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开启思维、诱发思考
教师的讲授、点拨、引导,只有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呢?笔者认为,思由疑引起,有疑才有思。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小明去商店买了单价是9.8元/千克的糖果10.2千克.售货员刚拿起计算器.小明就说出应付99.96元.这与售货员计算出的结果一样.售货员很惊讶地说:“你真是个神童,怎么算得这么快?”小明说:“过奖了,我用了刚学过的一个数学公式.”你想知道小明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式吗? 如此,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自然导入,很好地起到开启思维,诱发思考的作用。
三、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一)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导入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它是上课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归宿。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首要标准,教师应该对学生传授哪些新知识、要达到什么要求、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时就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我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是已知条件,让学生从对边、对角和对角线方面去猜想结论并且小组共同证明猜想。
3、悬念导入法
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我说:刚才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再对折,这样经过多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有可能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为了要自己能有一个争论的结果,自然而然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缺乏明确的认识,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好奇心重,渴望交流的年龄,他们拒绝平淡。长期单一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二是教师没有潜心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研究,在课本上只能看到知识,看不到情感,把学生看成是没有思想的个体,一成不变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对相应学科感到乏味,从而降低他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实验导入法
4、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如,我在讲授“负数”时,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凡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把它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6、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图形的相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以一曲振奋人心的国歌,伴随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两面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五星红旗,从大屏幕下冉冉升起,作为课堂的切入,很自然的引入新课。
2、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要通过教学内容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师对概念、定义的表述,所作的论证,引用的事实、材料和语言表达等都要正确无误,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时要精心设计、内容正确、方法得当、前后连贯、自然过渡、干净利落、效果显著,千万不能观点过时、牵强附会、前后矛盾、无的放矢、错误百出。导入,可能是新课内容的知识准备和补充,可能是新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所以新课导入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进行设计。
一、初中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导入时间过长,随意性较强
有的教师在导入上耗费太多的时间,造成课堂结构混乱,影响了整节课的进程。同时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准备,临时抱佛脚,想到什么说什么,脱离了数学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影响教学效果。如在讲“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时,导入是复习数轴的三要素以及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此要花半节课,接下来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时间不够,肯定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
5、趣味导入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例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先在桌上放一个茶壶,各小组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试着去解释。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根据直觉用笔画出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趣味式引入新课,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有趣也不足取。
(四)承上启下、架桥过渡
从教材编排体系看,每学科中的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按照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出联系旧知识,提示新内容,承上启下的导入,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我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先复习几个多项式乘多项式(1)(x+1)(x-1)(2)(m+2)(m-2)(3)(2x+1)(2x-1)(4)(x+5y)(x-5y),再提出问题: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不难发现:等号的一边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等号的另一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最后导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这样的导入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数学课几种常见的导入法
1、温固知新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时,先让学生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公式,am÷an=am-n(a ≠0,其中m、n都是正整数,且m>n),然后让学生讨论当m=n和m﹤n时的情况,从而引入新课。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课堂导入在整节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明白,不重视。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目的是为揭示课题,为教学做好铺垫.不能喧宾夺主,或者认为其可有可无。
(二)导入千篇一律,模式化
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材教法缺少认识,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类课题对导入的不同要求,把课堂导入看成是一个模板,一个公式,平铺直叙。如每次课堂的开头都是:先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再而转到本节课的学习。
(三)画龙点睛、突出重点
任何一节课,都有其重点、难点,而这重点、难点恰是授Leabharlann Baidu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能从解题入手,设计好导语,这对帮助学生掌握讲授重点和难点都是重要的。如在讲“黄金比率”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当你打开电视观看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的主持人一般不站在正中或边角,而是在偏左或偏右的三分之一处?这是因为他们巧妙地应用了“黄金比率”。黄金比率不仅是艺术家创作遵循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如门窗、书本、课桌的比例确定也有符合黄金比率的尺寸。既然‘“黄金比率”有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这里,就是用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方法设计导入语的。
(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
新课的开头开得如何,对上好整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为此,教师如能在每节课开始前精心设计导入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讲“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时,对整式(5x2y-2xy2+3xy)-(2xy+5x2y-2xy2),我对学生说:“现在只要你告诉我x与y的值,我可以马上说出整式的值,相信吗?”一说,学生一个个都不信,他们报数,我说答案,且不失手,此时学生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这样顺势导入化简求值。
3、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体现。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适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一般正经历从直观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便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形象直观的、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教师的“导入”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来自然过渡,引出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三)导入盲目,徒有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步骤死记硬背,为导而导,他们的导入有形无神,游离于教学目标。譬如在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直接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再给出圆与圆也有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位置关系。
这种现象的产生究其根本是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教学功能,淡化了课堂导入的积极作用。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作用
4、导入必须简洁,紧凑
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只图表现气氛热烈,闹闹哄哄,追求形式上的活泼,而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引到看热闹上去,或过多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结果偏离了主题,一堂课下来,费时不少,收效甚微。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