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与性别 高尿酸血症男:女,与年龄呈正相关。
.饮食生活习惯 高热量饮食及红肉、海鲜易导致血尿酸增高;乙醇 剂量依赖性使痛风增加,啤酒>白酒,饮葡萄酒未见痛风增加。
.药物 许多药物升高血尿酸:如阿司匹林、呋塞米、吡嗪酰胺、乙醇、 噻嗪类利尿剂、甘露醇等。
.肾功能 相当比例由肾功能异常导致。
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令湿邪袭人皮肉 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 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病因病机)
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 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引发痛风病的根本诱因。
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 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痛风。
痛风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一、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欧美国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痛风患病率; 年美国全国健康调查痛风发病率:男性,女性; 年北京、上海、广州调查,年龄岁以上例成人中,高尿酸 血症男性,女性,未发现一例痛风患者; 世纪年代中期上海黄埔区岁以上例,高尿酸血症男,女, 合计;痛风。 年台湾男例;女例。高尿酸血症男性,女性,老年女性, 土著;痛风。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危险因素
.种族与地区 一般欧美国家较高;新西兰毛利人和库克岛人最高达; 菲律宾人、萨摩亚人及其他南太平洋岛国居民较高;我国台湾南部 原住民成人男性高尿酸血症,痛风;女性高尿酸血症,痛风。亚洲,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比中国大陆发病率高。
.遗传因素 高尿酸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双亲比单亲后代更严重。
概念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 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 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 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关节炎。尿酸盐除 在关节、肌腱及其周围沉积外,还在肾 脏沉积,而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 路结石。高尿酸血症者常伴有肥胖、高 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 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可能这些疾病具 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
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 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 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说明痛风之病因是血分受热,污浊凝 涩,郁于阴分,复因外感寒湿,寒热互结,湿浊凝滞经络关节而成。
《丹溪心法》曰“肥人肢节痛,多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瘦人肢 节痛,是血虚”。说明胖人多痰湿互结,阻滞经络。
二、继发性痛风
由于肾的疾病致尿酸排泄减少,如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等。
骨髓增生性疾病致尿酸生成增多,如白血病、淋巴 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化疗 等。
某些药物抑制尿酸的排泄,如抗结核药、乙醇、噻 嗪类利尿药、小剂量阿司匹林、呋塞米等。
还有一种原因不明的高尿酸血症,称为特发性高尿 酸血症。
病因和分类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 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 而来。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是尿酸的直接前体,在黄嘌呤 氧化酶的作用下,次黄嘌呤氧化为黄嘌呤,黄嘌呤氧化 为尿酸。
在人体,尿酸的主要来源为内源性,大约占总尿酸的 , 从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食物而来的仅占 。高尿酸血症的 发生,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较外源性更重要。
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 僵硬。
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 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 核,坚硬如石。
痛风的临床表现
一、无症状期
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即男性和绝经后女 性的血尿酸大于 μ( ) 、绝经前女性的血尿酸大于 μ() 称 为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 年至数十年,因此可表现不出症状。但随年龄增长出现痛 风的比率增加,其症状出现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 间有关。
( 二 ) 尿酸生成增多 酶的缺陷是导致尿酸生成增多的原因。酶缺陷部位 可能有: ①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 的量增 多; ②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的浓度或活性增高, 对 的亲和力增强,降低对嘌呤核苷酸负反馈作用的 敏感性; ③次黄嘌呤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部分缺乏,使鸟 嘌呤转变为鸟嘌呤核苷酸及次黄嘌呤转变为次黄嘌 呤核苷酸减少,以致对嘌呤代谢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④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 加,加速次黄嘌呤转变为黄 嘌呤,黄嘌呤转变为尿酸。上述酶缺陷的前 项已证 实可引起临床痛风,经家系调查表明为性连锁遗传。
病因和分类
正常情况下,当血 ,温度 ℃ 时,尿酸盐的最高溶解度 为μ。
若血尿酸长期维持在超饱和浓度以上,尿酸盐与血浆白 蛋白及α 、α 球蛋白的结合减少,当局部 和温度降低 时,尿酸盐结晶析出,过饱和的尿酸盐释放到关节液中。 尿酸盐结晶可趋化白细胞,故在关节滑囊内尿酸盐沉积 的部位,白细胞显著增加。白细胞吞噬尿酸盐后,迅速 释放白三烯 ( ) 和糖蛋白等化学趋化因子,可能为痛风 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而单核细胞受尿酸盐刺激后释放 白介素 () 亦可能引起痛风炎症并使之加剧。
病因和分类
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痛风 发病有关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 ) 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排泄障碍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包括肾 小球尿酸洗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多、肾小管尿酸分 泌减少以及尿酸盐结晶在泌尿系统沉积。痛风患者中 的 个体具有尿酸排泄障碍,大多数原发性痛风患者有阳性 家族史,属多基因遗传缺陷,但确切的发病机制未明。
Baidu Nhomakorabea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症 痛风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体重超标,体 表面积越大,血尿酸越高;高血压未控制者,血尿酸增 高约;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痛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痛风为代谢综合症,为非痛风患者的倍。
研究发现,外源性胰岛素可使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血清 尿酸排泄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尿酸产生,导致血压升 高和高尿酸血症。
.饮食生活习惯 高热量饮食及红肉、海鲜易导致血尿酸增高;乙醇 剂量依赖性使痛风增加,啤酒>白酒,饮葡萄酒未见痛风增加。
.药物 许多药物升高血尿酸:如阿司匹林、呋塞米、吡嗪酰胺、乙醇、 噻嗪类利尿剂、甘露醇等。
.肾功能 相当比例由肾功能异常导致。
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令湿邪袭人皮肉 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 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病因病机)
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 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引发痛风病的根本诱因。
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 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痛风。
痛风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一、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欧美国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痛风患病率; 年美国全国健康调查痛风发病率:男性,女性; 年北京、上海、广州调查,年龄岁以上例成人中,高尿酸 血症男性,女性,未发现一例痛风患者; 世纪年代中期上海黄埔区岁以上例,高尿酸血症男,女, 合计;痛风。 年台湾男例;女例。高尿酸血症男性,女性,老年女性, 土著;痛风。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危险因素
.种族与地区 一般欧美国家较高;新西兰毛利人和库克岛人最高达; 菲律宾人、萨摩亚人及其他南太平洋岛国居民较高;我国台湾南部 原住民成人男性高尿酸血症,痛风;女性高尿酸血症,痛风。亚洲,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比中国大陆发病率高。
.遗传因素 高尿酸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双亲比单亲后代更严重。
概念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 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 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 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关节炎。尿酸盐除 在关节、肌腱及其周围沉积外,还在肾 脏沉积,而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 路结石。高尿酸血症者常伴有肥胖、高 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 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可能这些疾病具 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
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 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 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说明痛风之病因是血分受热,污浊凝 涩,郁于阴分,复因外感寒湿,寒热互结,湿浊凝滞经络关节而成。
《丹溪心法》曰“肥人肢节痛,多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瘦人肢 节痛,是血虚”。说明胖人多痰湿互结,阻滞经络。
二、继发性痛风
由于肾的疾病致尿酸排泄减少,如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等。
骨髓增生性疾病致尿酸生成增多,如白血病、淋巴 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化疗 等。
某些药物抑制尿酸的排泄,如抗结核药、乙醇、噻 嗪类利尿药、小剂量阿司匹林、呋塞米等。
还有一种原因不明的高尿酸血症,称为特发性高尿 酸血症。
病因和分类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 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 而来。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是尿酸的直接前体,在黄嘌呤 氧化酶的作用下,次黄嘌呤氧化为黄嘌呤,黄嘌呤氧化 为尿酸。
在人体,尿酸的主要来源为内源性,大约占总尿酸的 , 从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食物而来的仅占 。高尿酸血症的 发生,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较外源性更重要。
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 僵硬。
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 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 核,坚硬如石。
痛风的临床表现
一、无症状期
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即男性和绝经后女 性的血尿酸大于 μ( ) 、绝经前女性的血尿酸大于 μ() 称 为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 年至数十年,因此可表现不出症状。但随年龄增长出现痛 风的比率增加,其症状出现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 间有关。
( 二 ) 尿酸生成增多 酶的缺陷是导致尿酸生成增多的原因。酶缺陷部位 可能有: ①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 的量增 多; ②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的浓度或活性增高, 对 的亲和力增强,降低对嘌呤核苷酸负反馈作用的 敏感性; ③次黄嘌呤 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部分缺乏,使鸟 嘌呤转变为鸟嘌呤核苷酸及次黄嘌呤转变为次黄嘌 呤核苷酸减少,以致对嘌呤代谢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④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 加,加速次黄嘌呤转变为黄 嘌呤,黄嘌呤转变为尿酸。上述酶缺陷的前 项已证 实可引起临床痛风,经家系调查表明为性连锁遗传。
病因和分类
正常情况下,当血 ,温度 ℃ 时,尿酸盐的最高溶解度 为μ。
若血尿酸长期维持在超饱和浓度以上,尿酸盐与血浆白 蛋白及α 、α 球蛋白的结合减少,当局部 和温度降低 时,尿酸盐结晶析出,过饱和的尿酸盐释放到关节液中。 尿酸盐结晶可趋化白细胞,故在关节滑囊内尿酸盐沉积 的部位,白细胞显著增加。白细胞吞噬尿酸盐后,迅速 释放白三烯 ( ) 和糖蛋白等化学趋化因子,可能为痛风 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而单核细胞受尿酸盐刺激后释放 白介素 () 亦可能引起痛风炎症并使之加剧。
病因和分类
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痛风 发病有关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 ) 尿酸排泄减少
尿酸排泄障碍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包括肾 小球尿酸洗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多、肾小管尿酸分 泌减少以及尿酸盐结晶在泌尿系统沉积。痛风患者中 的 个体具有尿酸排泄障碍,大多数原发性痛风患者有阳性 家族史,属多基因遗传缺陷,但确切的发病机制未明。
Baidu Nhomakorabea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症 痛风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体重超标,体 表面积越大,血尿酸越高;高血压未控制者,血尿酸增 高约;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痛风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痛风为代谢综合症,为非痛风患者的倍。
研究发现,外源性胰岛素可使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血清 尿酸排泄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尿酸产生,导致血压升 高和高尿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