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
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重心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快慢和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一变化的产生,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对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我们要是还用过去的老方法去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将显得非常被动。以下将主要从农民群众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极端化,法制意识淡薄。近年来,因为经济利益或矛盾纠纷引起的群众上访、缠访现象不断增多,部分群众“得理不饶人”或“无理胡缠人”的风气比较严重,遇事稍不满意就产生极端化思想,不听、不认、不理现象突出,严重依赖政府,群访、越级访案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对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够熟悉,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不清楚,当自身无法无力解决时,往往采取找领导、上访或直接面对面舞刀弄棒动拳头的方式,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众性集体上访事件明显增多。因争水争地引起的民事纠
纷、斗殴、危害乡里等现象并未绝根。
第二、小农意识严重,集体观念淡漠,重权利轻义务。个体经济调动了个人积极性,但也限制了生产规模的发展。在小农经济方式中的人们,常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和远大的目光,他们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由于小农意识作怪,农民普遍存在着害怕竞争,不敢承担市场风险的思想。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和发挥农业规模效应存在不信任感,习惯于沿袭以往的劳作和生存方式。此外表现在对应承担的公益事业责任不愿担负,只强调享有的权利,不愿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修路,砌渠等集体公益事业,有力的不愿出,有钱的不愿拿,讲利益的多了,讲奉献的少了。
第三、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缺乏较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封建迷信活动持续。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方式和接触信息的途径增多,但是相比较而言,农民群众的精神状态不佳,精神世界不丰富,农民的价值观趋向功利化,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单方面攀比物质条件,而不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例如,农民在生活富裕之后,赌博、酗酒、情色活动盛行,在红白事上大操大办、搞封建迷信活动等。尽管有丰富的电视节目、农家书屋、网络资源等,却不能很好的学习利用。
第四、道德标准下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商品交换的法则也渐渐侵蚀到农民的精神领域,影响着农民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得失观、义利观的形成,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农民价值取向功利化,引发道德滑坡。尤其是传统的孝文化缺失严重,导致农村出现一些不尽心赡养老人,不尊敬老人的现象。还有夫妻关系紧张,父子
反目,买卖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等现象普遍存在。
第五、人际关系疏远,干群关系不甚融洽。农民群众间的人际关系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至上引起的经济利益矛盾增多。2、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信任,农户对村级事务不甚关心,对政府的政策主张不能理解,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不良影响。3、农民群众宗法观念较浓厚,各宗族间、宗族内部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内部之间各种矛盾、纠纷大量存在。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不到位,不扎实。在教育内容上,我们忽视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忽视了政治理论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放松了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教育,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脱离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未能很好正视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重布置,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
二是社会不良活动和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得以有效遏止,群众的诚信观念淡薄,道德缺失,部分农民特别是部分青年农民精神空虚,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赌博、嫖娼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重新抬头,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同时对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意识淡化。现代人都向往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家庭和睦的社会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边远农村,相当部分的农民又往往不遵守社会公德、不讲求家庭美德。青少年不爱劳动,不讲社会主义道德,老年人不讲科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责任感弱化,尊老不足、爱幼有余,邻里关系紧张。
三是集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淡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农民群众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教育的放松和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这种自我意识在一部分人中逐步演变成了各行其是,直至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明显淡化,不关心集体,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在改革开放中农民是最大受益者,因此他们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衷心拥护,但他们往往对理想信念存在模糊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又会采取实用主义观点,大部分农民只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有些人只顾“小家”忘了“大家”,有些甚至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如制假售劣,牟取暴利,不讲信用等。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扎实,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村群众大部分通过人际交往、赶集、看电视等比较生活化的方式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引导不好,不良的思想道德就会在某些边远农村占主导地位。正规系统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还没有走进农村,面对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完善,管理人员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靠上级领导重视、靠上级督促来保证落实的状况,随意性很大。具体表现在个别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经费保障等方面。
三、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道德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当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需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相适应。
一是要大力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引导他们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从而形成良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