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溯及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怎样适用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

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适用刑法应遵循以下规定:
一、发生在1949年9月30日以后至1997年10月1日以前的行为,生效的刑法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对该行为不具有溯及力,即不能对该行为定罪量刑;
二、发生在1949年9月30日以后至1997年10月1日以前的行为,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生效的刑法也依法认定应当予以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定罪量刑,不能按照生效的刑法规定定罪量刑;
三、发生在1949年9月30日以后至1997年10月1日以前的行为,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后的刑法认为不是犯罪,或者虽然认为是犯罪,但是处刑较轻,依生效后的刑法定罪量刑,即生效的刑法对该行为具有溯及力;
四、刑法生效以前,人民法院按照当时的法律已作出生效判决,不适用生效刑法,即生效刑法对刑法生效以前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对刑法的溯及力问题,各国采用的原则有所不同。

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四种原则:
1、从旧原则。

新法对过去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完全适用旧法。

这一原则充分考虑了犯罪当时的法律状况,反对适用事后法,对行为人比较公平。

但如果某一行为按旧法构成犯罪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再依旧法进行处罚就不能实现刑法目的,因而也存在弊端。

2、从新原则。

新法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一律适用,即新法具有溯及力。

这一原则强调新法,适应当前的社会情况,有利于预防犯罪。

但是,对行为时法未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依新法按照犯罪进行处罚,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因而有失妥当。

3、从新兼从轻原则。

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按照旧法处理。

这一原则弥补了绝对从新原则的不足,既充分发挥了新法适应当前形势的优点,又认真考虑了旧法当时的具体规定多。

4、从旧兼从轻原则。

原则上适用旧法,新法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按照新法处理。

这一原则弥补了绝对从旧原则的缺陷,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又适应当前需要。

而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我国《刑法》第12 条第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生效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4 章第8 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由此可见,我国现行刑法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生效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这是从旧原则的具体表述,强调适用行为时法,禁止法律溯及既往。

由此可见,该规定主要是反对事后法的滥用,保护公民自由权的行使,这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的要求。

由于事后法的内容复杂,它可能对行为人有利,也可能对行为人不利,为了充分保护行为人的权利,体现法律的人性化,故在从旧原则之后又规定了从轻原则。

使得司法机关在对行为人的行为做出评价时,可以在行为时法和裁判时法作出有利行为人的选择。

从轻原则体现了“最有利被告”的
精神,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的要求。

可以说,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基本内容”与“根本精神”的完美统一。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情)胡某,原为某银行信用卡业务部工作人员,1996年,胡某与人投资成立公司,胡某出资15万元。

在缺乏投资所需资金的情况下,胡某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擅自用信用卡透支资金进行经营活动。

其中:1996年8月至12月,胡某用张某的10张信用卡共透支100余万元,方法是使用信用卡透支,又反复转卡盖章,至案发时,胡某实际授权透支总额为70万元。

案发后,胡某共退款45万元,尚有25万元未退还。

某市人民检察院于1997年9月以胡某犯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胡某利用职务之便,用擅自授权透支的方法挪用公款人民币70万元进行营利活动,依据1997年刑法,其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本案例中涉及到应当适用《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还是1997年《刑法》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本案中,胡某行为的发生时间和检察机关的起诉时间均在1997年《刑法》施行之前,所以检察机关只能依照当时的有关刑事法律追究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按照两被告人行为时的法律,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3条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

”本案胡某挪用公款案发后尚有25万元不退还,根据上述规定,检察机关指控两被告人犯有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是正确的。

但是,当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后,在审理期间,修订后的刑法已经生效。

依照修订后的《刑法》第12条规定的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在适用法律上必须将新旧刑法对挪用公款罪的处刑轻重进行比较。

《补充规定》第3条和修订后的《刑法》第384条虽然都规定挪用公款“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前者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而后者只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不再以贪污论处。

两相比较,前者的处刑显然要重于后者。

因此,法院应当依照“从旧兼从轻”的原则,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对两被告人的行为适用修订后的《刑法》第384条,即适用1997年《刑法》,以挪用公款罪对被告人定罪处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