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古对今》公开课教案

《古对今》公开课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古对今》以对韵歌的形式呈现,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课文以广阔的时空切入,落在四季的轮替,宏观大气;又以自然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铺陈开来,神奇美丽,呈现了音韵和美的画面意境。教学本课,要关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生字新词的识记和理解,帮助学生感知“对子”的节奏和韵律;借助画面感强的词语加强学生想象力,使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又有效。

1.识写生字。

本课作为识字教材,要充分挖掘文本所能提供的多样化识字途径,引导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暑、晨”等字笔画较多,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部件“日”进行生活化联想,达到形意结合,而不必做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此外,字理识字是学生感到新奇

的办法。如“朝”的甲骨文“”,看中间的太阳已经升起,再看旁边的月亮还没有落下,说明清晨的时候称为“朝”。

此外,定位联想,熟字组词,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识记新字的方法。总之,要创设多种情境,强化实践运用,在运用实践中培育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热爱。

2.朗读儿歌。

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意蕴相对、音韵相合,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全文相对的词语既有双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如“严寒”“酷暑”“鸟语”“花香”等,也有单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如“古”“今”“雪”“霜”。其中新词较多,如“莺歌燕舞”“微风细雨”“鸟语花香”等,有极强的画面感,读起来令人浮想联翩。

因此,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鼓励放声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知文本的和谐音韵和富有节奏的语言特色。再通过师生互读、生生互读等形式,使学生将儿歌读得琅琅上口;同时也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肢体动作,辅助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意境。

3.积累运用。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补空位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同时,特别关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使学生在背诵中想象画面,在想象中感知词语的意境。

其次,借助“读拼音填空”的形式,书写生字,运用生字构成语句,表达完整的意思,从而感知生字新词的大概意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构建学习情境,自主识记新词

1.游戏导入,引出“对子”。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词语对对碰”的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也要说一个词,而且字数一样、意思要相对。

要点: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出示词语。如:大对(小)、来对(去或往)、白天对(夜晚或晚上)、水对(火或山)、日对(月)。

2.图文结合,学习“对子”。

(1)出示柳绿花红水墨画,配上音乐。

看,我们走进了美丽的春天。春天里有和风,也有(细雨);有鸟语,还有(花香);有黄莺歌唱,更有(燕子舞蹈)。春天里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这样对对子,真有意思。不知不觉我们就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要点:随着互动交流的过程,在屏幕上相机出示词语: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2)主动识记新词语。

除了这些新词语,对子歌里还有许多词语,让我们试着认认它们。

要点:用幻灯片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晨、暮、朝霞、夕阳”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3)看插图,借助拼音认识词语。

看着插图,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可以借助拼音,认认读读,也可问问同桌的同学。

3.分享识字,掌握方法。

要点: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如何用好方法记住一个生字的。然后全班分享,教师进行归纳点评。

想象识字:“日”表示太阳;太阳刚刚爬上山岗就是“晨”;太阳越升越高,越来越热,热得好像天上一个太阳,脚下还有一个太阳,就是“暑”。“木”表示树,这棵树长得挺高,可是枝条弯曲,还垂下长长的枝叶,就是“杨”。

儿歌识字:十口古;丝田细;禾日香;木子李;言吾语。

熟字加一加:“员”加“口字框”变成“圆”;“亚”加“一撇”变成“严”;“京”加“两点水”就是“凉”。

熟字减一减:“多”减去一半变成“夕”。

板块二自读尝试,互动朗读课文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对子歌。

要点:小朋友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并用“”画出新词,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要点:指名(自学能力中等的学生)轮读,一人一个小节。相机正音,特别关注:“暑、晨、朝”等字笔画多,且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g,要重点区分指导。

3.尝试读出节奏。

要点:听老师读,注意哪里停顿。模仿老师读出节奏(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

子的节奏):

严寒对酷酷暑,春暖对秋凉。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4.多种形式的对读。

要点:师前半句,生后半句;然后交换。也可以生生对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既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板块三熟读成诵,渗透汉字文化

1.熟读成诵,定位识字。

要点:学生尝试背诵。课件隐去不要求认读的字词,请学生认读屏幕上剩下的字词:圆、严、寒、酷暑、凉、晨、细雨、朝霞、夕阳、杨。

板书呈现如下:

古对今,圆对,严寒对酷暑,对秋凉。

晨对,雪对霜,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对李,对杨,莺歌对燕舞,对。

(先按顺序认读,再打乱顺序认读)

2.认读词语、生字卡片。

要点: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3.自主选择,强化识字方法。

小朋友们,生字都认识了,你觉得哪个生字的写法最有意思?

要点: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地引导学生开展因字而异的多样化识字方法。

“朝”——。看,中间的太阳已经升起,再看旁边的月亮还没有落下,说明是清晨的时候称为“朝”。

“寒”——。看,家里有个人站在正中间,可是,他的脚下却是厚厚的冰,说明这时候一定非常冷,就称为“寒”。

板块四创设语境,书写运用汉字

1.将本课要写的生字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古”“夕”;第二类:“李”“香”;第三类:“凉”“细”“语”。请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这样分类的“秘密”。

(第一类:都是独体字。第二类:上下结构。第三类:左右结构)

2.观察“古”“夕”,自主发现识记的方法。

(古:十+口,或者说“十张口”;夕:多字少一半)

3.写好独体字“古、夕”。

(1)教师范写,学生发现写好独体字的重点。

要点:教师在书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古”的第一横和“夕”的横撇是主笔,既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书写,也可以将其写得相对夸张,以凸显主笔的意义。只要主笔写好了,整个字就能工整有力了。

(2)小朋友能够发现写好字的秘密,还要能够展示出来,这才是写字的真本事。

要点:学生书写,教师要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醒意识。

4.写好上下结构字“李、香”。

(1)这两个字都有撇和捺这两个重要的笔画。撇、捺要写得舒展,就像小朋友的长裙子一样,非常漂亮。但是,写的时候一定不能让长裙子拖地,不然就显得不工整了。

要点:教师边说,边范写。

(2)看着范字,看谁能把撇捺写好,而且不拖地(示意撇捺不要过分地拉到下半格)。

5.写好左右结构字“凉、细、语”。

(1)回顾以前写过的左右结构的字,发现写今天这三个字的基本要点。(左窄右宽)

(2)怎么样让左右两边看起来和睦相处呢?

要点:教师提出质疑之后,屏幕出示辅助线,勾画出左右两边的高低关系,让学生明白偏旁有高有低,还有左右高低一致,让字的左右两边看起来更和谐。

(3)谁高谁低,要注意看范字,临摹着写。

6.交流点评,你喜欢谁写的字。

要点:紧紧围绕今天写字的重点进行点评:主笔突出、偏旁高低错落、撇捺舒展,使学生写字一课一得。

7.练习:看图读句子,写新词。

要点:练习中给学生呈现精美的图片,每幅图片下写一句话。

如:早晨,鸟(yǔ)花(xiāng),美丽极了。

春天,和风(xì)雨的天气,真舒服。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 名师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 识字6 古对今 【课前解析】 《古对今》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自然之美,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关注韵文的结构特点:课文有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以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的基础上,反复诵读韵文,达到熟读成诵。 关注插图: 课文中的插图对应了对韵歌中的部分景物,并采用了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在学生诵读理解韵文的辅助其感受自然之美。 关注识字: 本课12个生字。“暑、晨、朝”是翘舌音,“圆、严、寒”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带有后鼻韵母ang,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互查正音;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关注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7个生字,1个独体字,3个上下结构的字,3个左右结构的字,教学时归类书写,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关注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定位联想等方法,认读词语“严寒、酷暑、杨柳、和风、细雨、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字音教学的重点为“圆、严、寒”;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夕、语”;词语理解重点在“严

部编一下 语文《古对今》教案【一等奖】

部编本《古对今》公开课【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回忆激趣,导入课文 1. 小朋友们,之前,我们学过一首对韵歌,你还记得吗?一起背一背,像这样的对韵歌,字数相同,词义相对,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很有意思。 2.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外一首对韵歌。一起读课题《古对今》。(古)注意,上面是一个十,第一笔横最长,下面是一个口,上大下小。一起读。《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根据自学提示大声地朗读课文。 2.词语都会读了,整首对韵歌,我相信你也会了。 3.数一数,总共有几个小节? 4.我想把它送给3个小朋友。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刚才,三位小朋友都能把对韵歌读准确了,我相信大家都迫不及

待地想来学习了,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 2.请你自己读一读。 3.你发现了吗?都有哪些事物相对啊?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字词的意思吗? 【随机:古对今:你看,这是古代的私塾和现代的学校,以前只有有钱的大户人家才能上得起学。圆对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认为: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的事物都体现着这样的一种文化,比如严寒对酷暑:当天气非常非常寒冷的时候,我们称作:严寒,到处是天寒地冻的景象,那我来考考你,这个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猜的?和严寒,相对的就是酷暑。每到暑假来临的时候,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也到来了,在这么炎热的季节里,你会做什么?春暖对秋凉:春天到来,天气变得温暖,百花盛开,而到了秋天的时候,随着气温的下降,树叶凋零,变得越来越凉爽。】 5.一起读。 6.你发现了什么?(时间上相对、形状上相对,季节上相对。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字数上相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昨天,我们学习了《古对今》,想来考考你,你还会吗?我们知道这一小节里面是时间、形状、季节相对。像这样字数相同、词义相对的对韵歌,特别有意思。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第二小节

识字6《古对今》(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6古对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读准“圆、严、寒”的读音;正确书写“夕、语”;理解词语“严寒、酷暑”。 教学难点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识字。重点指导本课生字中的翘舌音、带有前鼻韵母和带有后鼻韵母的字的读音。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认读,互相正音。对于“暑、酷、晨、霞”等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联想的方式,让学生整体记忆,不作字形分析。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减的方法识记。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2.写字。教学本课生字时,可以归类书写。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同一类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阅读理解 本课新词较多,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如,联系生活法,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又如,找近义词法,让学生说说“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的哪个意思相近,从而理解“和风”是“微风”,是温和的;“细雨”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理解。还可以利用图片,如,出示“莺歌燕舞”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个美好的画面就是“莺歌燕舞”。在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时,引导学生积累对子歌中出现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古今、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在对子歌中是分开的,这里组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古对今》公开课教案

《古对今》公开课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古对今》以对韵歌的形式呈现,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课文以广阔的时空切入,落在四季的轮替,宏观大气;又以自然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铺陈开来,神奇美丽,呈现了音韵和美的画面意境。教学本课,要关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生字新词的识记和理解,帮助学生感知“对子”的节奏和韵律;借助画面感强的词语加强学生想象力,使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又有效。 1.识写生字。 本课作为识字教材,要充分挖掘文本所能提供的多样化识字途径,引导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暑、晨”等字笔画较多,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部件“日”进行生活化联想,达到形意结合,而不必做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此外,字理识字是学生感到新奇 的办法。如“朝”的甲骨文“”,看中间的太阳已经升起,再看旁边的月亮还没有落下,说明清晨的时候称为“朝”。 此外,定位联想,熟字组词,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识记新字的方法。总之,要创设多种情境,强化实践运用,在运用实践中培育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热爱。 2.朗读儿歌。 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意蕴相对、音韵相合,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全文相对的词语既有双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如“严寒”“酷暑”“鸟语”“花香”等,也有单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如“古”“今”“雪”“霜”。其中新词较多,如“莺歌燕舞”“微风细雨”“鸟语花香”等,有极强的画面感,读起来令人浮想联翩。 因此,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鼓励放声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知文本的和谐音韵和富有节奏的语言特色。再通过师生互读、生生互读等形式,使学生将儿歌读得琅琅上口;同时也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肢体动作,辅助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意境。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 《古对今》教案篇一 【设计理念】 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说课稿第1篇】 《古对今》是经典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对今》说课稿范文是怎样的吧!《古对今》说课稿范文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①认识12个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会写两个生字“凉、细”。②学会借助拼音自学生字。③初步感知韵文,能够流利地朗读韵文。 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教学难点体会韵文的节奏美,读出韵文的节奏。二、说教法学法 1、

教法朗读指导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将韵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图片展示法,借助课文插图和相关蹄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中提到的自然景色,帮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模仿句式和内容特点进行适度的创编。 2、学法借助拼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为生字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通过观察和比较汉字发现汉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和书写要领,以提升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感受韵文的节奏特点。三、说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老师说一个字,同学们要说出和它意思相对的字,例如老师说“我说上”,同学们就要说“我对下”,你们明白了吗?师:我说上。生:我对下。师:我说左。生:我对右。师:我说长。生:我对短。师:简单吗?(简单)那我要加大难度了,准备好了吗?师:我说云。生:我对雨。师:我说雪。生:我对风。师:我说山青。生:我对水秀。师:我说柳绿。生:我对桃红。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就是对对子。课件出示“对子”解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对子歌,课题是《6、对子歌》(板书课题),学生气度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这篇韵文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你们想读吗?(想)但是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求助生字头上的拼音、请教同桌或老师)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大屏出示韵文,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三)

部编版《古对今》优秀版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古对今》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古对今》以对韵歌的形式呈现,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课文以广阔的时空切入,落在四季的轮替,宏观大气;又以自然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铺陈开来,神奇美丽,呈现了音韵和美的画面意境。教学本课,要关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生字新词的识记和理解,帮助学生感知“对子”的节奏和韵律;借助画面感强的词语加强学生想象力,使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又有效。 1.识写生字。 本课作为识字教材,要充分挖掘文本所能提供的多样化识字途径,引导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暑、晨”等字笔画较多,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部件“日”进行生活化联想,达到形意结合,而不必做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其他笔画少的合体字可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此外,字理识字是学生感到新奇的办法。如“朝”的甲骨文“”,看中间的太阳已经升起,再看旁边的月亮还没有落下,说明清晨的时候称为“朝”。 此外,定位联想,熟字组词,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识记新字的方法。总之,要创设多种情境,强化实践运用,在运用实践中培育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热爱。 2.朗读儿歌。 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意蕴相对、音韵相合,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全文相对的词语既有双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如“严寒”“酷暑”“鸟语”“花香”等,也有单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如“古”“今”“雪”“霜”。其中新词较多,如“莺歌燕舞”“微风细雨”“鸟语花香”等,有极强的画面感,读起来令人浮想联翩。 因此,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鼓励放声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知文本的和谐音韵和富有节奏的语言特色。再通过师生互读、生生互读等形式,使学生将儿歌读得琅琅上口;同时也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肢体动作,辅

[公开课教案]6 《古对今》教学设计9

6 《古对今》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加一加、猜字谜、字源、对比等多种方式识记“圆、寒、酷等”12个生字。书写“古、李、香”三个生字。 2. 借助图片认读词语“严寒、酷暑、朝霞、夕阳、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 3.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日”在字的不同位置,识记生字“晨、暮、”通过字源识记“寒”字、对汉字学习有兴趣,喜爱汉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对子特点,揭示课题 1.师生对对子。刚才我们对的对子是上学期学的《对韵歌》(出示)齐读。 2.师引导:《对韵歌》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它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对韵歌——《古对今》。 3.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己读读圈出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读音 (1)小老师带读,出示生字卡片。 (2)齐读生字、词语。 (3)自己练习去拼音读,大屏幕逐个去拼音检查读。 (4)依据字源学习“寒”字 a.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古时候的字,出示金文“寒”字,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字?课件演示,师边解说:这个“寒”字,一个人蜷缩在房屋下,左右两边都是稻草,屋子里的水已经结冰了。“寒”字经过不断地演变,(配合课件)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寒字。房屋变成了“宝盖头”,两边的稻草就变成了寒字的中间部分,“人”就变成了一撇一捺,底下的冰就变成了两点。 b.像这样两点在底下的,还有我们学过的“冬”字。后来这两点还写成这样的(两点水),专用做偏旁,称为两点水。 c.两点水的字在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中就有一个“凉”,除了“凉”两点水的字还有“冰、冷、冻”等。 d.两点水的字多数与“冷”有关。 e.在寒的前面加个“严”字,就是“严寒”,齐读,严寒表示非常非常冷,冷到极点了。出示词语“严寒”。 f.课文中有一个意思跟它相反的词语,找找是哪个?生说,出示“酷暑”,齐读,酷暑就是非常热的夏天。 再读这对反义词(严寒对酷暑)“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络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到达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络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左——右远——-近开——关 男——女粗——细高——低 安静——热闹英勇——胆小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1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五篇 6.古对今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 夕、杨”等 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 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一年级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古对今教案 【篇一: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古对今》教学 设计】 6《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稳重“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本课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木有关,在本课中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媒体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 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篇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位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古对今》教学设计

《古对今》教学设计 《古对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往往须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古对今》教学设计,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古对今》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支配,依旧遵循课程规范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那么。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而,在教学中,我将采纳丰盛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盛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欢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触汉文字的构造魅力的同时,领会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睦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酷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盛,意象伟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构造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格外适宜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触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须要认识的生字,7个须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酷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标准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诵中感触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酷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触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欢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那么是:教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所有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教师写课文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 (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古对今》教案(通用12篇)

《古对今》教案(通用12篇) 《古对今》教案篇1(2423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子”这种语言艺术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板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领略四季朝暮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自己编创对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对子,也叫对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将一些自然现象融入到对子中,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能让我们认识更多新的生字朋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边音“凉、李”,翘舌音“暑、晨、朝”。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圆、李、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寒、暑”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夕、古”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禾苗青青,长在上边,太阳红红,落下山头。(谜底:香) 形近字对比示例: 古-舌(舌头)-吉(吉祥) 细-田(农田)-抽(抽查) 夕-多(多少)-歹(好歹) 凉-京(京剧)-谅(原谅)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