及血管狭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其中以大脑中动脉及颈

内动脉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较少。另外,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游血管,它的硬化程度与脑血流量的供应存在直接关联,分水岭区域为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由大脑中动脉终末血管供血,因而大脑中动脉狭窄很容易造成大脑中动脉终末血管供血部分的分水岭脑梗死。而低灌注脑梗死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在改善缺血区脑循环的同时,注意血容量的补充,以防血压过低。对低灌注脑梗死患者使用安全有效的扩容药物可以增加脑部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灌注的程度[5,6]。

综上所述,低灌注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颅内动脉狭窄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想要了解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低灌注影像学检查,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也可以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及早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以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文苑. 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南昌大学,2012.

[2] 孟艳莉. 粥样硬化性低灌注脑卒中的临床与影像相关性研究. 郑州大学,2007.

[3] 王振焕,王剑,王杰,等. 急性低灌注脑梗死影像学特点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分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5):650-651.

[4] 李正侠. 196例急性脑梗死DWI与MRA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6):34-36.

[5] 王丽娟,张微微,魏微,等. 伴腔隙性脑梗死的白质疏松症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3):243-246.

[6] 李燕,宋佳成,孟欢,等. 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9):899-9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