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用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变化规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用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变化规规律

发表时间:2019-08-29T14:45:35.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刘益良[导读] 摘要:中国国土面积庞大,矿产资源丰富,这些矿产资源是保证社会很多行业顺利生产和运营的重要条件。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勘中心新疆总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21摘要:中国国土面积庞大,矿产资源丰富,这些矿产资源是保证社会很多行业顺利生产和运营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的开发以及利用这些矿产资源,我们就需要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矿石的质量变化规律。基于此,文章从实践入手,对水泥用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变化规律的内容进行了探究。基于此,为有关单位内部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学习的理论以及方法支撑。

关键词:水泥;石灰岩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变化规律通过探讨分析某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床特征以及矿石质量变化情况,力争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应用以及更好的认识、认识地质学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概况文章以新疆阿克苏市四石厂矿区例进行了阐述,改区域与09年获得了探矿权,约16.12平方千米的矿泉面积,预完成23个孔洞的钻设,4.07平方千米的详细工作范围。其中,IV、V号为主矿体,其勘察类型属第II类。有17个11775.72米的孔洞存在于施工阶段,估计得知共有5个石灰岩矿体。并且,确定此区域为大型隐伏水泥用石灰岩矿床,当前正处于外围普查以及勘探施工阶段,通过研究分析该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特点以及矿石质量变化特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了该区域外围普查以及开采矿石的工作。

二、矿床特征分析

1、地层情况寒武——奥陶系丘里塔格群为矿区露出地层,新统苍棕色组委第三系矿层,全新的统洪基层见于第四系。

2、具体构造分析近东西向延展的背斜构造为矿区原始总体构造的主要特征,其中,87°的背斜向坡度。因为风化剥蚀的影响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损坏,其中,只有矿区东部的背斜构造两翼保存的比较完好,其中,约有20-34°的北翼产状,其角度为28-38°,120-135°的南翼产状,其角度为30-35°,其中,背斜构造的倾伏端为此处的主要特征。其中,西段背斜构造以及矿体北翼被侵蚀的最为严重,只有背斜构造的南翼残存,110-142°为产状的主要特征,其度数为23-45°之间,总的来讲,矿区有着相对简单的构造。发现有一道逆断层F1存在于矿区北部近底板处。而且,矿体的走向与延伸的方向类似,向南、东倾向,而且,在45-70°控制器倾角,对此发现,其有着770米的可见延展长度,而且具有较为平直的断层面,而且,紧密贴合上下盘,并没有明显的破碎带与断层泥存在,并且擦痕明显,从而判断有着压扭性质存在于该推断层中,属于逆断层特征,其中约有0.2-0.6米的断层面宽,在10-20米控制其断距。因为在矿体底板围岩中发育了该断层,因此,不会影响到矿体产状、规模、矿石质量以及矿体形态。

3、矿体地质情况特征分析:上寒武——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为石灰岩矿体的主要特征。北东东——南西西向联系长条驼峰状态山脊为地表露出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规模庞大,约10千米的出露长度。裸露矿体后,覆盖率极低。此次主要在矿体的东段进行区域范围的勘察,其中在1634米控制了勘探区I、II号矿体长度。从上到下可以将勘探区的矿体分为两层,上部分的矿体规模不大,属于次矿体,用I号矿体编号;下部矿体有较大的规模,是矿体的核心部位,下面分别介绍其特征:首先,上部矿体。主要在二号矿体上部、勘探区的南部分布,沿着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分布,属于狭窄的长条形带状,平行与II好矿体,矿层具有较薄的厚度,一般在6.4-16毫米之间,10.97毫米的平均厚度,0.29%为其厚度变化系数。而且,此矿体的上部分很多都被侵蚀,在驼峰状长条形山脊坡脚下分布,具有较低的出露标高,从东往西依次提升,通常控制在1340-1420米之间。在27.39-128.67米之间控制矿体出露的倾斜深度,均值在71.06米,在18.15-100.03米控制器出露垂深,55.69米的平均深度。矿体具有简单的内部结构,没有发现岩溶结构。主要由薄层状泥晶灰岩构成了该矿体,其中有9-56米的石质灰岩存在于其下部,这属于非矿夹层,其位于I、II号矿体之间,随着厚度的增加,其变化也会加大,然而其有着稳定的层位,延伸方向呈现连续性。其次,下部矿体。在勘探区中部分布此矿体,其裸露于地表,以驼峰状长条形分布,延伸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是勘察的主要矿体区,具有较大的厚度,稳定性高,揭露地表工程以及钻探深部区域得知,西部薄,东部厚是此矿体的主要呈现趋势,在40.19-137.63米之间控制其厚度,99.81米的平均厚度,0.30%的厚度变化系数。

三、岩石质量变化特征分析需要了解岩石的变化特性以及自然类型。首先,上部矿体。矿石属于单一的自然类型,主要是碎屑状的泥晶生物灰岩,呈现黄——灰色,碎屑状泥晶生物态构造,薄层形态存在。有少量褐铁矿、生物碎片以及泥晶生物碎片结构构成了该矿石生物。一般在0.03-1毫米控制生物碎屑粒度,如果碎片偏粗一些,对于里面的介形虫介壳还能分辨出来,为碎屑的1/4,然而,很多生物碎片已经非常细微,主要呈细砂屑、粉屑状分布,已经分辨不清其中的种属,推测还可能有形虫碎片存在;有泥晶方解石构成了胶结物,然而出现了弱重结晶;还有少量的氧化褐铁矿分布其中,具有黄铁矿的外形特征。其次,下部矿体。其有着单一的自然类型,基本构成是泥晶-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灰色——灰白,含有生物泥晶——碎屑梁晶结构,块状形体。有碎屑构成了矿石,具有极细的力度,约为80%,有少许碎屑分布在少部分样品内,0.06-0.25毫米的粒度,比较均匀的分布着砂屑,其构成部分主要为泥晶方解石,重结晶微量存在,其外形具有原状特征,主要由亮晶方解石构成了胶结物,有少量的泥晶方解石分布于局部区域,一般在0.1-1.85毫米之间控制其粒径,介形虫的介壳碎片为主要的生物碎片,还有少量的棘屑碎片以及腕足存在,还存在很多细微的碎屑,在泥晶方解石中分布。含有微量褐铁矿,通常在0.03-0.20毫米之间控制器力度,不均匀分布于方解石内,并且会铁染到四周的方解石,此外,还分布微量绿泥石碎屑。碎屑生物灰岩是泥晶的主要特征,通常发育于较低水能量的浅海区域。其产生原因是,其一,饱和了水中的碳酸钙后,出现了化学沉淀的现象;其二,通过分解以及磨蚀生物遗体而形成的,约有70%的生物碎片存在,其中街形虫的介壳碎片占据主要成分,还有少量的棘屑碎片以及腕足存在。所以,浅海相沉积矿床是其主要特征。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