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财务报表分析公式完全版(整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报表分析(一)公式
第一章 概论 1、连环替代法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汇总各因素影响数=销售数量影响数+销售单价影响数 2、差额计算法
销售数量差额=本年销售数量-上年销售数量 销售单价差额=本年销售单价-上年销售单价
销售数量变动的影响额=销售数量差额×上年销售单价 销售单价变动的影响额=销售单价差额×本年销售数量
产品销售收入额差异数=销售数量变动影响额+销售单价变动影响额
第二章 企业的收益性和获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增减变动及原因分析---差异及变动百分比计算
某项目增减差异=某项目报告期数值-前期数值(或其它比较标准数值,下同)
某项目增减差异变动百分比=
前期数值
某项目增减差异
×100%
2、各因素对产品销售利润影响程度的确定 (1)产品销售数量变动对销售利润的影响
销售数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基期产品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完成率-1)
销售数量完成率=
∑∑⨯⨯)
()(基期单价基期产品销售数量基期单价报告期产品销售数量×100% (2)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变动对销售利润的影响
销售成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报告期产品销售数量×(基期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报告期产品单位生产成本)]
销售费用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基期销售费用-报告期销售费用 (3)产品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利润的影响
销售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等级品销售数量×(实际等级的实际平均单价-实际等级的基期平均单价)
实际等级的实际平均单价=
各等级销售数量之和该等级实际单价各等级销售数量∑⨯)(
实际等级的基期平均单价=各等级销售数量之和
该等级基期单价各等级销售数量∑⨯)(
(4)产品等级构成变动对销售利润的影响(2002年考过分析)
等级构成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报告期等级品销售数量×(实际等级构成的基期平均单价-基期等级构成的基期平均单价)
基期等级构成的基期平均单价=
和
各等级基期销售数量之该等级基期单价各等级基期销售数量
∑⨯)
(
(5)产品销售结构变动对销售利润的影响
销售结构是指各种产品的销售量在总销售量中所占的比重。
销售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报告期产品销售数量×基期产品单位利润)-基期产品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完成率
消费税率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报告期产品销售收入×(基期消费税率-实际消费税率)]
单位消费税额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报告期产品销售数量×(基期单位消费税额-实际单位消费税额)]
3、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回报比率 (1)长期资本报酬率=
所有者权益平均值
长期负债平均值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100%
(2)资本金收益率=
资本金总额
净利润
×100%
4、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回报比率(重点)
(1)股东权益报酬率(2003年多选、2005年分析、2006年计算)
股东权益报酬率=
股东权益平均值
净利润
×100%
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
优先股股东权益平均值
股东权益平均值优先股股利
净利润--×100%
(2)普通股每股收益=
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优先股股利
净利润-
(3)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市价
(4)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股利=
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股利总额
(5)普通股每股账面价值=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优先股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总额-
5、企业经营与利润比率 (1)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
平均资产总值
利息支出净额
利润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值=
2
期末资产总值
期初资产总值+
(2)毛利率=
销售收入
毛利润
×100%
销售成本率=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100%=1-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毛利率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毛利/销售收入 (3)营业利润率=
销售收入
利息支出净额
营业利润+×100%
(4)销售净利率=
销售收入
净利润
×100%
(5)成本费用利润率=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成本营业利润
+++×100%
(6)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7)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 (8)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9).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0)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1)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2)销售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成本 第三章 企业成本费用分析(无)
第四章 资产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分析 (1)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2)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
(3)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
有价证券
货币资金
(4)总资产产值率=总产值/平均总资产*100%, (5)百元产值资金占用=平均总资产/总产值*100, (6)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7)总资产产值率=总产值/平均总资产*100%,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因此,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
(8)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9)固定资产产值率=总产值/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 (10)生产设备产值率=总产值/生产设备平均总值*100%;
(11)生产用固定资产产值率=总产值/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 (12)固定资产收入率=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
(13) 固定资产收入率=(总产值/固定资产平均总值)*(产品销售收入/总产值) =固定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
(14)产品销售率=产品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
=(商品产值/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商品产值) =产出率*销售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当年新增的固定资产原价/年初固定资产原价之和*100% 固定资产退废率=当年退废的固定资产原价/年初固定资产原价之和*100%
固定资产增长率=(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之和-年初固定资产原价之和)/年初固定资产原价之和=固定资产原价增长额/年初固定资产原价之和
期初固定资产净值率=(期初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期初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原价
期末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原价-期末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期末固定资产原价=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价
期初固定资产磨损率=期初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或者=1-期初固定资产净值率
期末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或者=1-期末固定资产净值率
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100%
2、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分析 (1)资产负债比率=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100%
(2)所有者权益比率=
全部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总额
×100%
权益乘数=
所有者权益总额
全部资产总额
(3)产权比率=
所有者权益总额
负债总额
×100%
(4)有形净值债务比率=
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总额
+-×100%
(5)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税前利润+ (利润表,税前利润即利润总额)
(6)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
(7)长期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长期负债
×100%
(8)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总额+长期负债总额)/(固定资产总额+长期投资总额)×100%
<长期投资总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第六章 资产结构与资产管理效果分析 1、资产类别比重分析 (1)流动资产比率
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
×100%
(2)固定资产比率=
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
×100%
(3)非流动资产比率=
资产总额
递延及其他资产
无形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100%
或=
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
资产总额-×100%
=1-流动资产比率
(4)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率=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100%
2、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1)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平均资产总额
额
产品或商品销售收入净
平均资产总额=
2期末资产总额
期初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天数=
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
计算期天数(360
(2)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入净额
产品(或商品)销售收
其中: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折旧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2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期初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
)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
计算期天数(360
(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
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入净额
产品(或商品)销售收
其中: 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2
期末流动资产
期初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
计算期天数(360
(4)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赊销收入净额
其中: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
期末应收账款
期初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天数(360=赊销收入净额
计算期天数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5)存货周转率(次数)=
存货平均余额
一定期间的销货成本
(2006年考过分析)
其中:存货平均余额=
2
期末存货
期初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天数(360=销售成本
计算期天数
存货平均余额⨯
(6)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3、资产利润率分析 (1)总资产利润率=
平均资产总额
利润总额
×100%(分析资产利用效果时使用)
(2)流动资产利润率=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利润总额
×100%
流动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旅=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反映企业营运能力) (3)固定资产利润率=
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利润总额
×100%
长期资产=非流动资产,长期资本=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 营运资本=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第七章 现金流量分析
1、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的分析 (1)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
现金
×100%
(2)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2005、2006年考过分析)
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100%——短期偿债能力
经营活动净现金比率=
负债总额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100%——长期偿债能力
(3)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现金利息支出
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100%
2、现金流量支付能力的分析 (1)支付现金股利比率
现金股利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100%
(2)现金充分性比率=
支付股利、利息额
资本性支出额债务偿还额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100%
3、净收益质量的分析(财务质量分析)
(1)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
净利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100%
(2)现金和流动资产比率=
流动资产加额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净增×100%
(3)销售收入现金回收比率=销售总额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100%
4、获利能力
(1)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优先股股利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2)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比率(也称现金获利指数)=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年度净利润
第八章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股东(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总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 而: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即:股东(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图P145)
股东(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总资产利润率 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 × 资产周转率 1÷(1-资产负债率)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销售净额-成本总额+其他利润-所得税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2、综合系数分析 (1)关系比率=
标准值
实际值
(2)各项比率的综合系数=重要性系数×该指标的关系比率 综合系数合计数=各项比率的综合系数之和
①销售利润率=
产品销售净额
利润总额
×100%
②总资产报酬率=
平均资产总额
利息支持
利润总额+×100%
③资本收益率=
实收资本
净利润
×100%
④资本保值增值率=
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100%
⑤资产负债率=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100%
⑥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或速动比率=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
)
⑦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赊销净额
×100%
⑧存货周转率=
平均存货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
×100%
⑨社会贡献率=
平均资产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100%
⑩社会积累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