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
(一)适度集中土地规模
一是应制定灵活的土地政策。首先,加强征地管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界定公益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同时要通过法律法规、合同约定、宣传解释等途径。解除流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后顾之忧,确保流转出土地的农户能够按照流转协议或合同按期收回承包权:其次,以法律形式确定给被征土地农民的公平、合理的补偿办法。提高每亩征地补偿标准,获取应有的流转费,得到土地被征后应得的补助费,享受“土保”等其他有关权益;最后,明确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责任,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统筹保障体系。
二是拓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转主要以季节性、兼业转移为主,这种转移无法解决土地的规模经营问题,只有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才能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转换。只有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才能加快城镇化进程。所以说,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和工业化进程,形成吸纳和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巨大“磁场”。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农民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能力,鼓励部分农民自愿离开土地,摆脱土地束缚。
四是建立中介组织。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是现阶段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要抓紧研究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农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参与经营性活动。同时,加强理论探讨,尽快明确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合法地位,取得法人资格,以确定其参与组织活动的合法性,促进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一批规模大、势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首先,采取“四个一批”,壮大龙头企业。其一是扶持壮大一批。把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作为重点,选择有一定知名度企业加以扶持,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脊梁。其二是嫁接改造一批。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对经营一般,但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通过注入资金,引进机制,使其尽快壮大起来。其三是开放引进一批。主要是制定优惠政策,创造环境,选择优势项目,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其四是大力发展一批。主要是创造条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吸引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项目。其次,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龙头企业应用“公司+基地”或农户的组织群体,纵向实行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横向实行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集约化经营,从而建立农副产品生产、深加工和市场销售相结合的生产经营关系。龙头企业还应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采用国际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并在包装、储运方面狠下工夫,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同时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再次,协调处理龙头企业与基地或农户的利益关系,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接机制。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着眼,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全面推行契约化经营,合同化管理,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或农民签订产销合同,用法律形式明确和界定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风险基金和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订单规范产销双方权利和义务。最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龙头”企业家队伍。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只要能壮大发展企业,发展经济,就要以优厚的待遇大胆引进其他行业优秀人才参与农业企业经营。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农民企业家进行提高其素质的培训,把培养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会管理、重信用的企业家队伍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建立产业化经营的合作组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应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多类型、多
层次、多领域推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首先,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着力搞好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利用其生产、经营、购销的优势组建。加大力度扶持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积极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利用其资金、信息、管理和加工、流通优势组建。鼓励基层供销部门、科协和其他部门,利用人员、场地、经营优势组建。同时,突出培育一批加工、流通、信息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强调数量扩张的同时实现质量的新提高。其次,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搞好标准化的推广和运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以质取胜,注重农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统一制订实施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在合作社内部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同类产品的不同合作社之间要互相协调、互相沟通,逐渐形成良好的价格运行机制。最后。努力提高运行水平,着力开展经营活动,向经济实体型上过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向实体化过渡,才能增强服务实力和能力,其自身也才会在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得到发展壮大。明晰产权关系,使社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和体观,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成一个实体化的市场主体。
(三)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三是设施农业。采用现代工程技术、电子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改变局部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实行集约化生产,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农业设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改变目前传统的生产方式,实施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方向,这主要是我们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来调节生物体生长和储藏运输环境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如蔬菜、动物、花卉、食用菌等进行工厂化生产,温室及畜舍的补光、加温、通风、微滴灌,以及贮运中运用空调、冷藏设备等。
四是精准农业。运用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监测系统(rs)等先进技术,进行定时、定位、定量地实施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程序。对主要优势农作物土地精确定位。如法国、德国等国运用3s技术,按肥力轻重程度确定播种量和施肥量,可节约10%肥料和23%的农药。依据精量播种,每公顷可节省25%的种子。
六是生态农业。即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最大优势是在于避免了现代石油农业对石油、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资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减少了污染。保护了土壤,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我国目前的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秸杆作饲料养猪,猪粪养蛆喂鸭、鸡,禽粪施农作物等。同时,用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原理,实施腐殖肥和物理及生物驱虫技术,生产品质好、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农产品。
(四)注重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