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情感教育述评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情感教育述评与反思

摘要:当下,情感教育研究的不足主要集中于“情感”的关注、实施途径的拓宽等因素的缺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国内情感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并由此提出展望,以使其更加合理与完善。

关键词:情感教育反思述评

一、当代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孔子认为,通过情感层面的教育,人能够加强自身修养和自制力,即“教育应治人七情”;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强调通过“爱”的情感,“去悲、去怒、去恶”,从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总体而言,在我国古代,情感教育所针对的是求美、求善、求真的人格塑造。而到了近代,陈鹤琴、蔡元培等学者提出重视学生的情感不可或缺。这一阶段教育内容虽仍以科技知识为主,但情感的重要性已开始彰显。也正是这一时期,我国的情感教育开始转向对“个人情感”的关注。

毛豪明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研究检视》一文①中指出,当代情感教育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研究主体非专业化、研究成果匮乏等问题,但近年的发展使得这些情况大为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研究日益丰富

理论研究的丰富体现在当代情感教育的“理论本位”倾向上。当下,在我国一、二级重点刊物中,情感教育的文章多以价值探析、理论建构、特征分析为主,很少有具体到教学实际的“感悟应用类文章”。

(二)研究成果丰富

2006年以来,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呈现井喷。2005年,我国各级教育类刊物的情感教育文章仅有263篇,2006年为351篇,2007年则大幅度增长为483篇。至2012年,我国各级教育刊物中,情感教育类文章共有1288篇,同时情感教育方面的专著也明显增加,如刘晓伟、吴珂的《情感教育》等。

(三)研究主体的多元化

通过检索,可以发现目前情感教育的研究主体由非专业向专业化转变、由一线教师为主向多元化研究者变迁。首先,朱小蔓、檀传宝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逐渐完善了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次,众多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到情感教育的研究中,丰富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驱动力。

二、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不足

(一)对具体“情感”的忽视

第22届中国德育论年会中,周兴国教授做了关于“羞

耻”的报告。周兴国教授指出,通过对“羞耻”的辨析运用,学生将实现自我协调、自我完善。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青年人应知羞,因为他们通过情感知道了羞燥,就会减少错误。这正是“羞耻”的重要教育意义。

具体来讲,情感教育所涉及的情感很多,主要包括愤怒、友爱、自豪、恐惧、嫉妒等。自豪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应;友爱能使学生学会关怀和体谅,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是愤怒,也有警示学生尊重他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当下的情感教育研究中,片面强调“积极情感”,抵制消极情感,忽视多元情感差异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表明当代情感教育研究中“情感”因素的研究尚有缺失。

(二)情感教育实施途径单一

胡德辉认为,情感教育实施应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暗示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和思想;针对多变的情感要素,有针对性地建构和调节学生的认知结构;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进行自我教育;情感教育离不开“指导”。但重教不重学的实际意味着学生自我体验和建构的忽略,故情感教育的途径仍以间接为主,过于单一。

诚然,间接实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不足在于指导和监管的难度。因此,是否能通过量化手段,保障其实施的效度、信度和广度,使其避免沦为新一轮的“机械灌输”,同样是当代情感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一面。

三、当代情感教育的未来展望

(一)回归生活,改变情感教育现状

情感源自生活,情感教育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毛豪明指出,情感教育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悟,因而,“情感”本位必然要求情感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现实②。

回归生活的价值旨在对当下回归纪律和道德的矫正。弗洛伊德指出,情感是一种人生对幸福的感受和快乐的体验;朱小蔓也认为,人在情感体验中评价人生、评价他人、评价周围的种种情境,选择人生价值的最佳发挥点去振奋自己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生活,是情感的本质所在。可见,回归生活的情感教育有其独特内涵,主要体现在:生活是教育的媒介,情感教育应在现实生活环境中进行。

(二)加强引导,重视教师专业素质

情感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素质,即社会群体对教师这一特定角色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谢安邦认为,教师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文化修养、能力结构以及身心素质;叶澜指出,教师素质包括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三方面;而教育部师范司定义,教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谊。

情感教育从情感层面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严峻挑

战,这主要体现在应变机制和积极的情感示范上。应变机制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面对各种突发状况,该如何行之有效地去对待和处理。因为学生的情绪非常敏感,对善恶的判断也相对直观,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保持乐观的心态,用成熟理智的应变能力去解决问题,关怀学生。这样,教师的乐观态度、积极情绪才会对学生的情绪体验产生良性的示范作用。

四、结语

情感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挑战,其一方面要求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不断地充实自我、拓宽眼界。这不仅是情感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

注释:

①毛豪明,周黎.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研究检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6(4):17-29.

②朱小蔓.当代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1994(10):68-75.

作者简介:

张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